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波罗的海国家的拉美式危机

在最近一次国债拍卖流拍后,拉脱维亚政府正拼命阻止本国货币拉特(Lat)贬值。该国所处的困境与2000年至2001年的阿根廷类似: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严重衰退,资本流入突然枯竭,巨额外部赤字亟待削减——不可持续的钉住汇率制正令外部赤字问题进一步恶化。

就像在阿根廷时一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初不太情愿的对拉脱维亚政府表示了支持——拉政府强烈倾向于避免本币贬值,尽管其已被严重高估。不过,为了恢复该国的竞争力,让其货币的实际汇率贬值实乃必要之举;否则,相对价格的痛苦调整就只有通过通缩和名义薪资的下降来实现,这不但旷日持久,而且会加剧衰退。

如果拉脱维亚想要改善本国的经常账户,它就必须严厉的削减公共支出,但这一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持续的。尽管财政整顿很有必要——就像阿根廷在2000年至2001年所意识到的那样——但在短期内,这将令衰退进一步恶化。因此,只要其货币仍被高估,这一策略就会适得其反。

当然,就像在阿根廷时一样,本币贬值将给该国的资产负债平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拉脱维亚家庭、企业和银行的大部分外债都以外币计价;如果本币贬值,那么这些债务的本币实际价值将大幅上升。所以,贬值可能会导致许多私营部门代理商违约。而且,由于拉脱维亚的银行都是瑞典银行开设在该国的分支机构,因此,该国的金融危机可能会蔓延至其它地区。

然而,贬值似乎无法避免,因此IMF的计划存在天生的缺陷——它排除了拉特贬值的可能性。IMF或欧盟(EU)可能会加大对拉脱维亚的资金援助,但就像在阿根廷时一样,这么做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国际资源最好是用在减轻贬值带来的间接危害上。

若在贬值之后马上引入欧元,可能会有助于避免拉特贬值过头。不过,这就需要欧元区接纳这个迄今尚未达到正式成员标准的国家。对拉脱维亚来说,与美元化给阿根廷造成的影响相比,在拉特贬值后实行欧元化是一项更为可靠的策略,因为拉脱维亚正处在加入欧元区的过程中,其商业周期与欧盟的商业周期密切相关。若拉特不贬值,欧元化就不会起作用,因为本币实实在在的贬值是拉脱维亚恢复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然,任何形式的贬值——无论是否实行欧元化——都会令该国的大量外币债务变得无法负担,从而必须进行强制性的债务重组,这与阿根廷的情况一样。

若要尽可能的减小蔓延风险,最佳策略或许是这样的:让拉特贬值,在贬值后引入欧元,在不正式“违约”的前提下对私人外币债务进行重组,扩大IMF计划以控制此事对金融业造成的后续影响。这的确是一项冒险的策略,但就像9年前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发生的情况那样,如果A计划行不通,就应该尽早转向B计划,早转比晚转好。由于货币危机最终仍会不可避免的爆发,拖延只会造成更大的动荡。但愿拉脱维亚能够汲取阿根廷在2001年的教训。

拉脱维亚政府正对外汇市场展开干预,拼命阻止本币贬值。尽管由于银行间市场交投极为清淡,国内外金融机构放慢了做空拉特、并对该国央行储备施加压力的速度,但拉脱维亚的外汇储备仍以惊人的速度流失。只有出现奇迹、或者进行某种(不会加剧衰退的)严厉而可靠的财政调整,才能挽回钉住汇率制的公信力并带来增长性复苏。

目前看来,一场货币和金融危机几乎不可避免;问题在于,在对该国政策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时,如何尽可能的减小该国和国际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正如阿根廷的经验表明的那样,拖延将会让这场不可避免的危机——及其对本地区的危害——更加严重、造成更大的损失。

译者/梁艳裳

本文作者是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经济学教授、RGE Monitor董事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