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石油供应安全之道


  政治家在保证能源供应安全方面可以做些什么?有一份极其重要的事,那就是保卫全球经济一体化,保护WTO自由贸易规则的无例外的实施,让一切交易遵循市场交换的原则进行。

  市场有其天然的合理性。买卖双方都对对方有需要,谁也离不开谁。这种关系是很牢固的。拿石油这种商品来说,石油进口国嗜油如命,一旦停止供应,过不了多久经济马上陷入混乱。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石油出口国,他们同样离不开石油的出口。石油出口给他们的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美元,靠这美元来买粮食,买医疗设备,汽车和配件,甚至于给政府官员发工资。石油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倒不是他们想这么干,而是经济规律使然。因为石油的钱太好赚,别的钱相对太难赚,大家都奔向石油行业。于是百业潦倒,独兴石油。如果石油出口中断,马上经济瘫痪。他们害怕石油出不了口甚于我们害怕石油进不了口。这种两相情愿的买卖,没有外界的强烈干预是不可能出问题的。石油供应是安全的。

  这一分析也为过去的事实所证明。世界政治风云动荡不安,敌我对持分分合合,但无论冷战也罢,合作也罢,能源市场从来没有中断过。1989年以前苏联输出天然气给欧洲,苏联垮台以后,俄国继续给欧洲供气,从来没有发生过问题。大家也许不注意,自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全球的资源在市场上分配,争夺资源的战争已经一去不复返。有些资源是每个国家都需要的,过去依靠炮舰夺取资源(就像日本侵占东三省,纯粹出于资源考虑)。现在谁也不会那么傻,通过打仗死人来获取资源。日本依然是资源穷国,但是已经是经济强国。市场制度彻底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石油供应安全的问题呢?可以拿最近俄罗斯企图停止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来分析。首先,原苏联以低价给乌克兰供气,并不是一种商业交换,而是一种政治交易。2005年俄罗斯向乌克兰供气的价格是每千立方米50美元,而同时向西欧供气的价格是每千立方米240美元(约合每立方米2元人民币),二者相差近5倍。乌克兰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当时苏联还是计划经济,价格不起作用,只是会计符号。每千立方米50美元的价格完全脱离市场价格。直到现在俄罗斯对原加盟共和国供应天然气的价格还是区别对待的。原则上,政治上靠近俄罗斯的气价就低;政治上靠近美国的气价就高。现在乌克兰独立的倾向十分明显,俄罗斯决定给他一点警告。白俄罗斯因为他的刚愎不驯,两年前供气就被切断了。波兰这个右倾的政府,正在打算修一条沟通挪威的气管,以摆脱对俄罗斯的倚赖。这一切纠纷的根源,就是政治进入了市场。就俄罗斯和西欧的天然气合同来讲,这更接近纯粹的商业合同,没有政治的介入,就比较稳固。

  其次,中断供气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件。不但生产会停顿,尤其在1月份严寒季节,这将造成几百万个家庭挨冻。谁也不愿为这样不得人心的事承担恶名声。所以供气很快就恢复了。作为临时安排,第一步将气价提高到每千立方米95美元,然后进入价格谈判阶段。不过要注意,如果涉及到政治家的生命,很可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在这种人生的最后关头,人会动用一切手段挽救自己。这时候再稳固的商业交换也变得不稳固了。

  中国为了能源供应的安全,正在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出产石油的国家修好,同时展开与日本,印度,等能源需求大国的竞争。以我之见,用政治力量争夺石油的供应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因为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常常反手为云复手为雨,用政治联盟来求石油的可靠供应是非常不明智的。反之,保持政治中立,通过商业谈判,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才是可靠的。全球的石油供应安全同样应该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而不是政治结盟。

  石油供应的商业基础首先要石油资源的非国有化。即石油资源可以在市场上买卖。我国为了寻求石油的可靠供应,到世界各地购买石油资源。可是碰到国有化的石油资源,不论你出多高的价格,买卖也做不成。如果资源可以买卖,按照市场规则转变所有权,资源就可以转手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资源的私有化也避免了政治家拿石油资源作政治斗争的工具,导致石油供应的不确定。私人企业也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风险,会面临倒闭。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一般都是通过资源的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来寻求出路。其结果是改善了资源配置,使资源的利用更为合理,这有利于增加资源的供应。

  那么政治家在保证能源供应安全方面可以做些什么事呢?有一份极其重要的事,那就是保卫全球经济一体化,保护WTO自由贸易规则的无例外的实施,让一切交易遵循市场交换的原则进行。简单地讲:买者寻求索价最低的;卖者寻求出价最高的。不可以因为看你不顺眼就不卖(或不买)。这时候不可能买不到石油,只怕你出价不够高;也不怕你卖不出去石油,只怕你索价不够低。这时候,中国和日本不必争夺俄罗斯的天然气。从安全的角度看,谁买都一样。如果日本买了,他就不再到别的地方去买,空出来的市场可以提供给中国;同样地,如果中国买了也不会对日本构成威胁。商品供应的市场化能够保证供应的安全,但不会保证价格的稳定。价格随供需形势而变,这是极其需要的。如果价格不变,世界将陷入巨大的混乱。懂经济学的人都明白这一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

  过去中国是一个经济上弱小的国家,参与世界市场的份额很小。我们更多地像一个旁观者。现在有些不同了。我们在世界市场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原油交易总量为18.5亿吨,中国占了1.2亿吨,合6.5%;美国占了27%,日本占了11.2%。像铁矿石,木材等产品我们占的份额更大。我们正在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真正的参与者。这种变化自然而然地赋予我们在保护世界市场中更多的权利和责任,这种权利和责任过去都是由市场份额最大的几个国家所承担。这一变化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我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过去我们常常挑战世界市场秩序,现在我们要转换立场,变为保护世界市场。

  应该说,全球政治家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就是保护世界市场。如果一旦这个市场被破坏。全球资源的配置除了靠打仗,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2006-1-13

  茅于轼: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