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以“人民币第一”战略促进和平发展


  去年的7月21日,中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实施,截至2006年7月21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累计达到了3.3%。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建设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
  但是,还应该看到的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犹存。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在持续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今年1~7月,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759.54亿美元;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达到了9545亿美元,很多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已无悬念。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强大的势能,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相信依然可以延续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富民强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而当今世界经济已经高度全球化,像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相应变动。我们必须在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博弈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思考各种政策的利弊得失,选择最佳的发展战略。
  中国要和平发展,要为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曾经的亚洲经济危机中,人民币坚持不贬值,减轻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损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朝向“十一五”、2020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时,采取何种人民币战略,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并保持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的关键一环。今天在这里略谈一二,权作抛砖引玉。
  提防中国经济的“美元化”
  中国与很多国家不一样。中国老百姓在银行可以随便存美元、欧元、日元、港币等。全国共有1600亿美元的外币存款,其中800多亿美元是老百姓的存款,其他是企业的外币存款。此外,中国很多企业以外币发工资,很多交易仍然以外币计价,中国还有以美元和港币计价的B股。这在美国、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是不可想像的。比如美国有货币兑换点,兑换各种货币很方便,但是老百姓很难用外币在银行存款。各国政府对在自己领土内用外币计价、用外币发工资都很敏感,也很少有国家有用外币计价的资本市场。
  如果不适时重视这一问题,其后果也许将会扩大化,从而出现拉丁美洲国家曾经或正面临的危机。
  今年7月30日,拉丁美洲的乌拉圭银行正式停业。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乌拉圭这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过度美元化所引发的恶果。可以预计,乌拉圭银行的关闭将会导致乌拉圭国内经济出现持续的经济危机,正如几年前的阿根廷所经历的危机那样。一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大、美元的坚挺,拉丁美洲各国偏好在国内各经济领域大幅度使用美元来替代本国货币,进而使本国货币币值稳定、本国经济平衡增长。如果美元一直保持稳定,美元化对这些国家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美元本身也在起伏不定、美国经济衰退即将到来之时,美元化的恶果必然会显现,并对本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有许多的类似,但也有根本的不同。一方面,中国的资本项目一直受到比较严格的管制,拉丁美洲国家的资本项目基本实现了开放;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庞大的规模注定了中国经济的复杂性,中国必须尽可能地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从这个角度讲,采取经济手段逐步降低以美元为代表的外币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应该是明智之举。
  坚持“人民币第一”并不是说不允许中国人持有外币资产。各国老百姓都持有外币资产,但不是通过老百姓自己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而是通过QDII机构持有,由基金管理公司、银行或者理财机构把他们的钱变成外币投资在外,投资收益还是以本币计价的。
  人民币第一
  所谓“人民币第一”就是指人民币在整个金融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要起到本位货币作用,国家要掌握铸币权。
  从历史来看,哪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中成为计值货币,哪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就会取得主动权。以资本输出为例,全球的三次资本流动中心中,英国和美国作为资本输出国时,都是以本币作为计值货币的,而在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作为资本输出中心,却是以美元计价的。结果,日本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应对外汇市场的汇率风险时就显得很被动,当日元大幅升值后,这些企业和金融机构遭受了巨额的损失。这被许多人认为是造成日本长达十多年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经济大国而言,如果本币不能顺应本国贸易增长的趋势,成为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与贸易的计价货币,那么,本国货币也就不可能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这就意味着,本国货币没有取得与经济总量、贸易总量相对称的应有的国际货币地位。为了应对汇率波动的宏观金融风险,政府必须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和欧元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计价货币,因而美元和欧元成为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与此相对应,美国和欧盟的外汇储备量很少。2006年2月底,美国的外汇储备仅为383.72亿美元,欧盟在2006年1月底的外汇储备为1434.9亿欧元。反观亚洲,虽然日本和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日元和人民币均没有取得贸易与金融工具的重要计价货币的地位,因而中日成了全球持有的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更直接地说,现代国家间经济竞争的胜败关键,取决于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直接较量。经济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其他国家之间竞争的最高形式便是货币的竞争。美国在长期大量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依然借助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捍卫了美国经济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再以日本为例,虽然它有大量的贸易顺差,1970年代以来一直是资本输出国,虽然日本曾试图大力推行日元的国际化,但日元在与美元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结果,虽然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还是显得十分脆弱。
  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采取相应的战略逐步让人民币融入到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去,打破现在美元、欧元主导下的西方世界的储备货币格局,建立多极的储备货币体系,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也是可能实现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采取中国一贯的渐进性策略,首先让人民币在与文化相近、经贸关系更紧密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的结算货币后,再让它成为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之一。实际上,除了对美国、欧盟保持着贸易顺差外,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一直保持着大量的贸易逆差,中国应当利用这样的贸易格局让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国际化。
  其次,则是应当发展以人民币计值的、开放的国际资产市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币金融资产选择。只有经过这样一个阶段,人民币才能真正取得储备货币的地位。只有在那时,我们才不会再为外汇储备的多寡而伤脑筋。
  人民币现在很强,但回顾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发现,人民币直到最近才开始走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人民币由强转弱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货币替代的问题。中国人是很实际的,不管美元还是欧元,只要能保值、收益高,就会选择它。只有解决货币替代问题,才能在将来逐步实现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样一个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