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不能拒绝中国等国投资

  上个月,中国吉利(Geely)敲定了从美国福特(Ford)收购瑞典沃尔沃(Volvo)业务的商业条款。如果获得政府批准,这笔交易将成为一系列重塑全球汽车行业格局的收购案中的最新一宗。过去一年,北汽控股(BAIC)收购了通用汽车(GM)旗下萨博(Saab)子公司的平台和技术,四川腾中(Sichuan Tengzhong)提出收购通用旗下的悍马(Hummer)业务,而福特已将捷豹(Jaguar)和路虎(Land Rover)卖给了印度的塔塔(Tata).

  综合来看,这些交易展示了国际投资领域的两个重要事实,含有对商界与政界领袖具有警示意义的两个教训。第一个事实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增加。数十年来,绝大多数FDI都是在富国间流动。但近几年,从总部位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流出的FDI激增。在截至2003年的10年里,源自“金砖四国”(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及印尼和南非的FDI平均每年约为100亿美元,但到2008年已攀升至1210亿美元。

  这种长期增长背后有两股推动力量。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培养出了新的世界级企业,它们如今正向海外扩张,以求服务于更大更富裕的市场。另一股力量是全球失衡的延续。一些发达国家依然处于长期的经常项目赤字,美国最为显著。而与之相对的经常项目盈余国家如今包括几个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和石油出口国。这些新加入的盈余国家正以FDI的形式购置部分资产。

  第二个事实是,到目前为止,跨国公司开展FDI的主要方式是并购活动,而非新项目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过去十年里,并购交易约占全球FDI流入的75%。在许多发达经济体,这个比例甚至更高。以并购方式开展FDI的好处包括:可以迅速打入新市场,立即获得降低成本的协同效应,享用现成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因此,吉利的并购交易突出表明,全球FDI如今越来越多地来自新发源地,而且其中并购交易占据了压倒性的比例。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领袖而言,其中的经验教训很简单——保持警惕、做好准备。在制定与新兴经济体交往的战略计划时,所考虑的因素不能再局限于收入增长或成本缩减。如今还必须包括更具挑战性的内容:更激烈的竞争,甚至是为生存而进行最基础层面的竞争。

  吉利证明了这种竞争威胁会以多么快的速度出现。1986年成立之初,吉利是一家冰箱零部件制造商,1998年开始生产汽车,2006年首次在底特律车展上亮相。吉利汽车销量急剧增长,1998年为200辆,2009年估计为25万辆。直到最近,在汽车这样技术先进的成熟行业,新兴市场企业能够挑战世界级企业的想法还十分可笑。今非昔比。今天,所有行业的公司高管都应该问问自己,哪些企业会成为他们的吉利、北汽、四川腾中和塔塔。

  对于发达国家的领导人而言,其中的经验教训是,要做好准备,抵抗反对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收购本国公司的保护主义呼声。不幸的是,许多国家政府甚至是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之前就已开始对外资收购设置新的障碍。结果,在经济复苏缓慢和失业率上升的背景下,进一步保护本国公司和工作岗位的呼声日渐高涨。

  政治家们需要记住,FDI流入有众多有证可循的好处:稳定的资金流入,新公司往往会创造高薪工作岗位,涉及大量研发工作、资本投资和出口。因此,要保持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吸引力,领导人们应该维持外资收购审核政策的透明与公正。

  规模更大的FDI有助于修复全球资本市场和各国经济。吉利与福特的交易就是一个例证,给许多人提供了经验教训。

  本文作者是达特茅斯塔克商学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副院长兼管理学教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