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别让冰岛重蹈德国覆辙

  冰岛和拉脱维亚能够偿还其极少一部分国民欠下的外债吗?欧盟(EU)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建议两国用公共债务来取代私人债务,并通过增税、大幅削减公共支出以及强制公民耗尽储蓄来还债。

  人们的怨恨情绪与日俱增,针对的不仅是那些负债者——冰岛破产的Kaupthing和Landsbanki银行,Landsbanki旗下的Icesave账户,以及波罗的海和中欧地区大举借债的房地产所有者——还有向这些国家政府施加压力、强迫它们将银行和上市公司廉价出售给内部人士的外国顾问和债权人。冰岛国内支持加入欧盟的民众,已降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出头,而拉脱维亚的“和谐中心”联盟(Harmony Centre)——自该国独立以来首个大部分由讲俄语的人口组成的政党联盟——在该国政府中已成为多数党,并正成为最受欢迎的全国性政党。两国的公众抗议均导致政治压力不断加大,要求政府将债务负担限制在一个合理的偿付能力之内。

  这种政治压力在上周末的冰岛议会上登峰造极。冰岛议会批准了一项法案,将严格限制向英国和荷兰支付、用以补偿为两国Icesave储户纾困支出的赔偿。

  据我所知,该协议是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首个将外债放在国家偿付能力之后的协议。冰岛的赔付将限制在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较2008年增长部分的6%以内。如果债权人强迫冰岛经济节衣缩食,那么该国经济将停止增长,债权人也无法获得赔偿。

  80年前,围绕德国一战赔款,人们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但许多政策制定者至今仍搞不清挤出国内财政盈余与外债偿还能力之间的区别。不论政府可以对其经济征收多高的税,都存在将这些钱转换成外币的问题。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解释的那样,除非债务国能扩大出口,否则它们必然要么借钱还债,要么廉价出售本国资产。冰岛目前已否决了这些自杀式政策。

  一个经济体偿还外债的能力是有限的。增加国内税收,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够将这笔收入转换成外汇。这一现实从冰岛对待其Icesave债务的立场上可见一斑——估计这笔债务高达其全部GDP的一半。

  通过采取这一立场,冰岛看来是在引导舆论摆脱以下观念:债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后苏联经济体的问题在于,1991年的独立并未带来人们所希望的西方生活水准。与冰岛一样,这些国家仍依赖进口。其贸易逆差一直由全球房地产泡沫提供融资——用独立时免除了债务的房地产作为抵押借入外币。而如今,泡沫已经破灭,还账的时候到了。瑞典各银行不再放贷给波罗的海诸国,奥地利的银行也不再向匈牙利注资,英国和荷兰的银行同样不向冰岛投钱。失业率正不断攀升,政府在大幅削减医保和教育预算。随之而来的经济萎缩,使大量房地产都变成了负资产。

  上世纪70至90年代期间,经济紧缩计划在发展中国家司空见惯,但欧洲民主国家却很难忍受这种策略。就目前情况看,家庭正失去住房,移民国外的趋势在不断加速。这并非资本主义所承诺的图景。

  这些国家的国民不仅对该不该还债提出疑问,同样还质疑国家的还债能力——正如出现在冰岛的情况。如果还不起,那么试图还债只会令经济进一步萎缩,停止还债由此变得切实可行。

  英国和荷兰会接受冰岛的条件吗?凯恩斯警告称,试图逼迫一个国家超出自身能力还债,需要有一种残酷的榨取式财政及金融机制,进而会激发摆脱债权国要求的民族主义政治反应。这正是上世纪20年代所发生的事情——当时,僵硬的债务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摧毁了德国经济。

  务实的经济原则正在起作用:一笔没有能力偿还的债务,将无法得到偿还。剩下的一个问题不过是,通过什么方式不偿还这些债务?其中很多债务会被一笔勾销吗?或者说,如果冰岛、拉脱维亚及其它债务国试图挤出经济盈余,以避免拖欠债务,它们会突然陷入紧缩吗?

  后一种选择可能会将债台高筑的国家推向一个新方向。受命解决冰岛银行业危机的法国检察官埃娃•若利(Eva Joly)本月警告称,除了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冰岛几乎没剩下什么了:“俄罗斯等国很可能认为它颇具吸引力。”后苏联国家已开始看到选民们改变立场,不再支持欧洲,以此回应欧盟所支持的毁灭性政策。

  总有一方要做出让步。是僵化的观念让步于经济现实,还是反之呢?

  本文作者是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经济学教授

  译者/陈云飞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