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你到底要什么?

你到底要什么? 

    她是我多年以前在海南结识的一个北京女孩。凭着过人的情商和智商,在20多岁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人生的“资本原始积累”。于是定居于欧洲的某个小国,过她喜欢过的生活。

    昨天,在西湖边的一个酒吧里,我们又见面了。她的问题居然是:叶航,我一直记着你很多年以前说过的话,你的归宿是校园,是过一种学术化的生活;那么,你现在已经完全实现这个理想了;你还有什么追求吗?

    我愣住了。从95年重新回到大学校园算起,至今也有12年时间了,我好像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可能,我还会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我试图在脑海中搜索答案。说来奇怪,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是美国著名女动物学家戴安•弗西以及她那本闻名遐迩的《薄雾中的大猩猩》——

 

    于是,一个一直像梦一样萦绕着我的念头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我知道,这是一种无言的召唤,就像20年前大学讲台对我召唤一样,总有一天,我会循着戴安的足迹走进非洲的原始森林,走进我们先祖诞生的地方,去回溯700万年以前的文明曙光。

    我觉得,人类的诞生之谜是一个足以让人追求一生的答案。寻根,是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那么,就整个人类来说,还有什么寻根能够超越对人类诞生之谜的探索呢?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其实讨论的是人类的社会性是如何进化而来的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承认我们人类是进化而来的,那么我们的人性,就不应该与动物的兽性截然不同。于是,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动物的社会性问题,包括动物的同情心、内疚感、道德感、正义感和利他主义行为。但《人类的由来》始终不像《物种起源》那么被后人推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其中所引用的案例,据我的阅读,有95%以上是来自第二手的转述,其中大部分又是别人对圈养动物的观察。其科学的权威性大大逊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引用的来自大自然的第一手资料。而且,由于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更多的是试图解释行为,不像《物种起源》那样试图解释的是生物的组织结构,因此,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无法提供直观的形象,只能通过大量的语言描述,其客观性当然大打折扣。

    今天的影像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弥补达尔文时代的不足。我的意思是,我们完全可以在现代影像技术的基础上,重写一本21世纪的《人类的由来》,如果达尔文当年的猜想没有错误的话。当然,我不想排斥这样一种可能,也许达尔文是错误的。

    我突然醒悟了,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包括我的理论研究和投资理财,其实都是在为这个追求做准备。我从沉思中走出来的时候,我对她说,下一次,你不会这么幸运了,还能在西子湖畔找到我的踪迹,我也许会在非洲的丛林中过原始人的生活呢!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