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加息的罪与罚

  正当我想把本周的主题聚焦于三农问题时,昨天晚上从新闻联播突闻央行宣布12月26日加息0.25。尽管大家对此普遍表示认可赞同,但是,这显然搧了众多首席经济学家和中央级专家的耳光。就在不久前他们几乎都众口一词认为年内不会再加息。更令人叹息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月10日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时作出了同样肯定的表述,并说:“现阶段中国不能急于控制通胀率”。(http://news.qq.com/a/20101014/001448.htm)。

  我们知道,新古典经济学有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宏观经济干预政策一般是无效的,除非它是突然的和不可预料的,而这样的政策会破坏经济的稳定,所以,货币主义主张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固定的速率或适应经济增长的速率增加货币供给,并稳定利率。虽然我们不一定要相信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我们可以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经济,但是我们必须守住诚信的底线!这是道德问题或政治伦理原则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要实现政策的所谓效果而采用撒谎式的计谋。也可能,周小川先生不是故意要撒谎,但是,作为一个国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说话就不应该随意,要有底线。我认为,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官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对大众撒谎。你可以选择沉默或回避,但不能往相反的方向指路。

  其实,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本不一定正确。我猜想(因未严格论证,故说猜想),该理论基本就是不正确的。经济学理论的弊病之一就是缺乏时间单位概念。它说政策无效,那只是一个数学期望的结论,并不能说明经济在政策冲击后多长时间内会返回原点。实际上,经济是一个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国家的政策也是交错纵横的网络,新古典的数学式论证太理想化,而且它很难论证经济没有其它可选路径。如这次金融危机中,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个尖锐脉冲,而是一个连续刺激,其作用的时间在一年以上。这过程中,经济结构已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货币政策终究还是发挥了作用。这里关键是时机和数量的选择正确。而经济系统不比工程系统要求绝对或非常高的精确度。而且,一个政策不应只是孤立的,它可以有其它配合政策和后续补偿政策,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获得正效应,避免负效应。美国是新古典的故乡,美国政府都不遵守了,我们还要去坚信吗?

  那么,对于货币政策,其突然性还要保持吗?我认为,也不要绝对。要看情况而定。首先,国家决策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保密是必须的,所以,央行官员可以对有些事情三缄其口,以防止投机家的破坏。其次,有时我们也可以预先告知,这一方面可以起到口头警告的作用(这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也有说法),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调整的幅度或有减震作用。

  在现实中,政策的突然性对大投机家经常无效,因为,既然你能根据客观需要做出政策决策,它也可以通过科学分析做出预防策略。这样受损的可能仍然是大众,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就是如此。

  还有,我们现在也流行预期,强调控制预期。但我认为,也不要把预期看得过分严重,它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是一个辅助因子。当然,对预期要深入分析,对有长期作用的预期要给予重视。

  综上,国家政策必须是守信的,也必须是从大众的利益出发。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