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利他行为与自由选择

  每年三月,全国各地都要大张旗鼓地提倡宣传“雷蜂精神”,号召人们向雷锋学习。一时间,各种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甚为壮观。但是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从目前经济活动中人际交往中的普遍缺乏信任感来说,至少人们在经过这种学习教育后似乎并没有达到雷锋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见,学雷锋的效果似乎并不是太好。以至于经常有人感叹到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好人越来越少,雷锋精神距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
  问题出在哪儿呢?
  经济学中假定人们的行为是理性的,他们是能够根据现实条件的约束来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为方式的。事实上人们的行为不仅是理性的,而且还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这就是说当现实中存在损人可以利己的机会时,他们有可能就会干出来损人利己的事情。当一个人在学雷锋时,那么其他人就有可能因为他的这种高尚行为获得好处而无须付费,或者说他们就有机会拣便宜。如果有拣便宜的机会的话,我想大部分人们是不会放过的。这样当一个人在学雷锋的时候,就会给周围的人们提供一些拣便宜的机会,其结果必然是鼓励了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而当很多人学雷锋时,也就提供了更多的拣便宜的机会,那对于这种心理动机的强化更是可以预见的。从这一点来说,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学雷锋不值得提倡是有着很深的洞见的。
  我不否认利他行为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但是在现实中良好的动机和高尚的行为未必就一定能够带来良好的结果。实际中一些经济条件优越的人们有意无意的利他行为经过主流社会的大力渲染和媒体的宣传后,就使得大多数人们原本为生计而奋斗的正常行为显得有些俗气,使他们陷入本不应有的尴尬之中。见义勇为、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等等行为并非不好,但这种行为的价格是极为昂贵的,非一般人所能支付的起。人们要追求这种行为,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况且,利他动机与行为尽管高尚,却有可能使得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福利受到损失。就以学雷锋来说吧。试图通过宣传教育去矫正人们的理性行为,进而改变人们的偏好函数,效果如何是可以预见的。况且这种宣传诱导活动,本身也是要耗费相当成本的。这种成本只可能由全社会承担。过去四十多年的大力宣传教育并没有教育出来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气,相信将来也不会教育出来。
  我不否认一些人们的利他动机,事实上这种动机和行为也是十分高尚和值得崇敬的。但是利他行为的选择本身应该是一种个人选择,而不应该是一种社会选择。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福利水平的提高。在一个现代社会,只要在不侵犯他人的权利范围内,人们应该有这种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让学不学雷锋成为一种私人的事情。对于这种自由选择权的维护是既是对于人权的维护,也是社会进步的应有之意。反过来无论以任何借口去对侵犯这种个人选择权,都是对于人权的侵犯,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反对的。如果要求人们在利他行为和自由选择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想自由选择要比利他行为重要的多。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