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创业时什么激励最有效

  有家名叫Dunkin’ Donuts的连锁店,专卖早餐面点、咖啡和其他饮料,光带甜味的烤面包就有50余种。2007年2月18日早晨,我开车带女儿陈笛去附近的一家Dunkin’ Donuts分店。那天,我们比较懒,不愿下车,就坐在车里点了所要的东西,我要一杯咖啡和一个鸡蛋与奶酪夹饼,她要了半打叫做“Munchkins”的炸面球。“Munchkins”是美国人对小朋友的昵称,就像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小孩叫“小不点儿”,是一个意思,所以,称这种小面球为 “Munchkins”有一语双关的效果。一个“Munchkins”,一口即吃完。等我们交了钱,拿到东西,女儿陈笛看看袋子装的,就说,“爸爸,你看,她们又给了10个,我们只付钱买6个,可她们还像上次那样,多给我4个。”

  “是不是她们喜欢你,为了让你高兴,多给你几个?人家是好意吧。”

  陈笛说,“也许是。不过,由于这店子不是她们自己的,所以,她们多给少给,都无所谓。等以后我办自己的公司时,我绝对不会允许我的员工是这样无所谓!”

  由此我们开始了一段对话。

  从传统的国有企业弊病说起

  问:因为反正公司赚不赚钱,跟她们没关系,她们拿到工资就足了。人为自己干活与为别人干活就是不一样,为自己干活会处处仔细认真的,不会乱给,也不会浪费。  

  答:你这个观察很好,很到位!人们常说,花别人的钱不心痛,只有花自己的钱才心痛!在中国,自1950年开始国有化运动,几乎把所有土地、生产性财产都国有化,变成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有土地等等,一直到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才开始逆转,重新民营化或说私有化,使中国经济真正起飞。

  问:这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将所有企业都国有化,企业由国家所有或政府所有,不等于是让这些企业不归任何人所有了吗?谁还会在乎这些公司经营的好坏,亏损还是赢利?这些国有企业的员工肯定像Dunkin’ Donuts的员工一样,工作起来无所谓。

  答:的确像你说的那样。在中国经济国有化之后,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头半期,国有企业出现大规模亏损,使中国人的收入、经济状况降到无法再继续下去的低谷。像你爸爸在1974至1979年读初高中时,每顿饭只有三两米不到,除了白菜、南瓜外,也没什么菜吃,每顿饭刚吃完又盼着下一顿,总是处于半饱状态,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你爸身高才一米七的原因。即使对于那时已参加工作的人们,他们4个月的工资才够买一辆自行车,或买一块手表。在农村,你爷爷下地干活一天只够买一只鸡蛋,5天才够买一斤肉或一斤鱼。到1978年,中国国有经济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除中国以外,几乎所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经历了国有化浪潮,由国家拥有并自己经营企业。比如,奥地利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后,德国在奥地利建设的军工厂、银行、基础设施都被奥地利没收,这些资产就成了奥地利的国有企业基础,使奥地利从此有较高的国有经济成分,1951年,其国企占全国产出的22%。到1985年,奥地利国营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那年的亏损超过了1946~1984年间所有国营企业的红利总和。从而引出争论,是否还要国有企业?1987年奥地利首试民营化,1993年议会通过法案正式把私有化作为主要方针。

  问:那么,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国有企业还多吗?

  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开始,世界范围出现全面的私有化运动。首先是英国于1982年的私有化,随后1985年有意大利和马来西亚,1986年有包括日本在内的4国,1987年有两国,1988和1989分别有9和10个国家开始私有化,到1994年最多时有13个国家开始民营化,等等。过去这些年里,有120多个国家在进行大规模的国营企业私有化。正是这些全球范围内的私有化运动,跨国贸易自1980年后有大步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应该说,你爸爸于1986年到美国来读书,也是得益于这次全球走向开放、走向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各国间的人流、物流出现空前的增长,使世界往同质社会进步。

  国营经济为什么会遭遇挫折

  问: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因为“花自己的钱心痛”、“为自己赚钱最卖力”等,这些东西都是常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家、这么多社会都去实验过国有制?

  答:国有经济现象只是非常近代的事。就中国而言,“国营”至少可追回到11世纪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在王安石的倡导下,由国家直接经营粮、茶、盐、牛马交易等商业,使政府成为直接的经营者,与民争利。但是,那次试验只有十几年。到了近代鸦片战争后,“国营”理念在“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中重新出台。比如,1865年的江南制造局,就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但在晚清洋务运动期间,人们对纯粹的“国营”也是多有警惕、提防。比如,当时清朝廷的红顶商人盛宣怀,在论及煤铁矿务、航运企业的创建时就说,“责之官办,而官不能积久无弊”,“若非商为经营,无以持久”,意思是说,如果由政府官员办企业,是做不久的,因为官员追求的目标是升官,这与企业的长久兴盛相背离;而商人的目标是为了发财,所以商人的动机与企业的长久兴盛完全一致。最后,清朝官员采用了所谓“官督商办”的形式,就是由政府担任监督的角色,而实际的企业经营和所有权还是留给民间商人。所以,至少在晚清,还并没把国家推到“创业者”和直接“经营者”的位置上,这背后当然有你说到的原因。实际上,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在19世纪末期都像晚清中国一样,试过由国家主导、甚至由国家直接经营新型工业企业,以此追赶工业革命最快的英国和美国,但国营规模比较小。真正误导中国和其他国家,使众多国家走上国有经济之路的,是前苏联。前苏联从根本上影响或说误导了中国、东欧国家、南美、非洲、甚至西欧许多国家。1917年苏联革命成功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将私有财产国有化,开始计划经济。也就是说,当时的苏维埃学者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剥削的基础,所以,为了消灭剥削,就必须先消灭私有制,同时消灭市场,然后,由政府计划部门取代市场来完成社会中生活品、消费品、生产品的分配。

  问:那些历史太有意思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在市场上做交易,我自己可以选择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愿意付多少钱。如果由政府官员帮我做这些安排,他们怎么知道我喜欢什么、愿付多少钱呢?

  答:是这样的。可是,那时候,世界上许多人存在一些盲点。在当时苏联的国有化过程中,情况很糟糕。初期国有化计划经济时期,苏联经济快速增长,每年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至13%,此时恰逢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经济大萧条,西方市场经济发生大危机。看到苏联“国营”世界的快速增长与西方“私有市场经济”世界的大危机,这种反差太大,苏联计划经济初期短暂而令人炫目的成功,以致一些国家以为终于找到了增长经济的妙方。于是,在中国,当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也要搞“国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然更要搞国有计划经济。1945年二战结束后,西欧、拉美以及新独立的非洲和亚洲国家,都要模仿苏联的国有计划经济模式,至少也想由政府来创办、经营企业。到1975左右,世界国有企业的比重达到最高点。但是,此后,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国有经济比重越高的国家,其经济越来越差,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前苏联、中国、拉美、东欧等国家的国有企业产生大规模亏损。所以,中国于1978年开始重新回到市场、并逐步民营化。其他国家也在逐步这样做。走了一大圈,浪费了这么多资源和时光,到最后又重会老路,还原人类自由所需要的私有财产基础,还原到市场本位。

  激励机制设计

  问:这么多国家都做过这种错误的选择。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认识上的这种盲点,现在看来最能把人的创业动力、致富动力调动起来的还是民营经济。这段历史也说明,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储备还太少,否则,怎么这么多人会做出那种选择?”

  答: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对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那么着迷。让我们再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就是等你长大办自己的公司时,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即使不是自己的钱,也心痛”呢?这就有挑战了,是吧?”

  问:我可采用奖金制度,按工作好坏、贡献多少给员工发奖金。

  答:奖金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当然比没有奖金激励好。不过,奖金激励比较适合很成熟的行业。比如,你上次说长大后要办自己的电力公司,电力行业的利润很好预测,所以,你事先能知道正常情况下公司能赚多少钱,然后根据实际利润相对多出多少,来决定该发多少奖金,这样的话,你跟员工之间,对未来奖金与贡献的关系,都有清楚的预期。但是,奖金激励很容易助长短期行为,因为如果今天的努力只对公司的未来有好处,员工们不一定有兴趣那样去做,毕竟公司的未来可能跟他们没关系,那是你的事。反而,越是能让公司短期赢利的事,哪怕这样做会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他们也越会去做。

  问:哪怎么办呢?

  答:对于新创办的企业,一般来说,相当时间之内不会有利润,所以,奖金的激励效果不会好,公司没有利润怎么发奖金呢?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给员工股份或股票期权(stock options)比较流行。也就是说,按照位子的轻重、贡献大小,给管理层和员工不同数量的股份,让他们都能够从公司价值的上升中,直接得到好处,公司成功带来他们个人的财富收入也成功。股票期权跟股票本质上一样,差别在于,它让员工在未来某个时间内,有权以低价购买公司的股票。股份或股票期权的效果是让员工都既是员工,又是股东,他们一定更有干好的热情!这样一来,“即使不是自己的钱,也心痛”的效果就有了。

  陈笛:不过,如果给所有员工股份或期权,会不会给出太多?这样让我自己不就少了,成不了比尔盖茨了吗?

  答:当然,这里有些技巧。公司的人越多,采用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就越大。毕竟你一个人精力有限,公司大了之后,不可能什么都由自己做决定、去做,你必须雇别人。反之,人员越少,必要性就越小。一般来说,作为创始人,周围肯定要有几个骨干帮着管理公司,他们再直接管理他们手下的人,以此类推,一层管一层。对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身边第一层的骨干,你要重点保证他们对公司利益的忠诚,所以给他们的股权要多,只要做到这一点,他们自然有激励,你以最大的可能管好其下属。离创业者越远的员工,股权就应该越少。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