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循环经济竞争力刍议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发表,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发表,揭示了自然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对经济增长的严重制约性,同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声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的义务,这成为人类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系统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实现途径。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时代的主题。令人警醒的是,它一出现,便是以世界性话语来表达的一个课题!这充分说明了资源、生态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球性问题。如果说全球化的话,它正应是全球化应涉及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说,全球化离开这个课题,便是不完整的和不可持续的,是欠缺基础的、违反自然生态的和不公正的。

  最近召开的第38届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也参加了。会议就气候变化、世界经济能源和粮食安全、贸易和金融体系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中可以看出,各国间的博弈,已越来越离不开合作博弈,这是由各类问题的全球性质所决定的!除非某个发达国家一意孤行,以非合作博弈来解决问题,其可得到不合作的某种好处,但其软实力会遭遇下降、缩水。由此断定其内部经济社会循环的不力和其制度、习惯的惰性,从长远来看,这会与其整体性的衰落紧密相关!一个回避世界历史性时代课题的国家,必将被世界历史所抛弃!美国会是这样的国家吗?!

  在周宏春、刘燕华等著《循环经济学》一书中,把中国可持续发展分为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的时间段是1992年前后,更多地是提出一个理念,而把发展循环经济,看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次浪潮。该书认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次浪潮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人们、特别是决策者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相当熟悉;二是中央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三是资源约束的形势使人们认识到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对降低成本的好处;四是环境保护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环境风暴”及其披露的信息,已使很多人认识到环境关系到自身,而不仅仅是“造福子孙”了。更主要的,循环经济发展本身已经进入经济和货币的主流,这也是上次浪潮所没有的。

  由此可见,在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主要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资源、生态问题主要是针对于发展问题而呈现的,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从来主要是以竞争的方式进行的,从而,作为解决资源、生态问题的主要载体和途径的循环经济,必然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构成之一。所以,狭义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主要体现在循环经济竞争力上。

  笔者在《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理性》一文中,对循环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这样的分析概括,认为它是由六方面构成的:“其一,是环境竞争力。其对生态环境、消费环境的影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质量的影响,对投资环境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其二,是节约竞争力。在生产环节,对于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对于废物的再次利用,会有效地降低单位GDP的消耗各类资源的水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消费领域,对于生活垃圾的再利用,也是形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这会使整个社会的自然资源投入产出比发生大的变化;其三,是循环经济所特有的工程、设备、工艺的技术竞争力,其和环境竞争力、节约竞争力是因果耦合的;其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所特有的管理竞争力,其和前三种是配置运行的;其五是建立在环保生态和节约观念基础上的,对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进行反思的文化竞争力,其和前四种是渗透运行的;其六,是动态型竞争力。即,全社会(一个企业)在运行(经营中)中,由其基本竞争力要素导致的循环的、演化的、综合的竞争力。就循环经济来说,是由环境竞争力、节约型竞争力及技术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导致的整个经济体市场和单个企业在资源配置、产业循环、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等方面形成的循环的、运行的、演化的综合竞争力。这六方面,皆形成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竞争力,也会形成搞循环经济的企业的重要的竞争力,包括核心竞争力。”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分析。竞争力研究是个复杂的问题,这方面,管理学要比经济学要发达一些,特别是从企业竞争角度而言。金碚等著《竞争力经济学》一书,以经济学的方法对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产业组织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与世位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学、国家干预与产权经济学的多个视角和层面,利用相关成果对竞争力问题进行解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竞争力经济学理论建设。有人说,主流经济学不关注循环经济的研究,循环经济所涉及的问题都似乎在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没必要研究了。笔者对这一点不敢苟同,理由有二,一是建立在主流理论经济学基础上的环境经济学,其中已经涉及到循环经济的一些问题,如生产消费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庇古税、环境成本内部化等问题;二是传统主流经济学不可能穷尽循环经济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循环经济实践会迫使主流的非主流理论去关注它,并使理论得以发展,更好地促进实践。而对于循环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我们需要以《竞争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去审视之,当然,也必须借鉴非主流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以及特别是管理学的视角和方法。笔者认为,目前,探讨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循环经济学与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绝色政治,循环经济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循环经济与劳动就业,循环经济与战略竞争以及循环经济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循环经济与园区经济、集聚经济等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循环经济及其竞争力问题的几个重要课题。

  循环经济竞争力问题的研究,首先要关注其竞争力形成的前提问题,因为循环经济要解决的资源、环保问题,在市场经济生产中,其最主要的特征涉及到负的外部性问题的凸显和对于传统市场价值观的颠覆,其诞生在一个经济理性分裂(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时代环境中,这和传统工业经济的实践和理论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具有很大的不同的,这决定了其竞争力形成的特殊性。就是这些因素,若解决不好,便会导致循环经济的难于运行,更别说其竞争力的形成了。而这也将意味着建设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搁浅。在创造外部条件的同时(政策、法制等),通过资源价值化、污染成本内部化、发展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等,提高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驱力,实际上得依赖或本身就是循环经济竞争力的培育、形成。这一点,可以说是循环经济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的前沿性课题!就笔者所知,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期,除了少量的论文外,还没有一本专著。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前沿课题,当笔者看到两本外国学术著作后,才证实了这一点。

  在保罗·霍肯[美]著《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一书中,作者认为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设计而非管理问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才是我们唯一的真正出路。在该模式中,企业“对社会负责”是自我推动的,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一致,而非道德或规章约束的(非道德或规章约束的这一点,作者也许过于理想化了)。可见,作者的根本企图,是关注环境问题上企业本身的自觉性问题的,而这一点,是和笔者一贯主张的循环经济竞争力的探讨是一致的。循环经济竞争力的构建,必然导致企业在环保问题上的自觉性,使企业“对社会负责”成为自我推动的。

  《下一个可持续发展浪潮》,是鲍勃·威德 [加]的著作。他在书中把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划分为两次浪潮,但和周宏春等的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两次浪潮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他同样是从审视推动公司接受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方面来考虑问题的,他认为,可持续发展第一次浪潮的驱动因素有三个:一是创建企业者的个人抱负;二是企业的公共关系危机;三是法规压力、或增加法规负担的威胁。可持续发展第二次浪潮的驱动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企业发展面临气候变化,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对全球化的反对、能源危机、信用的流失等五个主要全球问题,这五个主要问题与“绿色”消费者,股东在环保上积极响应,市民社会/非政府组织,政府(包括国内的国际的)、金融行业等五个苛刻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共同产生了十种有威慑力的市场压力,而这些市场压力又促成了五类商业风险:一是市场风险,包括对销售的法规禁令或限制,对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的下降,顾客的联合抵制或者认同的下降;二是资产负债风险,包括环境复原负债,保险承保损失,不动产价值的减损,估价受损,有毒物质侵权;三是经营风险,包括清理溢出污染和处理事故的费用,员工处理有害原材料时的安全风险,昂贵的被法规驱动的生产过程的变化、生产过程产出的减少,原材料或者能源价格的上涨;四是资本的风险,包括为满足新的行业标准或法规而进行的产品重新设计,为满足新的行业标准或法规的昂贵的投入替代品,污染和废弃物处理的升级;五是可持续性风险,包括由能源或原材料低效率造成的竞争劣势,强制性的召回条例的影响,未来的积极和监管限制的影响加上获得资本所面临的更大的困难。这五种风险是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驱动因素。

  第二个驱动因素——令人叹服的商业价值。企业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不仅减缓了多种威胁性的市场压力,而且对其加以利用,能够在七个方面获益:一是更易于雇到高级人才,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产生共鸣,并且愿意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的人才会被吸引过来,这可以实现招聘费用的节约;二是更易于留住高级人才,关心企业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良好行为的雇员愿意在这家企业工作更长的时间;三是更高的生产率,员工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从而为做有价值的事情的企业的成功作出贡献;四是生产消耗降低,这可以通过生态效益、非物质化、回收、工序改造和废物减少得以实现;五是商业场所消耗降低,这可以通过能源和用水的生态效益,以及雇员对办公消耗品的监督管理增加而得以实现;六是经营收入增加,因为被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吸引的绿色消费者在增加,同时会有新的市场被打开;七是风险降低与融资更加容易,这可以通过避免风险、降低保险费用、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以及对投资者更大的吸引力来实现。这七种收益自然是富含着很大的商业价值。这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的内部驱动力。

  作者对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压力形成的风险的外部驱动力和取得商业价值的内部驱动力的考察,是建立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的。我国在环保和实施循环经济等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也没有发达国家发达,但我们面临的巨大的资源、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以及全球化的步伐,会极大地加速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发展,作者的研究显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作者关于内、外驱动力的考察,和笔者的观察思路相同,实际上是个实施可持续发展,即环保和循环经济措施,对企业来说是否有利可图的问题,这是形成企业本身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笔者一直关注循环经济的竞争力问题,也是基于同样的思考与目的。笔者相信,随着我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地强化和成熟,在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第二次可持续发展浪潮中,如同《下一个可持续发展浪潮》指出的一样,对企业的外部压力不断会增长,而其内部追求的商业价值也会随之增长。这对实施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商业利益。循环经济的竞争力也由此可以得以凸现!在这一点上,鲍勃·威拉德概括的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浪潮与周宏春等概括的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在根本的方面应是具有很强的同步性的。我们相信,整个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比例,会由此得以全面提升,发展的追赶性与加速度是竞争时代的重要特征,时不我待呀!

  研究循环经济竞争力,一是研究实施循环经济的企业与没有实施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差异;二是研究同是实施了循环经济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差异。前一点,是目前应关注的,后一点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越来越重要,必将成为市场条件下生态文明和知识经济、人力资本、制度创新等相结合的竞争力研究!

  据了解,我市正在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这里笔者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选择好试点行业、企业和构建循环经济园区的同时,要在规划中对社会所有行业、企业推行相关的绿色技术,绿色设计、包装等方面提出要求,增强它们这方面的创新能力,以为其最终实施循环经济避免一定的惯性和沉淀成本。即,一是在有关行业、企业实施完全循环经济,二是在所有行业、企业推行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等非完全循环经济,两者都要推进,以使“绿色运城”建设更好更快地得以推进。

  二、循环经济和多元化经营、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要进行研究。就降低生产成本这一点而言它们是一致的,而在安排生产规模方面是有冲突的。如一个循环的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问题,原料的供应配置问题,即使能达到总体上成本降低的次优,但某个生产环节可能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若能安排好,可以达到技术上的成本最优化。这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构建循环经济园区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我市要突出发展废弃物等的绿色运输业和物流业,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建议在服务业发展中纳入循环经济的内容,如绿色旅游业等,让两者互相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注重这个问题。

  四、政府和我市银行、企业、大专院校、有关协会以及大城市有关部门联动,尽快建立循环经济绿色信贷支持体系,建立绿色循环技术引进、研发基金和基地。尽快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信息咨询中心,注重循环经济软科学方面的研究。

  五、循环经济既是生态技术、物质流、价值流层面的,也涉及体制、制度和价值观等层面的问题,所以,建议我市在社会层面上经常化地制度化地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等活动,提高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并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即,把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延伸到社会建设层面,乃至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