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的医改难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并非唯一一个将经济振兴与全面改革医疗保健制度联系起来的国家领导人。中国决策者也是这么做的,而且也提出了类似的社会保障模式。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中国领导人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仍面临着很大障碍。

  北京方面上周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实现全民基本医保,并投入人民币8,500亿元(合1,250亿美元)改革医疗体制。政府旨在通过新计划加强对医疗成本的控制,并通过扩大保险和合作医疗计划改善医保覆盖范围。农村地区是医改的一个特别重点,政府承诺将建设70万家乡村卫生室。

  这些大刀阔斧的措施受到了欢迎,因为现行制度弊端太多。中国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实行社会化医院和私人医院并存的体制,这一制度导致中国的医院和诊所依靠病人的医疗费和提成维持收入,而不是靠政府资金和提供优质服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中国中部地区盛行非法卖血,数千农民因此感染上艾滋病。如此残酷的现实凸显了改革的必要性。

  不过,新计划能否取得成功还很难预料。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落实。医院现在从药品销售环节获得大部分收入,医生多开药、多开检查单就能获得更多经济报酬,而病人得到的治疗质量却很差。这类问题非常普遍,不论是城市中最好的医院还是社区诊所都存在,医生从药品环节获得的收入与他们不高的工资收入相比是很大一块。新计划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但会逐步进行。

  改革计划还没能涉及让医院所有权人与负责监管它们的政府机关和政府人员脱钩的问题。许多情况下,医院负责人同时在当地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担任职务。尽管这种安排有助于传达政府对医院的政策计划,但也经常引发利益冲突,对于可能与医院的盈利性或其他局部利益有冲突的管理规定,这种状况加大了严格执行规定的难度。

  医院管理和人员素质上的不足仍将是严重问题。医生和医疗人员教育水平低下的现实将损害任何贯彻改革或迅速提高质量的努力。2003年,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医疗人员所占比例还不到1%,只有13%的人拥有4年制大学本科学历。医生中间拥有4年制本科或以上教育的人不到30%。在中国这个只有100所医学院校的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将需要相当的年头。

  对中国政府来说,现在正是对一个在放任主义经济环境下表现不佳的医疗卫生体制加强控制的大好时机。实行确保更多人口享受医疗保障的有更多社会主义色彩的制度安排,将是朝着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所谓“和谐社会”的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

  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解决医疗领域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这影响到他们的统治地位。但他们也相信,改革医疗体制对中国经济的振兴也很关键。缺乏医疗和保险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医保覆盖面窄也是促使中国人高储蓄、少消费的一个原因,而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鉴于全球金融危机在中国和其他地区引发的恐慌,正确实施医疗改革或许能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编者按:本文作者Drew Thompson是华盛顿尼克松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