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浅析农产品价格

        近日,初闻武汉毛豆卖到10元一斤,甚是惊讶!虽说物价的上涨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表现,但它的前提是正常幅度的上升。畸形的上涨只意味着社会经济的紊乱,其结果必将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物价的上涨,特别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更是关系到我们老百姓生活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处理好这些基本的消费保障,何以谈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呢?­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跟现在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第一,国家鼓励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本身就是对农业结构的一种削弱。现在中国农产品的供应基本上是由几个农业大省控制,其他省市呈倚靠关系。但由于农业经济利润低下,各省市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积极性不高,这直接影响着农业市场的供应量,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另外,其他省市对主生产区的过分依靠,忽略了自身基础农业的发展,这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品供需的风险。­

        第二,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大面积的农耕地被占,并且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实际劳动人口大量减少,耕地出现闲置现象。这些大趋势的变动,加倍增加了对市场农产品的需求,因为这部分流向城市的农村人口不再从事农产品的自给耕作或外销,而是转而向市场外购以满足基本需求。这一进一出,实际上是相当于双倍需求的增加。­

        第三,由主生产区大规模生产,然后通过便捷的高速公路销售到各个地区的形式本身就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油价、化肥等。虽然这种方法规模效益好、成本低,但它受到运输成本的制约因素也比较大,一旦油价上涨,运输成本增加,这些都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浮动。其次这些销售地区忽视自身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过分对外依靠,丧失了对农产品价格的话语权。­

        对于这些不足,有其外部环境的原因,也同样存在自身结构和制度的缺陷,以下我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首先,重要地区主导,其他省市补充。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市场农产品的供应更须得到保障。重要地区主导,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规模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重要地区应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提升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拓展农业经济发展的利润空间。其他省市自身基础农业的发展也应当得到充分重视,一方面可以缓解对主生产区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抵抗制约因素存在的未知风险,确保农产品的供应。­

        其次,整合农村生产,扩大规模,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农民收入的增加与流通加工企业获得的利润相比,其中间的差距就显而易见了。据我了解,农村人口外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所获的收入有限,农民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些的原因是由于产业链利润的分配不均匀。除农业大省外,大部分省市农村还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商品农业,生产农产品比较分散,缺乏规模,而流通加工企业对这些分散的农产品进行低价收购,通过加工处理,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再以市场价格卖出,这中间所产生的利润远远大于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所以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受益最大的还是流通加工企业。虽然国家给予补贴,但这对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还是很有限。对于这一点,政府应当正确扶持鼓励农民进行生产整合,延长农民产销链,扩大利润空间,从而在本质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虽然存在热钱的恶意炒作,但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并从根本上把它引向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