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嵌入在转型期社会里的中国股票市场

作为这几天博客讨论的初步结论,我写了这篇文章,感谢参与这里的讨论的诸位网友。这文章发表的时候,我会请编辑再次感谢你们的。


嵌入在转型期社会里的中国股票市场

汪丁丁

      转型期社会的制度特征,简单地概括,就是新旧制度共生演化,旧制度与新制度相比,固然有严重不合理之处,却仍显出许多合理之处,故而不能被新制度轻易取代。这一格局,表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成为“社会博弈”的背景——相对于日常博弈行为而言,它更具稳定性,尽管相对于稳态社会的制度而言,它更不稳定。日常的博弈,逐渐改变新旧制度既得利益群体的力量对比,从而最终完成新旧制度的更替。

可是这里所谓“新”和“旧”的制度要素(成份),因为不处于稳定状态中,因而是无法界定的。我们不能相信,更早存在的制度要素就一定是旧的并必将被后出现的制度要素取代。事实上,任何社会的“新”制度,都是演化形成的故而都含有旧制度的要素,而且任何社会的新制度的形成过程,都充满着对新的制度要素的检验和否弃,最后保存下来的制度要素,往往既有新的又有旧的。形式语言中的“新制度”和“旧制度”,必须基于两稳态制度之间的比较,而不能基于转型期内的观察。也因此,对制度演化的形式刻画(例如数学模型),非常艰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

      懂得了上面这番道理,我们就可明白,在转型期社会中,凡与制度相关或基于制度的行为,都会使这一社会之外的理论家们感到困惑不解,因为这里发生的事情显得莫名其妙而又似乎不是一片混乱。中国人的改革实践,在许多优秀的理论家看来,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又不符合既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简直不可能有效。结果呢?令人困惑地,这些实践逐渐成为“有效的”,于是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奇迹”­━━虽重要而无法获得理论解释的现象,是谓“奇迹”。

      转型期社会里的行为,政府的、企业的、个人的、家庭的、以及任何可能有的人类行为的集合,例如“市场行为”、“生育行为”、“宗教行为”,都是“嵌入在转型期社会里的”。这是社会学家们的术语,用来提醒研究者,“行为”这一微观现象很可能依赖于“社会”这一宏观背景。

      这篇随笔的主旨,如它的标题所示,是探讨嵌入于中国转型期社会的股票市场的行为——微观如“个人行为”,宏观如“公共选择”,凡与股票市场相关的行为,统称“股票市场行为”。又因篇幅限制,所谓“探讨”,充其量就是将探讨所得的印象或结论,罗列而不论证,为要引出更广泛的对话。

      这一嵌入于转型期社会的中国股票市场的第一项特征,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股票市场相比而言,就是它的“市场风险”(market risk)远远超过了它的“特殊风险”(special risks)。例如,根据我的观察和询问,在中国,市场风险占总风险的比重,大约在70%以上,而在美国,这一比重只是30%,故在美国股票市场里,一套由15项投资工具构成的投资组合,就可有效分摊总体风险的70%,而在中国股市里,不论你用多少项不同类型的投资工具构成你的投资组合,毕竟,你只能有效分摊总体风险的30%,所谓“政策市”,道理也就在这里。因此,“分析”中国股市,最要紧,是对政治局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及结构的判断。注意,是“判断”,不是“分析”。其次,才是对各类“板块”的分析。

      嵌入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股票市场行为的第二项特征,仍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行为相比,是投资行为的普遍的短期性、临时性、投机性,从而偶然因素往往可以决定“大市”的走向。此处,短期是相对于长期而言的时间区间,例如,一年之内,至多两年,经济学家称为“短期”。比这一期间更短的,例如若干月或若干日,称为“临时”,包括了更短期的行为,例如以“当日交易”(day-trading)为主的行为。投机是相对于投资而言的行为动机,二者之间究竟怎样区分,凯恩斯以来尚无定论。不论如何,转型期行为,折现率极高,故以投机为主,是符合“理性选择模型”的经济行为,而以投资为主,反而不是理性行为了。

    嵌入于转型期社会的股市行为的第三项特征是股市里流传的各类信息,几乎与流言等价,不由不信又无可确信。这是因为转型期社会尚且不能提供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支撑体系”——独立且可信的会计、统计、审计、法律、公司治理、场内交易、媒体监督、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等等,统统不能获得股市参与者们的足够信任,从而不能提供稳定预期所要求的决策环境和决策基础。后者尤其重要,任何投资决策都要求有足够可靠的数据。如果基础数据完全不能反映企业的基础,那么投资人的理性行为就是将投资转化为投机。

      懂得以上三项特征,对于任何试图参与当前中国股票市场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远比关于“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和“基础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的书本知识更重要。例如,在能够进入任何特定股票的技术分析之前,更重要的是关于股票指数成份股的基础分析和关于“股票指数”的技术分析,因为你面对的市场,它的市场风险占总风险的比重超过了70%,而股指的“走势”,或许能够反映这一市场风险。又例如,对任何“阻力”或“支持”水平的推测,最重要的根据或许不是这一股票市场以往的表现,而是正在参与这一市场的人们当下的心理状况和知识状况。因为,多数行为不是投资性的,而是投机性的。更多的“例如”,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