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银行应否加收服务费?

薛兆丰 for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2006年7月4日 星期二


据中国《法制日报》报道:“自交通银行打开跨行查询收费之门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纷纷跟进,从6月1日起,对跨行查询业务向客户收取每笔3毛钱的手续费。一时间多数持卡人纷纷对此表示质疑。”而经济学者钟伟则表示“跨行查询每笔3毛钱是收少了,跨行查询成本约为1.2元。”

我是在跟朋友电话聊天时听说此事的。我当时回答:“这种服务费,可以把它算得很贵,也可以把它算得很便宜;可以每次收10块钱,也可以分文不收。”事后再看,话题有趣,值得在这里谈一谈。

类似“跨行查询费”之类的争议,在经济生活中屡见不鲜。仔细想想,电话公司收取初装费之余,还收选号费、维修费、来电显示费、三方通话费、传真机接驳费,凡此种种,难道不值得商榷?


学校的老师,在收取了学费之余,还要加收补课费,又是否合理呢?学校收取的学费,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费用,为什么教得不够好之余,还有理由征收补课费?要是老师总把重要的内容和应试的秘笈放到补习课里讲解,岂不是收了两次学费?

同样道理,房地产开发商在买楼之余,是否应该对地板额外收费?医生在做手术之余,是否应该向病人征收手术室的装修费?手表商人是否应该把表针、表壳和表带分开销售?更有意思的是,不同尺码的衣服,为什么几乎总是价格相等、而不是分成三五九等?畜牧场的饲料成本,是如何分摊到猪牛羊的肉、内脏、毛皮的售价上的?

这所有的疑问,都归结到一点,即“成本如何核算”和“成本如何摊分”的问题。这里,老百姓的看法,与经济学者(“好经济学者”)的看法完全不同。

外人认为,产品的成本,就是所有人、财、物投入的成本之和;在产品的成本之上,以“合理的”利润率折算,便能得出产品的售价。若同样的投入,同时制造了多种产品,如猪牛羊的肉、内脏和毛皮,成本则应该分摊到每种产品上去。换言之,老百姓的看法,是以“投入成本”为因,以“产出价格”为果的。

经济学的看法相反:一切是以商人对生产项目的预计开始的。他先预计了最终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和售价,然后以此为依据,倒推要生产这种最终产品所必须投入的人、财 、物的成本,从而决定是否让生产项目上马。

生意都是赌博。生产项目一旦上马,投入的人、财、物不能或很难转作其他用途,于是变成所谓的“沉没成本”。别无选择,商人就只能背水一战。最终产品的产量和售价,是由商人一厢情愿地尝试的;而市场上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则以钞票投票的方式,共同判定了商人尝试究竟是对是错。

商品的生产节奏、生产总量和销售价格,都是通过市场的检验,逐步试出来的。原则是能多赚就多赚,怎样能多赚就怎样去生产。是肉能卖点钱,内脏能卖钱,皮毛能卖钱,加起来的总价使得畜牧场维持了经营,而不是饲料的价格决定了肉、内脏和皮毛分别卖多少钱。经济学者对成本与利润的看法,是“销售价格”为因,“投入成本”为果的。

假如产品受欢迎,商人就可以把“销售价格”定高,不管“投入成本”有多低;假如产品不受欢迎,那么“投入成本”再高,市场也不会接受由“投入成本”推算的“销售价格”。结论是:拿“投入成本”来为商品的“额外收费”说事,归根结底是场文字游戏。

这样看,最近“应否收取跨行查询费”的争议,赞成和反对的人其实都不着边际。赞成的人错了,因为成本不是这样硬性分摊到银行服务上的;反对的人也错了,因为只要顾客仍然需要银行的这种服务,银行即使不直接收费,也大有办法间接把钱从你腰包里赚回去。

究竟应否收取跨行查询费?不知道。没有答案的问题只会引发没有结果的争议。收费是一门营销艺术——商人肯定是“能收尽收”的,问题只是不要采用蹩脚的经济解释,也不要跟消费者硬碰硬,而是要寻找消费者自以为“合理”的地方下手。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