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中国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实践

    资产证券化是一座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将具有稳定收益但缺乏流动性的 银行信贷资产通过证券的形式销售给市场上分散的投资者,银行因出售资产而降低了收益但分散了风险,投资者在承担较小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收益。完善、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应当是配置资源与配置风险相一致的市场,目前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渠道的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同时却在集中风险。在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企业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以硬负债对应软资产的银行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快速地生生灭灭的“新规律”的要求,尤其是中国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具有风险向国家集中的危险。中国的金融改革以银行改革为核心,而银行改革则以把风险向国家集中的风险化解向市场分散为主攻方向。推动银行上市,推动银行市场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运营是其中的重要举措。而资产证券化则是诸多举措中的关键环节。

  资产证券化是一座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将具有稳定收益但缺乏流动性的银行信贷资产通过证券的形式销售给市场上分散的投资者,虽然银行因出售资产降低了收益,但同时也因出售资产而分散了风险,对投资者而言,他们虽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这部分风险是经过银行审查的风险、当中有银行以其信誉作为隐性担保,属于有控制的、较低的风险,投资者在承担较小风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略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资产售卖者与购买者各得其所,证明此类金融产品的市场可以快速地扩大。

  中国建设银行在上市的紧要关头被选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单位,容易被误解为国家通过授予资产证券化业务经营权帮助建行转移和化解风险,以使其达到境外上市的要求。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的意义不仅在于转化风险,众所周知,未来数年,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大问题是资本充足率问题,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要么增加资本,要么降低风险资产。而在短期内,增加资本的手段和速度都是有限的,而降低风险资产势必降低信贷规模,而信贷增长的放缓肯定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增长不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速,中国的许多改革包括金融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在这些一环扣一环、错综复杂的矛盾与问题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把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银行通过售卖信贷资产可以降低风险资产总量,提高资本充足率,为经济发展需求的新贷款提供合理的增长空间,有效地解决资本充足率与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悖论难题。

  资产证券化还可以像大部分经济学家所认识的那样改变金融市场结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债券市场不发达,信贷资产证券化,特别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为资金规模日益庞大而又苦于缺少合适的固定收益交易品种的机构投资人(如保险资金管理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提供创新的交易品种。在改善资本市场结构的同时,也改善机构投资人的资产组合结构。而且资产证券化还能很好地体现中央政府将良好资产注入资本市场的全新的改革思路,与中国资本市场创始初期名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实为将不良资产贩卖给投资人的原始思路大相径庭。

  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与住房制度改革相匹配的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称为中国上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实践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项制度不仅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实现了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使中国大量潜在的住房需求变成了有购买力的有效需求,而且推动了房地产行业“井喷式”的发展,牵动建筑、建材、冶金、化工、通讯、机械、家电、金融、商业、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经济迅速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并成为近六年以来经济进入景气周期的核心动力。而与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相匹配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此时推出,可以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个方面为住房需求者提供资金,扩大金融的杠杆作用,可以使更多的潜在住房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同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性推动力。如果政府能有效控制银行不发生将“不良资产”以”良好资产“名义卖给投资人的败德行为(当然,银行也可以出售”不良资产“,但必须声明是不良资产),则这项有利于改善全体中国人福利的金融创新,将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实践。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