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全球面临双底型经济衰退

  全球经济正开始从自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和金融危机中见底回升。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多数发达经济体经济萎缩的速度,与大萧条初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直线下降的速度相当。因此,去年年底,政策上一直滞后的政策制定者终于开始动用手头的大多数武器。

  此番努力已见成效,经济活动直线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目前来看,在经济前景方面有三个问题尚无定论:全球经济衰退将何时结束?经济复苏的轨迹如何?经济是否有再度恶化的风险?

  关于第一个问题,看起来全球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见底回升。由于萌芽仍与莠草混杂丛生,许多发达经济体(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及其它欧元区成员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多数在欧洲)的经济衰退不会在年底之前正式终结。而在其它一些发达经济体(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及多数新兴市场(中国、印度、巴西、以及亚洲及拉美其它地区),复苏已经开始。

  在第二个问题上,辩论的一方预计,经济将出现V型复苏,迅速恢复增长——这也是经济界大多数人的共识;而另一方(例如我本人)则认为,最初几个季度,经济会在重新补充库存和产出从接近大萧条水平回升的拉动下快速增长,之后,经济将出现U型复苏,至少在几年内活力不足,增长低于趋势水平。

  说经济将出现疲弱的U型复苏,有以下几个理由。美国及其它地区的就业率仍在急剧下降——到2010年,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将突破10%。这不仅对于需求和银行亏损来说是个坏消息,对于劳动者技能而言亦是如此——劳动者技能是长期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本轮危机不仅是一场流动性危机,也是偿付能力危机,但由于金融机构的损失已经由整个社会承担,并被纳入了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真正的去杠杆化过程尚未开始。这将限制银行放贷、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能力。

  第三,在经常账户赤字国家,消费者必须削减支出、增加储蓄,但由于房价和股价不断下跌,收入下降,就业市场日渐萎缩,债台高筑的消费者面临着财富大幅缩水的境地。

  第四,尽管得到了政策扶持,金融体系仍严重受损。影子银行业体系大部分业已消失,传统银行背负着数万亿美元的贷款及证券业务预期亏损,同时资本仍严重不足。

  第五,由于债务和违约风险高企、增长率低下,以及企业利润面临持续的通缩压力,疲弱的盈利能力将抑制企业生产、雇佣员工和投资的意愿。

  第六,公共部门通过累积巨额财政赤字进行再杠杆化,有可能会挤占掉私营部门的支出复苏。此外,政策的刺激效用将在明年年初消失,要支撑经济持续增长,就需要进一步推升私人需求。

  第七,全球失衡状况有所改善,意味着美国等大肆挥霍的经济体的经常账户赤字,将使得那些过度储蓄国家(中国及其它新兴市场、德国和日本)的盈余收窄。但如果盈余国家国内需求的增长不够迅速,将导致全球增长复苏更加乏力。

  目前,还有两点原因能够说明,为何出现双底W型衰退的可能性正逐渐加大。首先,大规模货币及财政宽松政策的退出战略会引发风险:无论政策制定者是否决定退出,都会遭到指责。如果他们马上认真对待高额财政赤字,提高税收,削减支出,消除过剩的流动性,他们会破坏复苏,将经济拖回到“滞缩”(stag-deflation,衰退和通缩交织在一起)状态。

  但如果政策制定者维持庞大的预算赤字,债券市场的“义务警察”(指在通胀担忧出现时通过出售债券推高债券收益率的投资者——译者注)将对其予以惩罚。接下来,通胀预期将增强,长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将上升,借款利率将急遽攀高,最终导致滞胀局面。

  担心出现双底型衰退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目前石油、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速度,要快于经济基本面所支持的合理水平,而且,在追逐资产的过剩流动性及投机性需求的推动下,还可能进一步上涨。去年,每桶145美元的油价正是全球经济的引爆点,因为这给石油进口经济体造成了贸易负项,令它们可支配收入骤减。如果类似的投机行为推动油价迅速冲向每桶100美元,全球经济将无法承受另一次紧缩冲击。

  总而言之,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很可能疲弱乏力,并低于趋势水平,全球经济面临遭遇双底型衰退的巨大风险。

  本文作者是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YU)经济学教授

  译者/陈云飞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