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造假”与利润误区

 

 

 

最近再有机会接触一些国有企业,有诸多过去不曾有的感触。其中一个是关于“利润”的。虽然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企业成长方式的观察,但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这样一个现象的存在:国有企业的“领导”对“利润”表现出的关注远远胜过其他类型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什么呢?除了一些国有企业“上市”的原因之外,至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在与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接触中才知道),我们的上级政府对国有企业有明确的利润要求。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尽管讲了这么多年的“政企分开”,但我们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人至今还不得不面对上级政府领导人对企业利润所口头表达的“指标”。

通常,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之所以缺乏活力,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缺乏利润的目标。当然,国有企业没有追求利润,是因为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特别关注利润。20年前的企业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加给国有企业一个利润目标,用利润来考核和度量企业改革和经营的绩效。似乎,有了利润,其他事情就不怎么重要了。于是,赢利还是亏损成了我们今天谈论中国国有企业的最重要的数量指标,也因而成了企业的“生与死”的同意语。

大凡念了经济学的,都自然是知道“利润”的含义和它在“理论”上的重要性的。的确,我们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企业”实现所谓“利润最大化”的全部条件。可是,我们也都知道,这些还都是写在教科书上的“智力游戏”而已。因为,利润是怎样来的?谁需要利润?企业为什么要把利润最大化当成自己的目标?所有这些与活生生的企业密切相连的问题,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都没有说清楚。所以,利润目标是我们经济学“强加”给企业的,而这样做是没有足够道理的。于是,在西方经济学界便有了不同于这个教科书的利润目标的许多“目标假说”。对这些假说的研究曾经在20世纪50-60年代非常热闹。根据我的理解,企业追求什么,这本身是与企业的类型、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处的外部生存环境(比如市场的结构、政府的管制程度以及金融或资本市场的性质等)以及谁是企业的老板等很多重要的问题有着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在我看来,企业追求什么,本来就应该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因此,今天让我们的国有企业个个都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允许企业出现利润的赤字,这种做法倒是符合经济学教科书上的教义,并且我们今天在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上几乎真要做到了。可是,我们的企业也会因此失去很多重要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

其实,与其他目标相比,利润是十足的所谓“短期”目标。有的企业也许在追求利润,但并不是追求利润的企业都一定是好的企业。有的企业具有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企业的形象、信誉,也可以是市场的占有率,或者是企业的规模增长等。对于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而言,这些目标可能都比短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更有价值,对社会更重要。我想,在商学领域,很多战略投资家也许都能领会,一个年年都有利润的企业并不一定具有可投资的价值,而相反,一个有明确的长远发展目标但可能眼下持续亏损的企业是很有前途的企业。对很多企业来说,利润这个短期目标只能让企业的经营者忙于安顿现状而失去对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的考虑。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谈到,上市公司其实是悲哀的,不然的话,为什么在欧美的企业只有很少一部分才选择上市呢?在我看来,企业上市的悲哀就在于它可能已经没有了长远的发展目标,否则,它是不愿放弃和牺牲这些长远的目标来给自己套上一个沉重的、不可停顿的追逐短期利润的枷锁的。为了这个短期利润目标,在上市公司的企业里,管理者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看肩膀而不看未来上面了。他们时时面临着披露财务状况的所谓“透明性”的巨大压力,承受着所谓“华尔街”季度红利报表的巨大心理负担,甚至在财务上依靠长期造假帐来应付市场的压力。最近不断被揭露的美国上市公司(如安然、WORLDCOM等)伪造利润的丑闻就是很好的说明。

在这个身后被成千上万的人紧追不放的恶劣环境里,企业的个性和创新动力消失了。我记得,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克莱因教授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其著作《经济动态学》里提到,过去50年,每一个有突破性的产品和概念的创新都是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不是行业的大人物创造的。例如,20世纪初的那些巨大的运输工具制造商为什么没有看到不用马的运输工具--汽车的未来前景?照相业的巨头科达公司为什么没有看到一次成像技术的需求前景?我想,这些大人物之所以失去这么重要的发展机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必然是它们对短期利润的过分关注,因为它们往往是上市企业。

现在到了我们挑战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时候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一开始所遵循的思路就是将国有企业改成“利润最大化者”,用利润指标来度量和评判企业经营的表现以及企业领导人的能力。这个思路的实施后果是把企业当作“摇钱树”开对待。投资企业可以“赚钱”,但企业的存在远远比“赚钱”重要得多。企业是企业家或者创业家们的事业,他们所做的决不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没有这些创业家的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就会停顿不前,没有企业家的企业,我们可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商业信誉和商业文明。因此,如果从利润目标的实现来说,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早已成功地完成了。但是,当我们的国有企业一个个变成“利润最大化者”的时候,我们却失去了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机遇。我们的大多数企业还在孜孜不倦地追逐着眼前的利润,还在资本市场上为了股价的波动而费神,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个社会却可能丧失企业家精神、丧失商业社会的竞争规则和商业文明的基础。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