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挑灯看剑:创造配额

  
  本来要继续写农地直接入市的,那是一个重要题材,值得多加阐释。不过因为读到了一个好故事,事关纺织品配额,忙不迭地要拿来与读者分享。

  故事来自香港服装名牌店“佐丹奴”创办人黎智英的回忆。话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纺织服装工业欣欣向荣,在世界市场崭露头角。香港产品大部分靠出口,所以任何一家做纺织服装的公司,只要技术和管理上了路,最主要的限制就是出口配额。配额不足,工厂就不能充分开工,更谈不上扩大规模。

  当时黎先生的主业是毛衫生产,还不是品牌店。出口配额不足,毛衫生产难以扩展。香港厂商可以从市场上买配额,可是大家竞买,配额之价不菲,成本压力可想而知。这个困扰纠缠着当时的香港服装业。从哪里突围呢?

  谁也没有想到突破的机会是这样来的。那完全是一个意外:在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场合,由一个完全不知配额为何物的人喊出来的一句话??这里不便透露那个非常养眼的故事细节,有心的读者不妨去读《创业》好了??反正一语惊醒梦中人:配额不足吗?那就“自己创造配额”好了。

  下面这段话我认为可圈可点:“事情看似简单,我可从来没有这样想过。配额是政府控制和分配的,我们又不是政府,怎可以创造配额?”就是因为从来没有想到过,所以永远不可能发现还有一条“创造配额”的路。是的,企业不是政府,不可能设定、控制和分派配额。但也正因为不是政府,企业只要“想办法创造自己的配额”,就可能想到“创造出不用配额的毛衫不就等于创造了配额”!

  到此为止,企业家与点子大王也许没有什么分别。企业家要多走一步,把想到的做出来。后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黎智英终于开发出一款不用出口配额的兔毛粗丝织片。接着,改善、再改善,一种由兔毛、尼龙和粗丝混合而成的“神奇纱线(miracle yarn)”诞生了。最重要的是,这种纱线刚好符合免配额的要求,“自己的配额”到底被创造了出来。再后来,为了改善手感,miracle yarn再次演变为棉麻混合??当然还是合乎免配额要求??并领导了在美国市场上的棉麻毛衫新潮流。

  几年前我研究管制问题,朦胧之中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市场里的技术创新,是冲着政府管制而去的。就是说,突破管制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强大动力。配额是政府管制贸易的一种手段,徒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总有商人试图经过创新再减少配额成本。黎智英的这条神奇纱线,难道不正是“为突破管制而创新”的一个绝好验证? 

  当然管制也可以因为创新而变本加厉。后来“佐丹奴”把棉麻毛衫的生产基地移到了开放来料加工的广东,出口量激增,曾经有过一个月出口180万件棉麻毛衫的傲人记录。美国政府看到这点,把原先免配额的神奇纱丝和棉麻毛衫列为配额??被技术创新突破的配额管制,卷土重来!

  我们都知道配额(quota)是怎样一回事。本来市场竞争比品质、杀价格,价廉物美者胜。靠这样简明的准则,市场经济大幅提高了人类福利。但是竞争有胜必有败。市场上的败军之将可以卧薪尝胆,改技术、抓管理、压成本,以谋东山再起;也可以跪下来哭哭啼啼,要求政府援手保护。老天爷,政府靠什么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还不就是强行给把败军之将杀下马来的市场胜者增加成本!关税是这样来的,配额也是这样来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