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亚洲资产泡沫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经济开始从此次自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严重的低迷中复苏,常规的观点认为,我们有效地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投入了大量资金;施行了财政刺激措施;同时避免了最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甚至拥有专门研究大萧条的学者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执掌美联储(Fed)。那么,我们还缺什么呢?

  老剧本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结局。去年,当政府面对因对手方可能破产而陷入瘫痪的金融市场时,动用了手头的一切工具,尽管并不完全适合。为了保持信贷流动,各国央行纷纷打开资金闸门。当传统货币工具不足以挽救颓势时,它们还发明了新的工具,用于购买资产或针对这些资产贷款。这些做法收到了成效。

  当然,各国政府知道,这些特别举措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各国央行一直在谨慎留意着传统风险——通胀——的早期迹象。然而,在全球竞争的新时代,企业不太可能拥有导致过去几十年“需求拉动”型通胀的定价权;工会也不可能提出导致“成本驱动”型滞胀的薪资要求。沃尔玛(Walmart)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改变了这种模式。

  然而,我们不应因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复活,而忽视了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存在:这些资金将流向何方?要寻找未来的线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亚洲。在那里,一种新的风险正在浮现:资产泡沫。

  目前,凭借工业生产和贸易的增长,亚洲正引领全球经济前行,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伴随着这种颇受欢迎的经济增长,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今年10月,中国房地产价格涨幅为14个月最高,上海最近一次商业地产拍卖,吸引了创纪录的投标者,而去年则无人问津。在亚洲其它地区,股市飙升,房地产价格也在上涨,尤其是在香港和新加坡。金价不断走高,其它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有可能上涨。宽松的货币、波动的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农业歉收(例如最近印度出现的情况)交织在一起,对于贫穷国家的食品价格而言,可能会让2010年成为又一个危险的年份。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产泡沫可能将成为下一个脆弱链条,有可能再次破坏人们的生计,再让数百万人陷入贫困。

  不幸的是,历史书上关于如何应对资产泡沫的章节,后面跟着的通常是悲惨的故事。相对于传统产品通胀,资产泡沫可能危险性更大,因为从表面看,它们是健康的信号:价值提升会拉动实体经济,进而将泡沫吹得更大。就应对资产或产品价格通胀而言,限制非理性繁荣的效果并不好。如今,坐等泡沫破裂,然后收拾残局,成为一个新的反面教训。但过于突然的收紧利率(特别是在复苏势头疲弱的地区,例如美国和欧洲)可能会引发另一轮经济低迷。

  与亚洲经济体联系较为密切的澳大利亚,已经上调了利率。通常追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亚洲国家,将面临加息的压力。但在美联储维持近零利率的时候上调本国利率,会导致亚洲国家货币升值。这将推高它们的出口商品价格,并降低海外销售,从而影响建立在出口基础上的经济复苏。此外,它们还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中国将人民币盯住不断贬值的美元,这种做法使中国产品比其它亚洲竞争对手的产品更为廉价。

  亚洲的一些政策制定者正尝试其它手段。在新加坡,今年第三季度房地产价格飙升16%,迫使当局拿出更多土地用于开发,同时采取措施,防止贷款人延期还款。其它针对性更强的措施包括:设定银行信贷增长总量目标、设置银行信贷中用于房地产和间接组合投资的比例上限、或提高风险较高银行的资本金要求。在发达国家,央行希望维持低利率,监管机构应该考虑一些辅助性工具,例如提高股票、债券及期货交易的保证金要求,或提高商业或投机性房地产交易的首付款比例。

  如果北美和欧洲更仔细地研究一下澳大利亚和许多亚洲国家开始实施的议事日程,也会有所裨益。为了树立私营部门的信心,并为它们提供机会,亚太各国正在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服务行业),以提高生产力和潜在经济增长率。即便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上述改革也将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竞争力。

  或许历史给我们的最大教训,就是各国开展评估时应相互合作,区别各自的境况,避免一刀切的“退出策略”,并警惕货币或贸易保护主义。关于新金融监管结构的辩论,不应干扰各国政府利用现有工具、应对这些新兴风险的努力。这些都将是20国集团(G20)明年所面临的挑战。G20最好能将资产价格泡沫和新增长策略提上议事日程。否则,2008-09年危机的解决方案,或许会给2010年乃至更远的麻烦埋下祸因。

  本文作者是世界银行行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