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从制衣厂中“闻出”经济衰退的味道

从制衣厂中“闻出”经济衰退的味道

 

办公室厕所对面是联排的制衣厂生产车间,不知道为何,每次到厕所我都会对着那边的车间发呆。发呆似乎也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性动作了。当然,请不要误会,我并不是对着 “厂花们”发呆。至少在“发呆”的那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制衣厂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一,2010年11月,除了正常上班时间外,每天中午、晚上对面的车间都是灯火通明,车间里挤满了在赶工的工人。晚上10点多我从办公室回去时,仍然能看到对面很多工人在忙碌;

二,进入2010年年底后,生产车间开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车间加班少了很多,晚上对面不再是灯火通明的景象;

三,2011年春节前,我们还没有放假,对面车间基本上已是空无一人了。车间至少比我们早放假2周;

四,春节后,我们已经正常上班几周了,还不见对面车间开工,车间空无一人,只剩下一堆的缝纫机。旁边的仓库堆着满满的布匹。你完全看不到任何开工的迹象。直到3月份,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开工,不过车间工人并不多,生产也是断断续续;

五,楼下街道两边到处贴着招聘广告,车间用工条件有所改善,工厂开出了包吃包住的条件,这相当于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尽管招聘启示贴出来许久,工厂仍然没有招到工人,企业提供的待遇看来并不是很有吸引力。3月,当我开始写本文时,大部分车间基本已处于停工状态,只有个别车间还会进行生产,但是生产工人并不多。

六,中间停了会,没时间继续写作下去,等6月我再次续写本文时,情况发生了些变化。4月-5月,对面工厂开工率还是相对较高,工人们也着实忙碌了一阵。但到6月,生产就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了,只剩下2楼一间厂房开工相对较足。

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一个缩影,制衣厂生产的变化折射了一年多以来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第一,工资的上涨对中国以加工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中国经济再平衡的一部分,政府已经默许甚至鼓励各地上涨最低工资标准。自去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陆续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无论从国际经济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角度出发,中国经济都迫切需要从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变。工资的上涨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这将给利润微薄,无法转嫁、消化成本上涨的中小企业带来致命的冲击。

第二,通货膨胀的高企引发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让举步维艰的加工型企业如履薄冰。08年底,为抵御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信贷阀门大开,资金如潮水般蔓延整个经济体。信贷盛宴过后,它的副作用正在显现。价格上涨的消息遍布各大媒体的报道中。

第三,政府调控不断升级,切断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这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扼杀了广大中小企业最后一丝生机。尽管自去年以来,央行已经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4次加息,5月份CPI仍创34个月的新高,达到5.5%。今明两年是政府换届的时期,地方政府上项目的冲动依然强烈。这将加剧中国本已恶化的通胀形势。可预见的未来,央行将会更频繁动用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组合,减少市场中货币的供给,以抑制通胀这只脱笼的“老虎”。在现有的资金供给体系下,市场中的流动性主要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分配的不公平与无效率使得整个宏观调控成本最终由中小企业承担。这恶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融资的窘境将超过2008年。进入5月份,媒体上开始出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倒闭潮的报道。

第四,国内需求趋缓对中小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PMI创下了10个月以来的新低,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继续放慢。这反映了在当前通胀背景下,政府紧缩政策正发挥作用,总需求回调趋势进一步加强。总需求的回调对处于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冲击。7月,汇丰公布的7月份PMI预览值为48.9%,创下28个月的新低,指数值跌落在制造业收缩的临界点50%之下。因汇丰PMI指数侧重于中小企业的调查,指数值低于50%反映国内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已经出现恶化的状况。

在当前宏观背景下,由于今明两年所面临的形势以及资金配给相对的无效率,中国以投资为驱动的增长模式将依然持续下去。在高投资的驱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过热的状态。对中小企业来说,生产成本的上涨、资金链的断裂将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两把“达摩克斯利剑”。从近期媒体报道中小企业倒闭潮来看,“达摩克斯利剑”似乎已然坠落。短期内,整个经济将呈现“宏观热、微观冷”的局面。如果中小企业倒闭状况无法扭转,它将成为引发中国经济衰退的那张多米诺骨牌。失业的增加、居民消费的减少将引发总需求螺旋式的回落。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制衣厂正散发出工人们口罩无法防御的味道。那是经济衰退的气息。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