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王子商道

人之需万千,不能尽由己足,方有商。商者,供他人己所不能足之需也。人之需得以足,人方得存。人之存亡,存亡之状态关乎何,商也。商者,看似仅为经济之行为,细查之,文化、科技、政治......,吾所能察之一切尽受其左右。

故:唯知商之重,方能修商之道,为商之任。商者,万民之司命也。

本末篇

万物皆有源,万事皆有因,知其然亦应知其所以,知其所以然亦应知其所以所以然。因果循环往复,溯本而求源。若由叶而枝,由枝而干,由干而根,由根而大地,步步索求,方得其本。

知本而求末,若由地而求叶,由地而得万木,由万木而得万万叶,思路顺达通畅,叶叶尽于我掌控之中。不知本而求末,若落叶舞于秋风,不知其所属,亦不知其所归。

商究其本乃人之需,需之本大同于万物,生也。继需之本而衍生人之万需,人之需影响其所感,其所思,进而影响其所为。故云:商者,知其本而为能晓万物,遇纷繁万象之商态而不惑。

又曰:万物皆有相似处,物物却又皆不同,若树生万叶,叶叶相似而不同。

商亦然,商商不同,时时不同。故商行之道概无常法,他商之法,先商之法可佐我行,然定不可照搬用之。如何?察其不同之处,施应变之法也。

故:知万商之大同,亦知商商之不同,即能识商之本末者,方得入商道也。

定位篇

万商皆应人之需而生,无高低贵贱之分,唯黑白之别。万商既皆可足人之需,然又何来黑白之别?

商之黑道概分为二。一,若贩卖枪支,毒品之列,随应人之需而生,但细究之皆与需之本相悖。此番黑道其本即黑。二,行欺蒙诈骗之手法,为己之私利而害他人,行商之道黑也。

商之黑道多暴利,然背苍生之万福定不可存,为商之道,切勿入歧途,入歧途而不知返,其过大焉。

今人常将业之形态以阶段划之。朝阳、日中、夕阳之划分为世人所常见。殊不知,朝为暮之始,幕归又是晨,朝朝暮暮,周而复始何其穷也。又若四季之轮换,冬 已至而春不远。

是故业本无阶段之划分,人之需发展变化而已。

人之需虽有大同,然细微之处皆有所异。之所以虽商商有别,却皆有存活之空间,据己之所能,细究需之微异,圈己之营盘而已。

圈己之营盘不为苟活,而应蓄势以待发。需随有微异然其有主导。主者,多人之需也。导者,需之变之牵引也。之所以欲成商之大事,务须为需之主导,随主导之变而变,先主导之变而变引导其变,唯此而已。

故:商应顺需之本方可为;知己之所能,察需之微异,圈己之营盘方可生;蓄势而掌需之主导方可大业。

管理篇

兵法有云:“令民与上同意,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意之所往,行则将至,意同则行齐。生乃万需之本,死而无惧乃为意统之最高境界也。

晓一人以意,此人意同而从之;晓一家人以意,一家意同而从之;晓国人以意,国人意同而从之;晓世间众生以意,世人尽意同而从之。

意之层次愈高,函盖只范围愈广,然无论其高低终关乎己之私利,只不过多非直接之利而为关联之利、间接之利罢了。层次愈高予私利之影响之关联愈不易明察,故意控之愈难,意控之力愈弱。

如今商界多风行企业文化之塑造,其功用概为统众人之意进而统其行。众人齐力可断金玉,吾求万众一心,企业文化之塑造看似非管理之范畴,然其不可或缺也。

企业文化顺需之本方可存;具一定之高度,方可统众人之意;具一定层次,方可使意统之力不至过弱;其塑造者、传播者之言行必与之高度统一,方可使文化传递之根源健壮不腐;传播之途径应畅达且传之得法,方可使之深入人心。

商非军直关人之生死,胜则生,败则亡,且法规森严违者惩重而不可逾越。赏亦非宗教佛法,直述死生之道,令众生看破生死。故企业文化必不可达意统之最高境界。如此何以辅之?

企业文化既不可突破人之生存本能,人既需生则必以利辅之。企业文化晓之以间接关联之利不易明察,然金之利、权之利、物之利皆为直接之利可亲感。故欲控其意需利而诱之以为辅。

诱一人以利,使其从之易;诱多人以利,使其皆从之难。予利而不公则众人怨,予利而不明则众人疑,众人怨且疑则乱生。公平、公正、公开之三原则概为去疑销怨之法。然利诱之往吾欲使之往方为利诱之根本。人之需各有所重,诱之以易动其心之利为善;人之能各有所异,诱之以可得之利为善。

文化引导为思维之统一,大方向之定夺;利诱乃私欲之操控,具体行为之引导。精神之与物质,笼统之与具体,二者相依相生,缺一而不可。

文化之塑造与利诱之术皆为引导众人之思进而统其行。然引而不从且悖于吾意者,如何处之?管也,管即束,约束他人之行为,其行悖于吾意者施之以惩戒,将其理顺入吾道也。

人皆趋利,故吾行文化引导与利诱之术,御人之术为柔,其所思、所行之动力出自于己心。人皆避害,故吾行管束之术,御人之术为刚,其所思、所行之压力来自于外。力出于内则强而久,然无外界之压易放纵而失控,亦不能束之过死,过死者则众人之行必谨而慎之而裹足不前。

曰:御人之术为刚柔之道,刚而不死,柔而不纵,其间分寸细拿捏之。

商有部处科之层次划分,研产销之部门划分。无论层次之分亦或部门之分皆乃分也,分乃有悖于合,吾求一统,因何分之?

商稍为规模,便以百人、记,甚者上万、数万,事多且杂凭一己之力断不能事事亲为,面面俱到。

人之五觉,眼观万物之行色,耳闻万物之声响......,各斯其职,然相互间之良好配合与协作方可知万物以周全,缺一则费。分则专,合则不精,面面俱到,面面不到,分之意在于专精也。商之部门之分,众人工作之细化,虽各斯其职,然唇齿相依,一损必俱损,一荣未必俱荣。分之害在于不明,一事吾可为汝亦可为,二人皆为则费,一人为一人不为则怨生,二人皆不为则废;分之难在于连,分之虽甚明,然绝非井水之与河水。眼耳虽分工明,然其皆为识万物,此所谓同意也。商之各部,各人之具体工作有别,然其最终目的同,此所谓同心,连于上。各部、各人之间既同心则需协力,协力即连于其间也,何以使其协力而不生隙,信也。

曰:同心而协力,连于其间亦连于上意,虽分工甚明,亦终合而为一。

干分枝,枝又分枝,枝方生叶,万叶虽未直附于干,然其给养借出自于干。只不过由干而枝,由枝而叶罢了。干动而万叶必动,干欲传其意叶焉能不知。一木辖万叶而悠悠,层层枝节使然,无枝节之庞杂,何来一尺干却得万丈荫。

干细且弱则枝节层次少,干粗且壮则枝节层次多。层次之多寡,由干之给养,枝节之传递能力定也。干病而万叶皆枯,万叶存之本朽也;枝病而枝上叶不得存 ,通路不畅使然。

万叶之力集于百枝,百枝之力集于一干,分乃为之合,此乃分合之理。妙哉妙哉,识树分合之态便知商层层之分之理也。

兵法亦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能而君不御”。

何谓将?师为军之将,旅为师使将,团为旅之将......兵亦为排之将。斯相对于层层管理者皆可称之为将,层层管理者亦皆可称之为君。

何谓在外?原指身处异地异境为外,异地异境实为思不同,扩而言之,异于君之思者皆可称之为在外。

人之能有千般,定无处处能人之人,亦无处处皆不能者。是故将必有较君之能处,如是将皆可谓有能,君皆不可御乎?

非也,古往今来,贤君名将借以此佐其行,意在为将者能尽展己之所长而不惧险责,为君者心胸豁达,能识将之所长,予其发挥之机,境变而思变之灵活处事之法也。

万众一心,心之所向亦坦途亦坎坷。君之思亦正亦斜,亦全亦不周。能将辅之而君纳之,坎坷亦可变通途。能将辅之而君不信之,纵万千能将于左右终归一君之思,即前面不归黄泉路亦只能共赴之,则众将必疑而惑。

即不能尽信一君之思,亦不能纵将之各行其是,如何处之?其一,君能识将之能,放权而任其自由施展。君者常以阅历之多寡、学识之高低、身份之尊卑断将之能。殊不知,历万事只重经验之总结而不求思变者处事必不妥当。事事虽可相似然概无雷同之理;读万卷书而无一己思,百科全书而已;位高而思不切实,空中楼阁而已。又言,智者千虑必有所失,愚者千虑必有所得。将必有较君之能处,是故君应重将之所言,之所思。受人知遇之恩乃人之大幸,为将者必皆其所能以报之。其二,境之变幻可测然不可尽知,境之突变而未测,君将相约之法不可用且时紧不能与君商,此际将应持进不求功,退不避罪之心态,据商之根本利益因势而施应变之法。其三保君将沟通之顺畅,君重将之言,将持己思而非顺君意。唯此疑可消虑可全也。

君将之思必有异,然终一统于商之根本,吾求一统,非一君之思而万众皆从,而是集万众之思为一思。合于商之本,分于具体行事之法也。

管理之法乃分合之道 ,刚柔之术。知其间之妙者管理得大乘也。

> > > >

用人篇

商之构成,商之运行皆需集众人之力方可,何以择吾需之人,育吾需之人,使其尽施所能以助我,即纳人、育人、待人之法乃吾所必知也。

今日,纳人之法概分为二,即经验论、素质论。经验论以先前工作经验及业绩之优劣为评判之标准。素质论以学识之高低及相关素质为评判之标准。

吾拟人如纸,无经验者若白纸一张。如君为操墨高手,定可秒笔生花成己需之作。如君不晓操墨之术,绘成何许物难知也。有经验者若纸上有画,纸上画亦可已成佳作,拿来即可赏。然商商有别盯与君之需有异,君亦可锦上添花,然原画之印记不可消。君亦可画蛇添足尽失原作之韵。

素质之高低若纸张之质地不同,素质之不同若纸张之类型有别。君若能依其各自特性而成画亦皆能显其妙。

然无论以经验或学识及所谓之素质纳人,皆只可察人表象之能。唯深掘人之本,方可得大将之才。

吾之纳人之法,谓之以五德。五德者:“学、思、为、破、信”也。

学于己之外万物,学于今之前万事。学乃思之法、处事之法、生之法之累计也 。不知学者,历万事思不得其所,行若摸石过河,难也。时间推移不停,万物更新不止,学无止境也。

他人事未亲历,知其表不知其里;先前事,必不雷同再现。己之行事断不可照搬学得之法。学不为知,而为利于己行。学而后思,透其表而究其本,知其理。融所学于己思,方可顺势而生变。

商之风云瞬息万变,思之优柔寡断而不决,商机尽失。商之险患数其不尽,思之不周而草断,商难至也。

思周则险少,思敏则决速。欲求周且敏,博学而勤思,思得其法也。吾思之法,思欲为事之目的,欲成事之必需,行事之经过,可遇之险难,险难之规避解决之法,知其首尾且路畅险除,事方可为。

思而不为似纸上谈兵,为而不思似瞎猫捕鼠。

为能由己之思顺势而生变者,破也。破先人处事之法,破旧而出新也。

知学、勤思、敢为、能破四者兼备可成栋梁之才。然商需众人协力方能成大事,众人能协力则需信也。

故吾以五德为纳人,育人之本。

人生苦短,不足百年,概除少不经事,老不可为多处劳作之中;日月更迭,紧二十余时辰,概除枕塌之眠,果腹之际亦多处劳作之中。故知何者予人之喜怒哀乐影响至重,劳作所处之状态也。

众人劳于吾处而获利,然其亦同时助吾实现己之目标,更将己之幸福托付于吾。故吾不可因予其利而自认其应心存感激,忠于我且从于我,而应视其为助我之贵人而善待之且不能负其信。若其劳而不愉,作而未获应得之利而离之,其过尽在于己身,又焉何能怨他人。

人劳作之状态优劣概取决于两方面。其一,外部客观环境。其二,内心主观心态。

除味觉之外人之四觉时刻对周遭环境做着有意亦或无意之感知 ,而诸此感觉时刻影响人之心境。杂乱无章与整洁有序,死寂沉沉与生机盎然,嘈杂刺耳与天籁之音,鲍嗣之臭与芝兰之香,酷热严寒与温度适宜,危机四伏与安全可靠.......,如此之对比,吾易知外部环境于工作心态影响之重也。熟知人之四觉,便可知何以成佳境,然工作之佳境不仅应环境优美且不易使人分心,其间之难亦在于此。视觉、嗅觉、肌肤觉所感之气味、色彩、冷热等皆可为相对稳定之因素,皆可融于大环境而不为所察,唯声音之变换且多寓意其中易使人分心。之所以今日劳作之境罕有乐音,因众人皆知其易使人意乱然其不知何以使之如此而已。欲为工作之佳境,美妙玄音不可缺。其一,若为人为之音,音调应平缓悠扬若小河流水,徐徐而来,若其间有语言之显现,最好为众人所不能晓其意。其二,若为自然之音,则不能有令人感觉到险难、厌烦之声响。

优雅劳作之境,可令人身心放松、愉悦,去燥解压,思敏且效高,可使气氛融洽,众人协作愈佳。

客观环境予工作绩效之影响多为无形,然内心激发之动力则对工作之影响显见。熟知管理之法,转变待人心态,则工作之与兴致、成就、利益、快乐合而为一,则工作之动力、激情乃为无穷,至优之心态得也。

>

渠道篇

人欲行,需定己之所乘,亦可驱马扬鞭,亦可舟车而载;需定所行之路,亦可阳关大道,亦可独木小桥;可由他人之路,亦可搭桥铺路而亲为,其间定夺皆依己之需己之能也。

商亦然,商所供人之需欲达所需之人,则必行。商行之路有千般,商商不同,其商行之路亦不同。一,明己之需,知其所往。二,量己之力,则其路径。三,晓各路之利弊,趋利而避害以得周全。四,借他人之路以节力,利之共享方得共生共存。五,己铺之路易掌控,随己需之变而变,路之拓宽以利畅行,路之加长以利延伸,路之改道以利转向,路之维护以利避险。六,路间之关卡,多则易塞而不畅,然可借他人之力延伸之范围广。少则通畅易保,然延伸之范围小。

知己之能己之需而择路,路况之随时监控、维护以保通畅乃商路之重也。

>

宣传篇

吾欲予人一金之利使其从之,汝欲予人万金之力使其从之,众人皆从我因何?众人皆知吾之一金之利,然汝未使众人知其万金之利也。俗语云:“酒香不怕巷子深”,然密封其美酒,使酒香丝毫不得溢,纵至美酒于鼻下,恐其亦不知酒存也。

故云,商欲成需先使众人知。商之宣传有二,一:商之品牌、形象之宣。二:商之产品、服务之宣。

抚琴与牛,纵琴声悦耳如天籁,牛又焉何能知之、赏之。一商定不能尽足天下人之需,故商商皆有己之服务群体。此处百人,其间十人为吾服务之对象,吾可逐一而宣,亦可先遴选数人出,概含此十人集力而宣。显而见之,有目的之宣力省而效更佳。故商欲为人知己之名,己之所能,必先晓何人需吾之服务,何人可令其需吾之服务,尔后方可为之。

> 吾予人以美女,汝予人以万金,其仍从我因何?色更易动其心也。

> 商之产品、服务其利于人处多非单一,何者更易动其心,何者动其心者众需细察之。

> 眼观万物之色彩、形态乃为视觉;耳闻万物之声响乃为听觉;鼻嗅万物之气味乃为嗅觉;口品万物之酸甜乃为味觉;手足、皮肤感知万物乃为皮肤觉,此所谓五觉。人知万物必由五觉始。故欲为宣传之道必先晓五觉之理。人时刻处万物之间,物物皆察人力所不能达,何以使人于万物中独识我?逆顺之道也。

> 逆者,逆人之所常见,所常闻,勿与万象之雷同,若鹤立于鸡群,惊雷响于子夜,飞雪舞于盛夏。如此焉有不见鹤立、不闻雷鸣、不察雪舞之理;顺者,识人之喜厌,知人之爱憎,人皆喜之爱之必从之。

> 万物杂,物物皆察所不能方为逆;人皆趋利而避害方为顺。不知逆者,难使众人皆识我,不知顺者,纵众人皆识我,然厌之,恶之,臭名于我有害而无利也。

> 宣传媒介之选择,方式之确定亦需细而察之,统而筹之。

> 故经之以五事,依己之能己之需,谋之而后动。一曰行,二曰思,三曰时,四曰空,五曰变。 行者,目标消费群体行为活动之处,居于何处,劳于何处,愉于何处......,人知万物多出自对周遭环境的直接感触,故需知其行;思者,目标消费群体之思维、心理活动范围。信息获取之便捷使人越来越多通过相关信息渠道来获取信息,而非依靠对环境之直接感触,信息传递渠道恰为人思所至之处;时者,日月更迭,四季轮换,日月宣传之法必有不同,四季宣传之道必有所异;空者,空间地理范围之确定。吾之法,遍撒网集中捕鱼。不同层次之宣,其法不同,其内容亦不同。遍撒网侧重于品牌之宣,集中捕鱼则侧重于产品、服务具体之宣;变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拘一格顺势而生变也。深通五事之理则宣可为也。

宣传之道,其旨何在?吾欲使之知我者知也,进而激发其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之引导也,而后将吾传之意递沿与他人,而为吾宣传之拓展。

欲为宣传之道,先知目标消费群体,其一节力,其二聚力,其三知宣何利,而后经之以五事,知行,知思,知时则宣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知空则层次错落有秩,疏而不漏,知变则适万态之不同。而后求逆顺,使众人皆知我且爱之从之。欲使其为吾宣传之拓展,其重在于宣之诚信,诚且信时刻皆不能失也。

商争篇

人之需,人之思,人之行虽有规可寻,然概无定数。雷同之商何止万千。皆欲使众人从己,万诱齐加于一身,终从何,难知也,如此而知商争之难也。

商所欲供之产品与服务多非只予众人以一利,多利共存。诚然利利皆优于他商乃吾所求,然利利皆争力所不能达,故吾需择利而争。一,吾予之利,何者易动其心,动其心者众。二,相争之商予之利如何。三,吾予之利较相争之商如何。知己之利,知彼之利,知他??目标消费群体之需何利。知己知彼而知他者商争方可为方可胜。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胜不可知,而况缺二缺三乎。如此而知我应相争之利。

相争之利已知,则商之产品、服务出,而后方为渠道之争,宣传之争,销售之争。其间之难、之重者莫过于终端之争。知己知彼可扬长避短,知他可投其所好。己与彼皆可学而得之,然具体消费者之需、之感、之思则需亲察之。若能察其所需、所感、所思,因变而变,诱之导之而使其从之,其争可得大胜也。

信息获取之便捷,消费者知各商之利易,由此而知利之相较所不可避。吾之商道,勿可浮夸己之利亦不可诋毁他商之利。故欲求商之必胜,吾予之利他商所不能及也。

争存而利分,争存而利薄。利分且薄,商之发展缓。商争之最高境界无争也。无争者,吾予之利他商所不能予,由此而争无存。

人之需可如皓月当空,众人皆察,亦可如荧光一点,不为人所轻知。

何以识他商不能识之需,予他商不能予之利?一,深解需之本,万需莫不衍生于本,据本而思,则思路宽广、清晰、顺畅无穷如天地。二,思他人之思,商供之产品与服务,其效如何?吾期之效必与消费者所期之效,所感之效有异。商者必设身而思之。察其所思、所感方能知吾之不足,弥吾之不足则利可全,予所期之利则其必喜。三,知现在而能测未来,万物发展之趋皆可测,需之变亦可测,先需之变而变引导其变。

予他人不能予之利则因无争而是利蜂,然其险大也。一:研发之耗。二:宣传推广之耗。三:是否能达预期之效。四:吾刚令众人接受此利,他商纷纭而至,雷同之利遍野,创者难而仿者易。

何以获利而避险?一:依需之本,发展之趋,消费者之感谨思而后为。二:研发即成而后续工作之规划、之筹备必先成。为之则必有雷霆之势,切勿雨贵如油,润物而无声。三:他人欲仿我难。其一,律法之保护必周。其二,他商之能所不易仿。四:他商欲追我而不能,速且不怠也。吾虽设阻于他商,可阻一时但不可长久。吾若止而不前必如龟兔之赛,唯不怠而速行,他商纷至之时吾已百丈之外,无争之优长存也。

无争者,看似无争,争存也。争他商之先罢了。

争为何,争众人皆从我。不因我巧舌如簧,而因我之利较之优。不为利尽汇于我处甚欢,而为供更优之利予众人。

商难骗

商欲成大事成百年之商,必历万难。知发难之因,晓避难之法,方得长胜而不衰。

商之难概分为三,己生之难,他予之难,天赐之难。

人无完人,事无尽善。利之所往,害必从之。商亦然,予利于人害必杂之。知其害存,能避而不避者,黑商也;不能避者,能力所不达也;不知其害存者,吾所不能察也。

知其害存而不能避者,明示害于众人而后竭力弥补己之不足以避害方可。不知其害,害终显。商知害先而改之,众人未必曰善,众人知害先,则商之誉大损,商之难至也。商者。专经一事,害杂于利而不知,众人难信也。如此之难思周则少然不可尽避,唯平日严守诚信之德,树诚信之名,难方可避。

为商者,忌置己于死地。置于死地而后生,险中求胜者,名燥声显非善。明智之商行事,多用奇而少用险,即为险者,亦先思避难之法,是故看似险者亦只有惊而已。

他人欲败我而不能,其无可乘之机也。一,吾不失信于天下,纵有疏漏,他人亦不可以次做文章。二吾不兵行险着予其可用之机,智者行商,先知己之不可败方求胜也。

天赐之难,人力所不可违,而况难有千般,又焉能尽测、尽避。至则至矣,难后重生,利来利往,又一轮回罢了。但求无愧于己心,无愧于天下苍生,又有何憾!!

萧萧水寒

闲笔于农耕之暇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