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两场萧条之对比

  许多学者将目前的经济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

  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比较了美国工业产出数据从1929年中旬和2007年末分别开始下滑的情况,得出结论认为,本次的衰退相对缓和。以他惯有的黑色幽默方式,克鲁格曼将此次危机冠名为“半个大萧条”。而在一份描述“四个熊市”——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在1929年-1930 年和2008年-2009年各自下挫情况——的图表上,两大指数曲线下滑的幅度相当,表示美国的股票市场自2007年来的回落和1929年差不多。

  这些文章都只将美国的今昔对比,其实是一种误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是全球性的。尽管从某种程度上来源于美国,那场危机借助国际贸易、跨境资本流动和初级产品价格传导到了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受到不同的影响,美国并不能代表其他所有国家。

  此次经济危机的全球性更是展露无遗。早先关于亚洲和欧洲经济与美国经济“脱钩”的说法,已经被证明完全不成立。事实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美国之外的地区危机更加严峻,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和股票价格下落更加猛烈。

  克鲁格曼仅仅关注美国,他的研究显示美国的工业产出下滑比“大萧条”时期要缓和。但当我们放眼国际,图1显示过去九个月间工业产出下滑和1929年从峰顶下滑时的幅度相当。这表明了全球范围的比较显然比单单一国更能揭示情况的严峻程度。

\

  同样,美国股市下滑幅度和1929年差不多,但是全球股市的下挫比“大萧条”时期更猛烈。这一情况也有别于那些仅仅侧重美国股市的研究,以及由此得出的股市崩盘情况好于1929年的结论。

\
另外一个“超越历史”的数据是贸易。全球贸易萎缩也比1929年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历史研究表明,贸易的崩溃大幅加深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

  所以,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业产值、出口和股市三方面,目前的情况即使不比当年的“大萧条”更糟糕,起码也是旗鼓相当。仅仅关注美国将容易让人忽略这一严峻事实。将本次危机冠以“大衰退”的名字,现在看来太过乐观。我们面临的是一场萧条。

  既然严重程度类似,那么两次危机的政策反应对比如何呢?图表4显示了GDP加权之后的七国央行贴现率平均值。可以看到,两次危机之中,央行都在危机发生五到六个月后才做出反应。但是对此次危机的反应速度要快得多,而且调整前的贴现率水平也低得多。这里主要起作用的,可能只是中央银行家的差别。现在,全球的央行反应都已经与20世纪30年代不同了。

\

图表5显示,GDP加权后19国的货币供应总量,相当于2004年全球GDP的一半。此次危机前的货币扩张速度比1925年到1929年间快很多,表示两次危机所处的背景有很大差异。此外,全球货币供应在2008年之后继续加大,而1929年的货币供应先是保持稳定,然后大幅下滑。

\

  图表6是24国财政政策的比较,即财政刺激政策占GDP的比重。现在的数据包括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9年和2010年刺激政策的预测值。如图所示,1929年财政赤字扩张幅度有限,而现在的各国政府更愿意为刺激经济背上财政赤字。

\

  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本次经济危机并不逊于1929年到1930年的“大萧条”。仅凭美国的数据容易忽略目前情况的紧迫性。但是,好消息是本次政策反应非常不同。现在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政策能否奏效。■

  作者巴瑞·埃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与政治学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深政策顾问;凯文·欧罗克(Kevin O’Rourke)是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经济学教授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