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樱花奇迹为何走向悲剧

樱花奇迹为何走向悲剧

  日本,樱花国度。从二战的废墟中慢慢地站了起来,并在60、70年代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在80年代后期走上了顶峰。世人纷纷惊叹日本的经济神话,弹丸之地却创造了GDP世界第二,在汽车制造、钢铁、电器、造船、半导体等众多领域遥遥领先,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同时对外净资产也是世界第一。一时间,日本成为了世界的的宠儿,赢得了足够多的赞赏,在美国,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地宣扬日本,鼓励号召美国企业向日本学习,并且用尽了所有能够想到的溢美之辞诉说着樱花的奇迹。

  但是,当强大的日本经济威胁到美国利益的时候,曾经所有的赞美顷刻之间变成了无情的谩骂和愤怒。情况变了,心态自然也就变了。当年只能靠大量进口美国半导体的日本现在却完全占领了美国的半导体业时,他们震惊了;当电器业已是日立、松下、索尼之天下,他们感到无奈;但当“汽车轮子上的国度”的汽车行业也被日本人打得头破血流时,美国人已是怒不可遏。看着日本国内一片欢欣鼓舞,“一亿国民皆为中产阶级”再联想到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和媒体纷纷把根源引到了日本身上。

  为了改变美国对日本长期贸易逆差的现状,美国要求限制日本产品出口,同时要求日本开放国内产品市场,但是收效甚微,在正面战场上美国的产品难于和日本的产品相抗衡。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经济,一场对日本的金融阴谋开始酝酿。

  1981年,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制造业萧条,大量贸易逆差,里根上台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了减税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和投资,并且时值冷战时期军备竞赛导致军事支出大幅增加,美国财政赤字快速上升。因此,美国政府只能大量发行国债,而感兴趣并有能力购买的当然是此时财大气粗的日本人,为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里根政府采用了“强势美元”和“高利率”政策,来吸引这些日本资本的流入,以此来弥补财政赤字,并且国际资本流入将使得美国资本项目顺差也可以有效的抵减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保证美国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入)。日本人有点是钱,但是在80年代初,日本金融相当封闭,限制资金外流,因此,美国首先对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加速日本金融自由化改革,并在美国进一步压力下,日本政府允许日元自由兑换。这样,坚挺美元和高利率的诱惑促使日本投资者纷纷大量购买美国国债,这些日本资金一方面改变了美国国际收支现状,却也导致了美元的升值,从而加剧了美国贸易逆差。于是美国提出其巨额贸易逆差原因在于美元定价过高,美国需要美元贬值。1985年,美、日、英、法、德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广场协议》,要求各国央行抛售美元促使美元贬值。而自《广场协议》短短两年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一半,事实上,《广场协议》的目的在于打击日本,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显然,美元大跌,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必定大幅缩水,这相当于无形地掠夺日本的财富。在这里,《广场协议》是有决定性意义的,使得日元大幅持续地升值,从而为日本经济、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日元的大幅持续升值,导致了日本经济泡沫,日本的土地资产总额在顶峰时足以买下四个美国,而日本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一个州的面积大小。股市也是牛气冲天,市盈率高达60-80倍,陷入疯狂的日本人狂妄地认为日本有别,市盈率是西方的产物(中国股市6124点狂泻之前,我们又何尝不是,人的贪婪是多么的狂妄)股市泡沫在膨胀,使得证券融资成本极低,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一些原本从银行贷款的企业将融资渠道转向了证券市场,银行的钱贷不出去,进而转入股市和房市贷款,泡沫没有破灭之前,危机被掩盖了。

  《广场协议》之后,为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提出“国际政策协调建议”,要求日、德等国保证美国的利率差,使得美国国债具有投资价值。但细想之后会发现,由于美元在不断贬值,利率差会被完全侵蚀,美国国债是没有投资价值的。但是,此时日本机构投资者不但没有抛售美国国债,反而仍在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若日本机构投资者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国债价格必定狂跌,这是第一层损失;第二,抛出美国国债的日本投资者必定要把美元兑换成日元,导致抛售美元,美元下降,这是第二层损失。运用博弈论分析,若日本真的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则双方都会损失,而若日本投资者采取合作,继续持有或购买美国属于美国人伤脑筋的事情,现在却有日本人心甘情愿的替其打点,日本已被美国控制。回过头来看,“国际协调政策协议”目的在于捆绑日本利率,因为要维持对美国利率差,日本就得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而过低的利率无疑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催化剂,对日本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国债的话,以上损失就不会发生,双方都会获益。另外,之前日本政府为防止日元的大幅升值,在外汇市场不断买进美元卖出日元,而这又导致日本美元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日本人持有那么多美元资产,稳定美元就是保护日本的美元资产,因此本

  同时,自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日本出现了大规模海外投资热,尤以银行业在海外并购和经营扩展显著,美国提出由于美国银行自有资本比率高于日本,那么日本银行在美国开展业务,无疑是占有优势的,因此在美国的作用下,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施行《巴塞尔协议》要求从事国际业务银行,自有资本率需大于8%。日本其后接受了《巴塞尔协议》,但由于日本银行自有资本率不足,最终通过协商把一部分风险资产算了进去,其中主要是股票。那么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标准,日本银行就必须要维持股价。而此时,美国又针对日本银行和企业间大量交叉持股现象,要求降低日本银行持股比率,显然,这些银行减持的股票会成为流通股,供给增加,股价必然会下降,日本银行留下了隐患。

  1989年,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的恶果发生了,日本出现了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胀,日本政府调高了官方利率,而这也就刺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首先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股市泡沫很快被刺破,股票价格大跌,并从此步入了漫漫熊市。其次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很难融资,泡沫一触即破,而这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银行坏账的大量增加,由于在泡沫时期,银行向房地产贷出大量资金,而这在房地产破灭之后很大一部分变成了坏账。因此,不断缩水的股票市场和巨额的房地产坏账损失导致原先的银行帐外资产大幅缩水,为满足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只能选择惜贷,而银行系统的造血功能一旦被抑制,那么日本经济恢复力也就衰竭了,银行系统功能就如同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因此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也就可想而知了。

  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而金融的关键在于货币。货币的关键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统治”欧洲历史两百多年的罗斯柴尔德曾说:只要我控制这个国家的货币的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在当今世界,尽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美元依旧充当着这样一个准角色,世界大宗商品交易大都以美元作价。美国人占据了货币这一金融制高点,因此别的国家在政策选择空间必定会受到美国很大的制约,当你的货币政策,大量的外汇储备与美元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么受到制肘就成为必然。日本的悲剧启示在于美国占据了货币制高点,通过这一制高点扼杀了日本,而日本也就成为了美元制高点下的垫脚石。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