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经济模式需要大调整

    最近,中国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字都不太乐观。有迹象显示,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已经失灵。

    正如中国领导人所强调的,现在已经到了对经济发展方向做出根本性调整的时候了。但现在真要做出这种调整的话,面对的形势将相当严峻。

出口引擎失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政府在对经济做出调整时,将不得不同时面对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快速下滑的局面。

    2008年底前,中国贸易顺差相当可观,对边际增长有着显著贡献。贸易顺差加上中国封闭的资本账户,还为银行体系创造了大量流动性。银行因此很容易为投资提供资金,而投资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

    但如今,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今年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降至多年来的低点。今年,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流动性的贡献,很可能会大大减少。考虑到不断萎缩的净出口,中国若想在保持7.5%增长率的同时推行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改革,将面临很大困难。

让政府退出某些经济领域

    要推行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大幅降低由政府主导的投资的比重,并减少对国有部门的补贴——因为许多对国有部门的补贴最终要由家庭部门承担,方式包括通胀税、较低的银行利率和征地。减少此类补贴会减轻家庭部门的负担。

    这个过程最终会提升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提升家庭部门对所有商品(包括进口商品)的需求,并逐渐推动中国内部和外部的再平衡。

    然而,这种结构调整在短期内会导致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急剧下降。

引入民间投资

    当然,要缓冲投资额的突然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增长放缓,方法之一就是允许民间资金进入此前不向他们开放的领域。

    通过这种方式,民间储蓄将被导向生产性投资(从中期来看这将提升家庭财富或促进消费),而不会被导向房地产等非生产性投资。

    比如说,如果有更多的民间投资进入医疗领域,中国家庭手里就有更多的钱去消费其他商品。这似乎是理想的解决方案,但若想成功解放民间资本,政府就必须出台广泛的配套政策。

    首先,民间投资者不太可能进入一个已因过度投资而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公路和铁路项目之所以一直难以吸引投资,原因就在这里。

    其次,民间投资者对那些政府仍拥有定价权且对利润率有很大影响力的行业,可能会继续持观望态度。

    第三,没有多少民间投资者会进入那些国有垄断企业仍享有融资及监管优势的行业,因为在这些行业,竞争从一开始就将是不公平的。

    最后,中国必须继续增强法院系统的独立性。如此,在民间投资者与政府行为人发生纠纷时,法院才能做出公正的判决。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民间投资者的主体仍将是那些胆子大的和在政府里有关系的人,然而这些人可能并不是最有能力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投资者。

本文作者史宗瀚(Victor Shih)是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你可以在Twitter上关注他,他的帐号是@vshih2

本文为中国经济展望系列文章之一

译者/吴蔚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