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泡沫重临亚洲

  当前,投资者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我们是否会再次面临一场全球资产泡沫?或者,至少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

  这个问题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这场70年来最严重的贸易、金融和经济危机才开始一年。它的影响很可能还将持续五年。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金融市场萎靡了很多年,直到“二战”结束才真正开始复苏。

  但是,在这次危机中,资产价格仅下跌了六个月。从2009年2月或3月开始,世界各地的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新兴经济体货币均大幅反弹。即使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房地产行业——也已经开始企稳,美国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甚至出现反弹。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地区,房价又开始向新高冲刺。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次危机跟70年前那次影响深远的灾难有什么区别?简言之,是政府干预。这次危机伊始,各国财政部均迅速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并为陷入困境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全球各央行迅速下调利率,使之接近于零,并且印了足够的钞票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同时购买不良资产。在很多国家,这些举措引发了基础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

  正如大家所知,一旦印钞机开动,新发的钞票总是要有去处的。消费者也许不愿意把这些钞票花在商品和服务上,但是,极低的利率和充足的流动性难道不会引发“下一个资产大泡沫”吗?

  今年夏天一个重大变化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从过度宽松向相对紧缩转变。同时,全部新兴经济体或者某一地区,目前尚不具备资产泡沫再起条件。

  那么,资产泡沫形成需要哪些要素?简言之,一是稳定、低波动和低利率的资金来源,以保证充裕的流动性;二是,债券和股票市场都能提供较高稳定回报的地区。

  现在,我们已经拥有这些了吗?看起来,我们似乎正在向那个方向发展。即便以我们最乐观的估计,未来两三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将非常缓慢。它们的消费者和银行要努力偿还过去十年累积起来的庞大债务,提高储蓄率以及降低资产负债率。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央行可能会暂时将利率降到很低,并保持较充裕流动性。当然,此时的零利率实际并不太宽松,但恢复到“中性”的水平会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回头看新兴经济体,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资产负债表更健康,潜在增长空间更大。这在亚洲尤其明显。亚洲的结构性储蓄、生产能力以及国内刺激政策的潜力都是世界最高的。我们估计,发达国家中期潜在真实年增幅约1.5%,亚洲则超过7%。
  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地区几乎肯定会比那些高收入国家,表现出更高的通胀、利率和收入增长水平。因此,如果各国投资者从低利率、低增长的国家借来大笔资金(这些地方流动性非常充裕),投资在高增长、高回报的亚洲,我们又何必奇怪呢?

  在我们看来,这些论点都很有意义。但是,我们很可能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固然,全球利率已经在最低点,流动性非常充裕,亚洲经济正加速复苏。可问题是,我们无法确定未来的增长和流动性水平。如果美国经济明年出乎意料快速复苏,并且美联储超预期提前加息,美元兑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那会有怎样的结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做多新兴市场/做空美国”的利差交易将血本无归。如果明年欧洲央行或者欧盟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开始摇摆,再次收紧信贷以及流动性,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和前一种情况一样,押宝亚洲的投资者也会遭到重创。

  这意味着,我们几乎具有所有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全球经济能实现缓慢却持续的复苏有更大的信心。但是,这也许还需要几个季度。

  是什么让中国内地和香港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半年快速上涨?并不是全球流动性涌入,而是中国自己创造的流动性。毕竟,中国央行从2008年秋天开始,印了大量基础货币。目前,中国央行正加快收紧流动性。虽然新增贷款在过去几个月保持适度增长,但是,短期商业信贷工具,特别是“非贷款”性质的商业票据和贴现,自今年7月起明显回落。这可能为中国及其周边区域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泄洪”。

  所以,亚洲经济基本面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也有充分理由认为,亚洲的资产价格会出现新一轮泡沫。但是,至少在未来六个月,我们对事情的发展方向还须警醒。

  作者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为UBS全球新兴市场经济学家(Global Emerging Markets Economist)

  (此文英文原文请见《财经网》英文版http://english.caijing.com.cn/economist/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