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评威廉姆森《经济制度:自发性治理与意向性治理》

 

Economic Institutions: Spontaneous and Intentional Governance

经济制度:自发性治理与意向性治理

Williamson, O.E., 1991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 Organization

 

威廉姆森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他认为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起,“看不见的手”这一倡导经济自发性治理的原理一直在左右着主流经济学家的思想,尤其是在过去的50年里,由于经济学家过多地研究自发性治理,致使意向性治理的作用被低估了。

他认为对于经济制度的研究不仅应从自发性治理与意向性治理两方面同时进行,而且应当解释不同情况下采用的不同治理方式及其原因,即应该研究企业和市场之间相互替代的这样一个制度问题。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威廉姆森认为,企业是依靠科层的权威来组织交易,认为“科层”一词比“企业”一词更为恰当。因此以下我所用的“科层” 一词,大家可以近似地将其认为是“企业”一词的同义替代。

 

1、前言

2、价格机制

3、名声效应机制

4、连续性短期契约

5、社会主义经济组织

6、结论

 

1、前言

标准的自发性治理理论将制度设为既定,通常的组织理论将企业行为描述成一系列的生产函数。威廉姆森认为这两种传统理论过多得考虑了技术因素,忽视了外部性问题与交易费用的存在。

这里谈到了交易费用,就不得不谈到科斯。正是科斯发表于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把外部性问题和交易费用联系了起来。所谓解决外部性问题,实际上是用何种方式正确地度量和界定利益边界问题。由此,科斯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若交易费用为零,无论产权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我们现在的论述范围内,可以解释为,若交易费用为零,市场在配置资源时是完全有效的。

然而,威廉姆森认为现实世界中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当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市场就不一定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了。

 

在接下来的四个部分中,他分析了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应采用自发性治理的四种机制,即价格机制、名声效应机制、连续性短期契约、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等。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他在分析每种机制时都采用了一致的逻辑顺序,即先描述各种机制运转的方式、再评价其运转效率、最后提出问题并阐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种条理性很强的思考及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

 

2、价格机制

哈耶克认为价格机制能起到自发性治理的作用,他认为社会主义计划体制无效率一方面是因为计划体制无法识别经济组织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是计划体制的制定者不相信市场机制能以自发并且精确的方式满足这些真实需求。

威廉姆森基本上赞成哈耶克的观点,但他认为哈耶克或多或少地将经济完全原子化了,且认为企业只是一种成本控制的工具,过度强调了市场的作用。

威廉姆森从内部组织的契约法和选择性干预两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价格机制是通过契约的方式来发挥作用,不仅市场是由契约构成的,企业也是一种内部契约系统。

他认为,如果允许科层的最高层进行选择性干预,即进行意向性治理,那么通过内部契约系统控制并减少交易费用将不是问题,科层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层内部不能像市场那样引入高能激励。同时,真实世界中的组织形式不仅仅是市场和科层,至少还存在混合形式,各种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彼此之间不能串换,即所谓的“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

说到这里,我想简要地谈一下我对我国价格机制的看法。我认为无论真实世界中的组织形式是何种分立的结构,价格完全市场化都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价格机制还不完善,有关部门虽然已经放开了一大批已形成竞争和能够形成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了一些确需政府管理但地域性较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但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政府价格管理的越位问题。例如备受争议的我国目前的油价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种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工具,油价机制的时间滞后性以及所表现出的油价“只升不跌” 的现状不符合国家与人民的长期利益,油价机制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即使是政府直接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应根据条件充分采取政府指导价形式,增强价格的灵活性。

 

3、名声效应机制

 在我看来,名声效应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种信誉机制,而分析这种信誉机制就不得不谈到威廉姆森所定义的“机会主义” 这个概念。威廉姆森首先对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的行为特征的基本假定作了新的界定:他认为经济生活中的人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中的人都是自私的,而且,为了利己,还可能不惜损人。不过,人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法律使损人利己的行为受到一定的节制。威廉姆森把人一有机会就会不惜损人而利己的“本性”,称之为机会主义。

人的这种本性直接影响了以私人契约为基础的市场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每一方都不清楚对方是否诚实,都不敢轻率地以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而必须以自己直接收集的信息为基础作出交易决策。因此,机会主义的存在使交易费用提高。交易越复杂,交易费用提高的幅度也越大,威廉姆森对于“机会主义”的认识,是他对经济学首创的贡献之一。他认为一切足以引起提高市场交易费用的其他因素都是通过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才会具体转化为交易费用的上升。

威廉姆森在文中引用了David Kreps “企业文化与经济理论的论文,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名声效应机制能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进行了说明,并说明了这种机制的作用能自发地调节经济。同时他在文中还介绍了MilgromNorthWeingast等经济学家采用的多期、复合式博弈方法对Kreps分析的扩展。

    威廉姆森认为不仅在简单的复合式博弈中,而且在大多数更复杂的情形中,探讨名声效应机制还应包括以下这些因素:交流、骄傲、宽恕、复杂性、同比增加效应、战略关注、惩罚措施、法规制定者、理论性法律制定系统等。

威廉姆森认为从这些自发性的和意向性的制度因素角度进行考虑,能更好地理解名声效应机制,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市场与科层的不同作用机制。

 我认为,当前市场经济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影响经济正常运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名声效应机制问题,这直接与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建立在名声效应基础上的。名声效应机制一方面能减少谈判签约费用和履约监督成本,一方面也能减少或克服交易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朱容基在国家会计学院成立时不作假帐的题词,以及在中国召开的世界会计师大会上强调诚信的讲演,都说明了市场经济中名声效应机制的极端重要性。中央电视台“对话” 节日中,企业家谈到对品牌的认识时都一致强调了品牌背后的信誊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名声效应问题。树立良好的名声效应机制就必须克服机会主义行为。为此,我认为在加强法治的同时,应加强德治。应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把外在的他律和内在的自律相结合。我认为当前尤其要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有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坚持文明经商,才能克服机会主义,才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科层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的社会效益。

 

4、连续性短期契约

威廉姆森认为,实际的人都是契约人,他们无不处于交易之中,并用明的或暗的短期契约来治理他们的交易,而这些短期契约往往又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的。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再加上资产专用性,导致契约是不完全的,为了支持不完全契约,需要将资产专用性、价格和保障措施综合起来考虑,即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等三个维度将连续性短期契约分为不同的类型。

威廉姆森认为不存在专用性投资的标准契约,无沦交易频繁与否,以及不确定性程度如何,都属于古典契约,适合通过市场来完成;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交易频率较高以及不确定性较高的交易属于某种关系型契约,主要依靠统一治理,通过科层来完成;处于两者之间的属于新古典契约和另一种关系型契约,分别对应于第三方治理和双方治理,通过除市场和科层之外的混合形式来完成。混合形式包括质押、互惠、特许权和管制等。根据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原则,不同性质的交易或契约对应于市场、混合形式或科层这三种不同的治理结构。

在市场中,一项交易从发生到完成重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该时期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影响交易双方权力和义务的事件,从而影响连续性短期契约交易的执行。又由于合同执行者很可能有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当市场条件变化对他不利时,他可以借口契约的前提改变而停止履行合同,在不违反法律的的情况下给交易伙伴造成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交易双方将尽可能把契约写得十分复杂,力图包括一切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每一种情况发生时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但是,任何契约不可能是完全的,总会给机会主义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其基本态势是,交易本身越复杂,交易谈判及其所达成的契约越趋复杂化,交易费用就越高,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的管理机制其效率就越低,甚至不能完成交易。

    关于威廉姆森契约理论可以参看:《从契约视角考察经济组织》 (Williamson, 2002, Examining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Contract, UC Berkeley, draft.

这里我认为应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契约视角与选择视角的差别:前者聚焦于交易收益,后者聚焦于资源配置;前者把企业看作一个治理结构,后者把企业看作一个生产函数;前者更强调微观结构和更注重从组织理论吸取营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威廉姆森契约理论更倾向于经济制度的意向性治理功能。

 

5、社会主义经济组织

在分析这个章节之前,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威廉姆森的这篇文章写于19911月,而就在这年年末,前苏联解体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威廉姆森也对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的运作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些观点还是值得我们思考并借鉴的。

 

1首先威廉姆森简要地回顾了二三十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社会主义论战

    这场论战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和哈耶克挑起。他们认为,确立价格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市场竞争。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存在市场机制,也就无法确立合理的价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作为回应的是兰格——勒纳——泰勒模式,提出所谓的竞争解决法。兰格模式的实质是由中央计划机关来模拟市场:根据供求情况调整价格;企业则根据价格信号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哈耶克证明中央计划权威不可能合理地计算价格。威廉姆森在文中肯定了哈耶克的观点。

 

2在社会主义论战后,前苏联继续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80年代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一些经济学家在此时提出了市场社会主义方法。

威廉姆森认为Nuti1989年提出的分三步走的金融改革计划就极具代表性,这三个步骤分别为:1、重新评估资产以反映其真实的经济价值;2、在一部分国有机构引进一种“慢节奏”的股票市场体制,但不对个人开放;3、待上述机制正常运转后,允许个人通过其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不是通过所有权与控制权从股票市场中获取收益。

威廉姆森认为从传统经济学角度考虑,Nuti提出的计划具有可行性,但不幸的是由于路径依赖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中的官僚主义者不愿放弃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会运用手中掌握的特殊权力通过拖延、迷惑群众、法规的选择性应用等方式抵制改革。

威廉姆森认为计划经济并非一无是处,尤其对具有高度专用性的资产,和纳入企业体制后明显出现规模不经济的交易,适合于采取政府的意向性治理。有效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该是建立信用制度,阻止那些不诚信行为的发生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与之相反,我国的股市却持续低迷,股指一路走低,流通市值蒸发,投资者损失惨重,直接融资萎缩。股市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当前金融问题的重中之重。而中国股市的首要问题,与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不同,不是投机性泡沫问题,而是投资者信心问题。

造成投资者的信心不足背后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上市公司造假猖獗,诚信问题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尤其是在上市公司的经营中存在着太多的不讲诚信:有的通过虚假包装骗取上市资格;有的编造虚假财务报告恶意造假;有的被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给掏空了;有的随意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这些违规行为均有悖于诚信原则,银广夏等一批造假公司不断吞噬市场信心。

要重拾投资者信心,建立一个健康的、有发展潜力的股市,就应该改变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现状,制定法律法规,规范股市操作,解决资本市场诚信问题,杜绝上市公司存在的做假账、欺骗股民的行为。

我相信我国股市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最终一定能走出困境,实现设立股市的真正目的,那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实行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6、结论

    威廉姆森再次强调了研究经济制度应从自发性治理和意向性治理两方面同时进行的重要性,市场制度、科层制度与混合性制度具有各自的组织优势,在有限理性的假定下,经济学家能更好地对上述不同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

最后,他认为跨学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从经济学、法学和组织理论的综合角度把握经济组织现象。

关于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可以参看:《为什么要综合法学、经济学和组织理论?》 Williamson, 2000, Why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UC Berkeley, draft.

 

结束语:

通读完全文,威廉姆森教授这种逻辑性强、学术严谨的文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这篇文章中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阐述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我认为威廉姆森教授不愧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经济学家。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