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应有制度制约违规的经济学家

央视网消息:本周一一大早,多家财经网站的首页不约而同的登出了一篇“十大专家呼吁救股市”的文章。消息传开后,社会各界对这份救市的文章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网站显示的文章内容来看,文章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中国科技大学赵晓、北京大学曹凤岐等十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学者,向国家有关部门联名上书,核心观念是呼吁救市,他们的观点在公开信的标题当中也有了充分地表达——《建议扩大内需把提振股市作为切入点》。公开信发出之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中国的股市究竟该不该救?能不能救?十名学者抛出的是怎样的一份救市言论?CCTV-2《今日观察》主持人陈伟鸿和评论员何帆、张鸿就这份救市公开信展开评论。

  股市公开信 缘何早遭质疑

  张鸿:市场决定股价波动 才能起到真正的晴雨表作用

  这十位学者当中有很多都是在长期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学者,所以他们在全文里写的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分析,基本上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对于万言书中的第九条第四季度一定要千方百计的启动股市,这个理由很牵强。万言书中提到不要错失第4季度的战略时机,错过这个时机一旦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业绩大幅下滑,就会陷于更大的被动,付出更高的代价。这意思就是说现在上市公司还没有公布年报,大家还不知道它的业绩会多差,所以现在要让大家进入到股市来买股票,要不然等到上市公司年报说,业绩很差,大家就不相信,不会来买股票了。这不是忽悠大家来进到股市上吗?这不是用来抬高股价吗?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话,那股价就应该大幅下滑,这才是晴雨表的作用。

  4万亿刺激内需的政策,其实是解决的原来很多的历史欠帐,比如医保,农村问题等等。股市这时跌到这个点位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解决很多历史欠帐的问题。有很多股民觉得股市就是一个短期投机的市场,很少会有谁会觉得买一个股票,放到20年给孩子结婚用,上大学用。

  何帆:4万亿的投资是在做公共投资

  政府还是统筹兼顾的。现在政府主要花精力的还是要扩大对公共产品的投资。股市的稳定,也是政府非常关心的,但是政府为什么不拿4万亿扔到股票市场上去,而是拿4万亿做公共投资,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到,就是政府需要刺激内需,这是政府的一个轻重缓急的策略。救市公开信 疑点在利益

  几年前,批评政府过多干预股市;一年前,力挺股市的黄金十年;而今,又抛出股市的救市论,网友质疑,学者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股市?救市的新言论带出了怎样的新问题?

  张鸿:经济学家的背后 究竟代表着谁?

  这份万言书中有我们很熟悉的老面孔。这些名字已经在资本市场熟悉了很多年。2001年当吴敬琏等经济学家说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规范,有些地方连赌场都不如时,就有些经济学家出来说,中国股市规范是很好的,说2001年的股市就已经到了最危机的关头,那个时候就要求政府来“救市”。

  今年初又有这样的争论。有两方群体,包括媒体也都参与了。今年初他们论调是下跌已经超出正常波动和理性之外,也就是股市是在完全非理性的下跌。可是在上涨时,我们没有看他们站出来说,股市已经是非理性的上涨。所以,他们总是说股市要涨。为什么总是他们呢?

  为什么我们网友会质疑这些学者的立场和观点?

  因为在资本市场上存在和利益相关的“忽悠”,股民非股民都听得太多了。去年很多媒体在采访一些经济学家的时候,他们都会说黄金十年来了,甚至提出了万点论。说6千点怕什么,1万点那早着呢!轻舟已过万重山,所以你一定要该买一定要买。还有他们还说股市不会永远低迷,上半年不涨,下半年也会涨,今年不涨,明年也会涨。

  当跌的时候,就听不到他的声音了。直到现在,股市跌得很厉害了,他们又说,一定要保证证券市场安全,保证中国经济的安全,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等噱头来说这种话。去年我在听一个报告会时,曾经有一个经济学家说,如果你现在不投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话,你就不能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现在就再也不提这种话了。所以这时我们当然可以怀疑他们是不是和自己的利益关系。

  股市在上涨时,有一些经济学家以证券专家的身份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样,政府应不应该干预市场。比如说去年,股市暴涨时,就有经济学家说,说政府不应该人为地刺破股市泡沫。现在呢,他又来说,最好来拯救一下这个股市,因为股市暴跌了。因为泡沫不断放大的风险并不比现在小。

  我们当然可以质疑你到底代表着谁?这十个人的身份全都是公立大学的教授,或者副教授。但是他们到底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身份?我查了一下这十个经济学家,有在上市公司任独立董事,有在证券公司任独立董事。如果说在上市公司任独立董事可能跟股市的涨跌没有更直接的关系,那么在证券公司的独立董事那可能就会和涨跌有一定的关系。

  而且今年初争议时媒体也参与进来了,不救市的代表人物比如说《财经》杂志的总编胡舒立说救市派当中,有不少人是浸淫市场多年的老手,鼓吹救市的目的,乃是企图在行情短期波动中,渔一己之私利。

  当经济学家以这种身份出现时,当然可以质疑背后的利益到底是什么?

  何帆:应有制度制约违规的经济学家

  很多经济学家在炒股票,在做独立董事。但是很难就从中能够发现因果的关系:由于他炒了股票,或者是由于他做了独立董事,他就会影响到决策?

  有这个利益的嫌疑怎么办呢?

  第一:要对经济学家要有一个客观的看法。

  中等智力水平和中等道德水平的人,适合做经济学家。不要把经济学家想得太高尚。

  第二:如果有了利益,担心他的利益会误导公众怎么办?有两个办法。第一可以代表利益,但是要旗帜鲜明地说,自己是代表什么样的利益。只要言之有理,就允许你代表你的利益。第二如果说真的是根据你的利益,在这里做了违反公众利益的事情,就得有个制度去惩罚你。不管你是多大的经济学家,都要惩罚你。

  哈佛大学就有一个例子。有个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叫施莱夫,因为他出生在莫斯科,所以当俄罗斯要搞转型改革的时候,就请了他。设计改革方案时,他利用了有些内幕的消息自己去投资,让自己的亲友去投资,赚钱了。所以美国政府就控告他,最后施莱夫赔了200万美元。连哈佛大学也受到牵连,赔了 2650万美元。如果真的干坏事,一定有制度来惩罚你

  要公信力 请远离利益

  是铁肩担道义建言献策,还是“利益中人”用心良苦?读得懂的救市论,读不懂的救市行为。

  吴景平:国家有限的拨款 应该着重保证国计民生

  我想他们有权利发表他们的意见,他们确实是代表了部分利益相关体,或者说体现了部分相关体的的愿望。那么我可以提出很多反问了,那么楼市是不是应该救?车市是不是还应该救?所以说持股者都有这样一个愿望,希望股市上去,那么怎么上去呢?大家都很清楚的,原先在这个市场上的这些资金现在都退出了,或者在观望,那么只能希望政府来出钱来投资。但是这个股市会怎么样,最后首先解套的是谁,怎么解法,这谁都保证不了。股民们未必能够从这个“救市”措施中获益。

  所以我主张,国家有限的,特别是财政性的拨款,要放到对所有的社会成员,对当前确实是最急迫的,尤其是实体经济一些部分,关系到衣食住行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首先要予以着重的保证。至于资本市场,那就要分清情况再说了。

  张鸿:经济学者要慎言股市

  经济学者要保持公信力,就要在研究或者发言的相关领域,要远离利益,尤其在股市不要轻言涨跌,不要说明天涨后天跌这种判断。

  其次经济学家在民众中尤其是在投资者中,影响力还是特别大的。这次的公开信,反应了他们集体的焦虑。但是方式上还是可以商榷的,比如说,可不可以不选择在公开的三大报上登出公开信?因为这种做法真的有可能影响到市场,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的判断。

  何帆:经邦济世的经济学家还是占据绝大多数

  如果没有充足证据,就捕风捉影地说有些学者是代表某个利益集团的,我想对经济学者来说也是不公正。大部分经济学者还是想经邦济世,想出来提一些对政策有利的建议。

  如果现在全部去猜测他们的动机,最后的结果就是“万马齐喑究可哀”。记得有一个最有名的女性经济学家叫罗宾逊夫人,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学经济学?罗宾逊夫人说,我学经济学是为了不上经济学家的当。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