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08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发表了题为“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的演讲。以下是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已然成为世界上最热门的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大多仍集中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而我作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则更多地关注世界银行服务的对象——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国际发展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发展经济。那么,这场自192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个人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本次演讲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首先,2002-2007年间,全球经济出现空前的高速增长,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一全球全面的经济快速发展?第二,本次金融危机自美国始,转眼间蔓延到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那么,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突然出现危机?这又将给新兴经济和贫穷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三,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应当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

  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在2002-2007年间,全球经济出现空前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均高于长期趋势线,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距不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者基本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在2002、2003年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2002-2007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这一时期也成为二战之后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

  发达国家为何会在这一时期充满活力、快速增长?原因可以归结为“远因”和“近因”。“远因”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解体所引发的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在这股浪潮之下,金融创新速度非常快,但是这些金融创新基本没有受到相应的监管。而“近因”更为重要,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大幅提高国防、安全开支,财政赤字猛增。(2)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逐渐增大,但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突然破灭,纳斯达克指数急剧下跌。由于财富效应,当泡沫很大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增加消费,而在泡沫破灭之后,则减少消费。为了避免出现经济衰退和萧条,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连续27次降低银行利率,其结果就是货币增发和流动性的提高。降息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低利率政策降低了人们的储蓄意愿,提高了人们通过贷款进行投资的意愿。(3)金融自由化浪潮下,出现了很多衍生金融产品。金融创新加速了资金的创造和流通,并导致房地产泡沫的迅速增加和房地产价格的迅速提升。一般而言,发达国家财富的70%在房地产市场,30%在股票市场,因而,降息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导致了财富的增加,这足以弥补股票市场泡沫破灭所带来的财富损失,并进而引发了发达国家的消费热潮。这就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在美联储的政策干预下,美国仅用了一个季度便顺利走出衰退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又为何会在这一时期出现高速的经济增长?原因同样可以归结为“远因”和“近因”。先来看“远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纷纷践行改革,市场效率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制度基础。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引发了消费需求的提高,而这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很大的出口空间。“近因”则可以归结为2002年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高潮,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很多流动性资本寻找较高回报,不少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这些资金部分以直接投资的形式流入,部分则投资到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2000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民间资本约为2000亿美元,官方资本约为500亿美元。自2002年,资本流入开始加速,到2007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短期债和产业投资、股票市场投资总计已超过10000亿美元,达到2000年的5倍,这些资金构成了发展中国家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2)2002年之后,中国、印度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强劲增长,各种能源、矿产资源、粮食的价格相应提升,资源密集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得益,获得了大量资金,出现了快速增长。(3)资源较少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拥有大量人口,海外务工者相应较多,务工收入汇回国内,也大大增加了国内的收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样也会拉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会拉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这些产品主要生产于发达国家,因而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出口。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即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2002-2007年间的高速经济增长固然令人瞩目,但也必然伴随着一些潜伏的危机。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其中不少属于泡沫;二是美国的双赤字,2006年,美国的赤字已达其GDP的6%左右,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美元的地位;三是与大量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相伴随的风险。理论上讲,金融衍生品的初衷是分散风险,但是,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合同所构造的衍生品非但没能分散风险,反而把风险传递到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实质上扩散了风险。凡是泡沫,终将会破灭。2006年以来,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很多贷款合同无法兑现,房地产被拿去拍卖,房地产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更为严重,进而引发次级债危机。由于保险公司、投资银行购买了很多次级债,这些金融机构持有很多不良资产,于是,次级债进一步导致了贝尔斯登、雷曼、美国国际集团(AIG)等金融机构的垮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金融危机波及到其他发达国家。一方面,其他很多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也购买了美国的次级债,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另一方面,由于低利率政策,其他发达国家在2002年之后也存在大量的房地产泡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房地产业的调查表明,爱尔兰、英国、奥地利、挪威等国的资产价格高于长期均衡价格20%-30%。基于这一原因,在几家金融机构崩溃之后,人们开始丧失信心,试图取回存放在金融机构的资金,这一行为进而导致更多金融机构出现危机。由此,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其他发达国家。

  那么,这场金融危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运作依靠的是人们的信心。在金融创新之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衍生品,但由于监管不力,这些衍生品的风险度无从得知。一旦开始有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人们就会警觉起来,丧失对所有金融机构的信心,这样,便难以实现资金的流动。通常而言,银行只需要持有一部分现金,如果提款额超出现金额,则可以通过隔夜拆借进行支付。但是,如果人们对所有金融机构都丧失信心,银行就无法隔夜拆借,从而可能破产,一家银行的破产又可能会引致更多银行的破产。银行由于无法预知提款行为而可能不敢把手中的资金贷放出去,因而,资金可得性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中好的投资项目可能也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需要支付很高的利息,从而导致投资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加之2008年9月以来人们对金融企业和经济增长的信心丧失,导致股价全面下跌,与之相伴的财富效应导致消费减少。在这种状况下,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会进入经济衰退期。IMF在2008年10月份召开世界银行和IMF会议时,公布了明年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根据其预测,发达国家明年的平均增长率将接近零,进入经济衰退期。

  这种金融风险所带来的股票市场、金融机构的崩溃,又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怎样的影响?首先,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对产品的需求减少,因而使得发展中国家出口减少。第二,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的投资减少。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减少;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可能会收回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第三,石油等矿产资源的价格会下跌,由此导致资源密集型国家的收入降低。此外,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可以吸纳的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可以输出的劳工减少,已经输出的劳工则可能面临失业,这些也都会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遭受损失。除此之外,金融危机还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第二轮效应。发展中国家的前一轮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投资,而现在流入的资金减少,自己可以动用的资金也减少,很多进行中的工程可能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无法继续,而已经完工的项目也可能会因为需求减少、价格下跌而无法实现收益。二者都有可能引发呆坏账和银行危机,并进而导致人们的信心丧失和股市的下跌。此外,一些国家外汇储备很少,经常账户赤字,过去尚能够依靠大量的资金流入弥补这一赤字,但在目前资金流入减少的情况下,其经常账户赤字愈加严重,可能无法偿还国外的贷款。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不仅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甚至支付危机。因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很可能出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最后来看第三个问题,即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应当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先来看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是防止金融部门崩溃。政府应当以果断、迅速、全面的方式防止银行部门破产,防止由信心丧失所引发的银行挤兑。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当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经济增长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2008年上半年,世界上普遍面临原材料价格、粮食价格上涨所引致的通货膨胀危机,多数国家物价指数都很高,但是现在,随着能源、矿产资源、粮食的价格的下跌,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减小。在这种状况下,政府应该推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支持一些企业的投资,特别是支持那些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产业升级的投资。这样,经济就会出现投资拉动的增长。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能够通过财政政策支持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迅速成长的时期,基础设施往往相对不足,在电力、交通等方面都存在瓶颈,正好可以借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之时跟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政府还可以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投资,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总之,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关键在于实施反周期的干预,从而保护经济基本面,防止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演化为发展中国家“人的生存发展危机”。

  其次来看国际金融机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民间资本流入减少,出现支付危机或金融危机,需要在短期内注入资金时,IMF可以利用特别提款权来协助这些国家应对危机。然而,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在很多国家同时爆发,IMF所能支配的资金不免遭受影响,目前只有2000亿美元。因此,一些外汇储备较多的国家可以为IMF提供支持。在这方面,日本做出了表率。在今年十月份的IMF年会上,日本财政部长提出从日本近1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拿出2000亿作为IMF的后备资源。

  世界银行及其他地区性开发银行可以为前述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型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和人道主义援助。世界银行可供支配的资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国际开发协会(IDA)主要为低收入国家提供援助,在未来三年内将动用420亿美元。(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主要为中等收入国家提供商业性贷款。其在2007年的贷款总额达到135亿美元,今年则可以增加到270亿美元以上。目前,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资本金较为丰富,是因为世界银行良好的信用使得银行愿意把资金拆借给世界银行。2008年9月,世界银行在债券市场融资,发行15亿美元的三年期债券,尽管债券的利率比伦敦拆借市场的基本利率低40个基本点,但不到7小时即售罄,便是对此很好的例证。(3)国际金融公司(IFC)是世界银行专门向民营企业投资的公司。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出现资本金不足的情况下,它可以作为战略投资伙伴进行注资,协助它们度过危机,防止问题演变为全面的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

  再来看发达国家。尽管发达国家的情况不是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两点应当注意:第一,各群体之间应当形成一些共识,唯其如此才能达成内部的稳定和共识,才能顺利渡过危机。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接连不断的社会冲突和政治冲突就是一个反例。第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关联,发达国家的危机会波及到发展中国家。危机中,发达国家的财政状况会恶化,但不能因此而拒绝兑现承诺给国际机构的资金。发展中国家需要这些钱来度过危机。如果发达国家能遵循承诺,就可能降低发展中国家在危机中所遭受的伤害,同时维持较为和谐的国际秩序。

  最后来看本次危机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启示。首先,金融危机通常都是由资产泡沫所触发,因而,政府应着力控制资产泡沫的膨胀。政府应当仔细权衡,在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之外,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否也应当包括控制资产价格膨胀。如果房地产、股票价格上涨太快,就应该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消费和投资。第二,金融监管应当和金融创新齐头并进。本次金融危机之所以波及面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密不可分。金融创新一方面增加了可贷资金,另一方面也传播了风险。创新无疑会带来好处,但我们在过去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严重认识不足。未来,一方面应当继续允许和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则应当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三,对于金融危机的反应不能是单边的,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坚决的和合作的。如果没有跨国合作,则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例如,爱尔兰在面对危机时,对所有的银行的所有存款全部实行担保,当时遭到了欧洲很多国家的反对。德国的总理在巴黎开会的当天谴责爱尔兰,但回国当晚即宣布德国也对所有银行实施担保。这是因为,若爱尔兰单边实施担保,则其他国家的银行资金都会流入爱尔兰,导致其他国家的银行危机。所以,在金融危机的应对上,必须实施跨国合作。第四,全球性的问题必须通过多边的合作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需要对二战以来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多边国际机构重新进行改组。例如,2008年10月15日在纽约召开的金融会议中,不仅有7大工业国参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参与进来,寻求共同的改革方案。最后,每次金融危机中,受害的都是最弱势的群体。为了避免金融危机演化为“人类生存发展危机”,应当着力保护这些弱势群体。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国际金融机构的责任。

(邓一婷整理)<script src="tag.php?action=relatetag&rtid=300080"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