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一般规律

经济学一般规律

前言

  本理论通过一些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构建一个微分方程,描述世界的发展,几乎能够统一描述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让人们清晰的看见世界发展的脉络,并找出应对危机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看清楚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

  构建经济学方程的几个变量:

  1、势阱与币阻。我们考察社会,一个现代社会由个人、企业、产品等等组成,其中人与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无论个人或企业,都有货币的进出,通过获得与释放货币,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和人的生存,就像一个漩涡或旋风,具有加速流动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加速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沉淀作用,即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内,无论人或企业在获得货币的同时,释放出来的货币一般少于获得的货币量,也就是说存在着沉淀作用,一定量的货币在流经个人或企业的时候,会被截留一部分,这种加速与沉淀货币的特性,借用物理学上一个术语来描述,就叫做势阱,在这里我已经抛弃了势阱的本意,赋予势阱既有势的作用,还存在类似井的作用,即把一部分货币沉淀下来,这是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物理学原理,也希望大家接受这个术语,那么在本书中,我们就把人或企业等等具有推动和沉淀货币的实体抽象为势阱,当然读者尽可以想象成实体,这里要强调的是,势阱其实本质上还是一种动力源,也就是说势阱同时具有推动和阻碍货币流动两种特性。

  我们应该明白,影响势阱活力的因素将是多种多样的,消费者的欲望、社会氛围、知识进步、税收政策等等都将影响一个势阱的活力,这里需要说明另外一个概念即所谓势阱活力,其实势阱活力可以理解为势阱主动推动货币流动快慢的能力,我们现在抛开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简单的来看势阱的活力,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势阱的活力U将与流经势阱的货币流大小I     成正比,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为:U=RI。其中R为一常数,我们称R为货币流动阻力系数,简称币阻。

  I为货币流强度,定义为一定时间内,货币流动的数量,如果用t表示时间,那么,货币流动强度表示为:I=d﹩/dt。(提前要说明的是:我们如果用年做时间单位,那么货币流强度其实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GDP,这个在后面要详细说),以上这些定义都是概念性的,这种概念性的定义,忽略了许多影响因素,因而计算就只能是粗略的,在下面的量的定义中,也会看到相同的情形,不过我们更侧重大框构架,一些精细的考虑,有兴趣的读者尽可以去研究,这样就能更精确指导经济发展。

  上式不难理解,我们就拿一个企业来说,如果货币迅速进出这个企业,也就是说,企业加大马力生产商品,处于最大限度生产状态,那么一定伴随着货币的快速进出,这个时候,企业一方面要用货币采购原料,支付工资,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快速出清,企业获得货币很快,企业活力很强,相反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那生产不旺盛,必然是货币流进流出慢下来,企业活力很弱,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系统(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等等)内部如果有多个同类型的势阱,那么就相当于这些势阱并联起来,对于减少币阻很有好处,而仅仅有一个势阱的状态,将是系统货币流动阻力较大的状态,这样就从理论上说明了国家限制垄断的必要性,而势阱的串联状态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为企业从别的企业获得原料等等,来满足自己生产需要,即一个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是串联的。势阱的这种串并联作用,完全可以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手段,实际上国家也正是这样做的,这个留给大家去研究吧。

  或者,我们可以说消费与收入成正比:

X=KS

  其中X表示消费,S表示收入,K为消费倾向,那么R=1-K可以大致表示货币沉淀系数,这个是为了计算,采取的近似的表示办法,其实这个与真实的币阻还是有区别的,这就使得我们在后面进行的周期计算特别是阻尼作用下的周期计算不能达到精细的程度,对货币总量供应和危机时确定临界阻尼值,进行经济的精细调控带来不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进一步研究。在这里,要事先说明的一点是,用乘数来表示货币沉淀系数,存在严重的缺陷,这是一个直观的感觉。应该区分短期与长期持有货币,比如势阱沉积的货币,有可能几年保持增长趋势,说得再白一点就是个人持有的货币一直在增加,但是却没有用于消费,结果就滞留在个人手中,那么这些积累的不用于消费的货币就属于长期沉积货币,这是对货币流动起阻碍作用的,也是两极分化导致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这个是后面要说明的问题,这里仅仅是提出来,并不做论述),而短期沉积,则是指一般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所作的货币积累,有可能是几个月或更长一点时间,但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这些货币会被释放,这些虽不是货币沉淀,只能算作货币振荡的一种表现,但是也多多少少起到了一点阻碍作用。

  说到这里,我要再次提醒一下,势阱绝不仅仅是指一个企业,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区域都可以看作一个势阱。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如果R=0,那就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状态,货币将不复存在,商品在人们之间无阻流动,企业将仅仅作为满足欲望的工厂,不再有盈利概念,个人需求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R→0这个应该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大趋势,不过在后面我们将看到,社会化大生产不会永远存在,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消亡,代之以新的生产方式,所以共产主义只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一种理想近似,正如极限一样,是个可以逐步趋近的发展趋势,R→0,这个是趋势,如果一定要实现的话,正如超导体性质一样,需要前提条件,即马克思所说的:生产高度发达,物质足以丰富,人们的觉悟足够高,才能实现。那么,如果社会化大生产这个前提不存在,那么,共产主义图景就会发生改变,理想社会状态就会有新的形式,在后面,我们将看到新的生产形式,得出新的社会发展图景。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信贷消费为主,很多人是负债消费,那么是不是就说明币阻小到几乎为0呢,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币阻还与人的欲望相联系,正如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一样,人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意思是人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个时候币阻才接近于0,而西方国家虽然很多人借贷消费,却也并不是想要什么就可以拿什么,很多借贷仅仅是满足一些比较强烈的欲望,所以我们看待这些的时候,只能把借贷部分也作为收入来看待,因为沉淀的本质就是有部分货币不流动,借贷仅仅是美国超前消费了以后的收入,并不说明美国社会人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实际上,无论谁都不可能不留任何货币,因为在现有条件下,每个人都必须留一定的货币,以达到维持生存或赚取更多货币的目的,否则个人会因为什么也没有而面临生存危机,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最终的理想状态是人们不再为明天的消费而储存货币,今天想要多少货币就可以有多少货币,今天消费完毕,明天会有新的货币来支撑个人消费,到这个时候,其实是没有货币,之所以这样说,就是为了容易理解,这就是共产主义状态,这个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这个发现应该是马克思最伟大之处。

  那么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注:在本书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去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流派各自的基本假设,而是就这些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直接进行说明,以此来看他们的适用范围和局限),其实这个币阻与乘数有某种相似,乘数讨论的也是货币有部分“沉积”,这种相似,使得我们实际上可以用乘数来近似表示币阻。

  凯恩斯乘数理论是说,在短期内价格和工资不变,这个时候,在所得与投资之间,确定一个一定的比列,称之为乘数,以政府购买支出为例,根据乘数的定义,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政府购买支出与由此所引起的收入变动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假定政府投入100万元修建道路,这100万元会转化为相关部门人员的收入,加入这个时候消费倾向是0.8,这些人就会将收入中的80万元拿来进行消费,假如用来购买大米,则大米生产者的收入会增加80万元,而大米生产者又要拿出80×0.8=64万元去购买食用油,油厂的工人的收入就增加了64万元,以此类推,最终100万元的投入转化为国民收入增加500万元,这个0.8就叫乘数,与我们所说的币阻实质上联系很强,因此可以用来表示币阻,这个与上面的消费倾向如出一辙。

  现在我们如果把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系统对待的话,那么我们将看到,系统币阻变大会迅速消减系统内部货币流动,出现经济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必须要调节好币阻,我们看币阻,实际上是说明了货币沉淀快慢问题,R值大说明货币沉淀的快,那么币阻大,实际就是企业和个人等潜在活力一定的情况下,系统货币流变小,这个很容易理解,当企业在进行正常生产的时候,随着市场的满足,产品的交换会趋于减少,货币就会沉淀在人群中,不再流动,最终会拖累势阱,使得生产变的缓慢,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经济的萧条甚至危及,当然,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往往是一部分人满足了,还有很多人并没有满足,但是危机依旧会来临,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两极分化问题,大量货币被少数人掌握,造成沉积,而大部分人却只有很少的货币来支持消费,这个似乎是社会的常态,虽然完整的理论模型建立起来后,我们看到还有另外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沉淀作用占主导地位,这个就大概类似于凯恩斯理论(这里说的类似,是说推理的结果,并不是说理论本身。),从这个理论出发,凯恩斯提出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看世界各国大量发行货币来避免危机的做法,眼前也是可行的,虽然凯恩斯并没有这样说,因为系统货币沉淀,这个时候,国家选择发行货币来促进流动也是可选的,甚至可以选择任何有利于促进货币流动的办法,问题是必须要正确的使用货币,特别是不能顺着原来的货币流向来释放,这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而且启动沉淀货币流动后,国家能否预见到后果,采取措施防止不利后果发生,能否把这些用于激发沉淀货币流动的货币再收回去,避免通货膨胀,这将在后面提及。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