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手机资费的战国时代

【摘要】 国内移动通信业务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2003年竞相推出各种套餐,种类之纷繁无从统计,使手机进入了纷争的战国时代。混战表明现行行政监管的无力 ,尊重市场本身发展规律出发进行价格听证,制定出更合理的资费标准的迫切性。然而从当前 两大运营商面临的各种压力,两大势力不会“休战”,价格战将在2004年愈演愈烈。

【关键词】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价格战   边际成本  “囚徒困境”

 

作为国内移动通信业务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2003年竞相推出各种优惠和套餐,种类之纷繁无从统计。使消费者感到手机收费项目之混乱,资费标准之繁杂,价格竞争之激烈,与纷争的战国时代毫不逊色 。两大移动运营商长期以来都在进行着一场“马拉松式”的实力比拼。

中国移动成立于2000年4月,最初是中国电信内部的移动通信部门。中国移动的实际剥离从1999年就开始了,由于前身属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继承了原有的移动通信网,拥有着强大的网络覆盖优势。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最初由16家股东共同出资成立,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移动通信业务。最初联通的业务范围较为单一,后来随着国家扶植政策的倾斜,获得了全部的电信业务经营权,成为国内唯一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

在业务领域方面,虽然中国联通业务范围比较广,但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移动通信领域上,其总收入中移动通信所占的比重也最大,2001年中国联通移动收入占总收入的76%左右。因此在移动通信上面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产生了正面的激烈竞争,在争夺移动用户方面两个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尽管几年来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无论是从业务收入、市场份额,还是用户质量来看,与中国移动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

到2003年底,中国移动的用户为1.77亿,中国联通则只有8000多万,其中CDMA用户是1300多万,这一用户基数决定了移动和联通在竞争中的基本位置。与此同时,联通的新增用户中的低端用户比例大,而联通在与中国移动争夺高端客户的时候也有些困难,中国移动占据着大部分的高端市场。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双方在业务方面展开了惨烈的市场竞争。

 

天然垄断性促成价格战

电信业务具有天然垄断性,后来者很难立足,因此各国电信监管者不约而同地采用非对称管制,以给予竞争性运营商更大优惠的办法鼓励竞争。由于历史原因,这种垄断现象在中国尤其严重。中国移动起步较早,它自主选择了GSM网;而中国联通起步较晚,又由于政府的干涉,被迫一上来就同时运营两张无法兼容的网络。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成本完全出自政府,而联通建成在中国技术最先进的移动网络——CDMA网络的所有费用则完全自筹,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在这种困难局面下,中国联通所能得到的惟一的非对称管制的支持,就是比移动低10%的价格优势。但由于各地监管机构执行不力,这一政策早已名存实亡了。实际情况往往是中国移动的资费比联通还低。一到每年的十一、十二月,由于早早完成了任务指标,财力雄厚的中国移动各省就会开始打价格战,而财力有限的联通主动打价格战的时候越来越少。如今,电信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开放价格管制,这对中国联通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中国联通经营业绩斐然,已经提前实现了CDMA网络的赢利,但由于担心电信价格监管不力的问题难以解决,价格战将在2004年愈演愈烈。

 

手机收费还有没有谱?

手机资费万千,城市之间差异显著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2004年2月19日的《经济日报》上登载了这样一个例子:

“北京密云和河北承德接壤,但两地的手机资费标准却有天壤之别。在承德,用河北移动的自由通手机,拨打和接听都是0.2元/分钟,一个月25元的月租;在密云却是50元的月租费再加上0.4元/分钟的通话费。这样,在密云生活的张先生每个月打200分钟市话,要比同样打200分钟市话的承德的亲戚多花65元左右。”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用户在密云用承德的号码漫游打本地电话,反而可能比用密云的号码打本地电话省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手机的人可能都明白:根源在于移动通信资费标准的混乱。

根据相关规定,中国手机基本电信资费,包括移动电话的月租费、通话费等仍由信息产业部制定,运营商无权自行决定。虽然运营商可以依据地区经济情况及竞争情况灵活推出短期促销计划,但这些计划须获政府批准,对违规行为最严厉的处罚是取消运营商的牌照,但是,近年来各地移动通信市场之乱和价格之乱却到了顶点。

月租费、频率占用费、SIM卡费是各地手机的主要固定收费项目。频率占用费,除了山东部分业务品牌还在收取外,北京、广州等地均已废止。月租费更是五花八门,不但不同运营商的标准不一样,就是同一运营商的用户在不同地方收费也是有很大的不同。譬如在山东,中国移动全球通用户的月租费是50元,而在河南郑州,移动用户月租费有50元、25元和12.5元三种。在北京中国联通月租费有38元、50元两种,而在太原,有的联通品牌已经降到了4元。

自从2001年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套餐”资费方案后,各种名样的“套餐”和优惠卡就在全国遍地开花。很多城市的业务品牌都在近10种甚至高达十数种,卡费自然各不相同。以重庆为例,除了全球通、130卡、和CDMA等品牌以外,另有亲情卡、校园卡、农家乐、大灵通卡、超灵通卡、新年通卡、都市通卡等20多种。一个卡的生命周期或在一年以上、或是几个月。

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优惠和套餐作了一个粗略的归纳,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优惠,如针对学生的校园卡,针对亲友的亲情卡;

二、区分本网内和本网外,虚拟网内和虚拟网外的用户,实行区别对待的优惠资费,很多中小城市实现了网内的单项收费;

三、实行被叫包月或者被低收费政策;

四、不同业务捆绑优惠;

五、减免月租费等。

各种群体优惠措施下来,不仅月租费大大低于“中国移动的手机资费应该是月租费50元,通话费0.4元/分钟,中国联通的GSM手机资费可以在上述资费的基础上优惠10%,CDMA手机资费则采用上述定价的标准,而且准单向收费蔚然成风,主、被叫双向计费规定被打破,手机资费政府定价在中小城市已经名存实亡。

 

在纷乱的价格战背后

其实在国际上,价格战都是屡见不鲜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借助先进的科技、管理或业务模式,获得成本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向用户提供更加便宜的产品,以此打击竞争对手。这恰恰是企业在市场这个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优胜劣汰的必然规律。然而中国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在国外,市场领导者往往不愿打价格战,因为自己的市场份额大,用户多,因此价格战一般是市场挑战者使用的手段,而市场领导者不到迫不得已不会跟随。但在中国,价格战使现有用户利润降低这一约束条件并不存在,因此才会出现经济效益好的运营商主动打价格战的局面。在这样的价格战中,老百姓要想获得真正的实惠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手机市场混乱的格局和现状下,客观的说,各地有权利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资费标准,但是市场的混乱已经远远超出了“各地实际”的口实,表现混乱带给消费者迷茫的同时,也带来不同消费者利益的损失和资费的不公正性。

混乱表明现行行政监管的无力,一定程度上是移动市话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混乱的市场反映资费的旧有价格机制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状况,在移动电话规模膨胀(1996年末的685万户增长到2003年末的近3亿户,手机普及率由当年的0.5%发展到20%)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及边际成本大大下降的情况下,其资费有着更大的下降空间。同时,更折射出,从尊重市场本身发展规律出发进行价格听证,制定出更合理的资费标准的迫切性。

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起作用,在政府管制和官方价格失灵的时候,寻求更加市场化的解决办法——遵从市场竞争规律,尊重市场的无形之手,保证运营商合理利润和消费者利益的价格机制是解决市场混乱的重要方法。

 

能否“休战”?

然而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两大运营商不但面临着ARPU值(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的逐步走低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威胁。据悉,随着2003年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政策的日渐明朗,小灵通凭借其资费低廉、绿色环保等竞争优势一路高歌,迅速进驻北京、广州等大都市,年终销售量近2500万台,业务前景柳暗花明。使中国移动和联通的用户基础以及资费标准得到了巨大的冲击。2004年,随着同时具有PHS和GSM两种制式的双模小灵通的推出,据业内人士估计,必将掀起一股新的换机热潮,小灵通用户还将会增长3000万左右。这一切无论对于移动还是发展中的联通来说,竞争的压力都是巨大的。

那么长期以来一直以“冤家”的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的两大运营商,在竞争的同时又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拥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两者能否“休战”、“结亲”,达成“君子协定” 、“握手言和”?

在博弈论中,典型的博弈问题“囚徒困境”可以充分的诠释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方所面临的博弈难题。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如那两个没有条件串供的囚徒一样,双方都清楚的明白,双方如果达成一致,形成协议定价,共同瓜分市场,在目前名副其实的“双寡头”的市场形势下,必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做决策时双方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各自的最大利益甚至较大利益。

对于目前的中国移动来说,无论是从网络优势、用户规模、服务质量还是客户的忠诚度上说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仍处在市场“领头羊”的地位。面对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可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移动只有在业务上不断做到创新,在服务上不断完善,在资费上更能吸引客户,竭力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培养自身核心的竞争力,才能长期保持“领头羊”的市场地位。

而同样的2004年,对于中国联通来说,也是极不寻常、意义深远的一年。2003年的第三季度,联通CDMA实现了自运营两年来的首次盈亏平衡,其实,无论是斥巨资打造“精品网络”还是今年着力主推“世界风”双模手机,联通都是为超越竞争对手——中国移动,打造竞争基础以及制造竞争利器。但目前联通的主要用户仍是以低端用户为主,在目前网络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价格战仍是提高市场占有率,赢得市场的筹码,联通决不会轻易放弃这个筹码。

另外,从政策层面上来说,信息产业部日渐明朗的基础电信监管方式的调整方案,也给两大运营商的良性市场竞争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2004年初信息产业部的有关领导对电信资费的整改提出了明确的思路,王旭东部长直言“以市场为导向”为2004年工作基调。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手机资费松动的信号。与此同时,信息产业部与国资委、发改委成立了一个协调小组,共同商议对基础电信资费的监管方式进行调整。摆脱政府的统一定价,由运营商根据市场自主定价,由市场来调整价格等思路的实施,必将为两大运营商的价格竞争推波助澜,势必会加剧资费纷争的激烈性。

由此可见,尽管两大运营商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拥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君子协定”只不过是一种美好期望,两大势力也不会“休战”。相反,随着小灵通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2004年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资费之争仍将愈演愈烈。

 

尾声

最后,用老电信人张静君所说的话作为结尾:只有亲身体会到生存的压力,困扰电信已久的资费难题才会有效快速地解决。如同草原上梅花鹿与狼的典故,狼的存在无疑要牺牲掉一部分弱小的鹿群,但这会使整体鹿群进化的更为善于奔跑。又如同世界纪录的诞生,往往都是运动员在意识到旗鼓相当或更为强大的对手环伺四周,不拼搏就被淘汰的情况下从而发挥出从未有的潜力。

 

【参考资料】《经济日报》、   《人民日报》、     网站http://tech.tom.com

《电信价格战真的对消费者有利吗?》王煜全(Frost&Sullivan中国区总经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