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紧缩时代,管制金融

  我们说“我们现在都皈依了凯恩斯理论”,就在不久之前。财政部门及其自由市场的理念,将世界引向了崩溃边缘。市场显然不能自我调整。放松管制已被证实是一场惨败。

  现代金融中开启的“创新”并未带来更高的长期效益,也没有带来更快的增长,抑或使大家更富裕。反之,这些创新巧妙地绕开了会计准则,避免了支撑实质增长的基建和技术——例如因特网——公众投资所需税款;这里所说的是实质增长,而不是金融部门鼓吹的虚幻增长(phantom growth)。

  金融部门不仅对如何让经济突飞猛进妄下定论,还自命不凡地告诉世人,在经济衰退的情形下,该从何处下手(根据他们的理念,经济衰退只可能是政府无能所致,与市场无关)。经济体一旦进入衰退,收入下降,失业津贴等开支上升,赤字由是增长。

  财政部门赤字鹰派认为,政府应当集中精力消减赤字,做到这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开支。赤字降低,信心回升,投资自会恢复——经济增长就不在话下。这样的论点听之凿凿,但历史却一次次与它背道而行。

  1929年,美国时任总统赫伯特•胡佛尝试上述方案,却助燃股市崩盘发展成了大萧条。1997年,东亚经济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同样方法,却导致了当地经济衰退,进而引发了经济萧条。

  以上情形之所以会发生,是因类比不当:家庭如果欠款超出其偿还能力,就需要削减开支。但若是换做政府,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就会下跌,失业率上升,因此实际上偿还能力也会下降。适之家庭,未必适之国家。

  更为老道的支持者则警示,政府开支会拉动利率,因而“挤出”私人投资。就业充分时,这样的担心的确事出有因。可现在形势并非如此:长期利率已然明显偏低,靠谱点的经济学家都不会讨论什么“挤出”问题。

  在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及美国部分地区,政府赤字和债务攀升,削减开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若我们稍加留心,就会从诸多国家的案例中发现,这样做后果将不堪设想,何况现在经济复苏那么脆弱。经济增长将会放缓,欧洲和/或美国甚至可能重新跌回衰退。

  赤字鹰派们最爱拿来吓人的刺激消费并不是赤字和债务增长的根源,罪魁祸首是那些“自动稳定因子”(automatic stabilizers)——在经济波动期中自动伴随的税务削减和开支增长。因此,在厉行节约抑制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减少债务最多也就是皮毛功效。

  凯恩斯经济学发挥了功用:若没有刺激措施和自动稳定因子,经济衰退将会更加严重,持续时间将更长,失业率则愈发高涨。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置债务水平于不顾,真正应该注意的,是长期债务。

  以下提供一个简单的凯恩斯式方案:首先,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不能恢复贷款的无条件银行纾困这些非生产性开支中转移资金,进行高回报投资。还有,对不能进行再投资的企业提高税率,而对有此能力的企业实行相反政策,达到鼓励消费和提高公平效率的目的;或者,也可以增加投机性资本收益(如房地产投资)和高碳、高污染能源收益的税收压力,同时减轻较低收入纳税人的负担。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案可能会有所帮助。例如,对于向中小型企业贷款的银行,政府应给予帮助,因为中小企业是新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或者建立新的金融机构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而不是供养着通过衍生品和滥用信用卡赚钱的大银行。

  金融市场苦心经营了一个能够巩固其观点的体系:小国如果拥有自由开放的资本市场,就可能一时充斥资金,一时又利率飙涨——甚至完全脱节。这样的情况下,它们似乎没有选择:金融市场要求其必须节衣缩食,否则资金就会纷纷撤出。

  但金融市场可是严厉苛刻、变化无常。西班牙宣布紧缩方案后才过一天,国债评级立刻遭降。这里的问题,并不在于大家对西班牙政府是否履行承诺缺乏信心,大家其实都坚信这一点,而此举定会抑制经济增长,定会让西班牙已然高达20%的失业率继续上升。简言之,在眼下经济混乱局势中,金融市场在告诉希腊、西班牙这样的国家:你他妈别不削减开支,可也少来削减开支这一套。

  金融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本来就应该为社会其他部门服务,而非让大家绕着它转。管制金融市场并非易事,但是也不是不能做到,也必须做到,方法则是通过税收和监管的有效结合——在一定情况下,还需要政府介入填补一些裂痕(例如弥补向中小企业借贷中存在的不足,政府就扮演了成功角色)。

  金融市场不希望受到管制,这并不奇怪。他们满足于现状,为什么不呢?如果国家存在腐败现象,民主体制不完善,他们就能够抵制变革。幸运的是,欧美人民已经忍无可忍。调和管制已经开始,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