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成 本 化 解 再 探

[摘 要]关于成本化解问题,作者已发表四篇文章。作者计划在这四篇文章的基础上,对成本化解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着重讨论成本化解的一般概念、常规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公式表达和计算分析,由此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化解循环跃迁规律,并展望规律运行的社会前景。

[关键词]常规发展;转型发展;成本化解;循环链;计算;循环跃迁规律。

[作者简介]曾永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柳州市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广西柳州 545001

关于成本化解问题,笔者已写了四篇拙文。它们是:《成本化解初探》[1]、《组织生态初探》[2]、《农民工、时空差、政体特色与“中国发展之谜”——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3](以下简称《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和《中国转型发展的基本问题、突破口和成本化解载体——发展成本化解理论再探》[4](以下简称《发展成本化解理论再探》)。总结上述四篇拙文,笔者对经济社会发展及其成本化解有了新的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可区分为常规发展和转型发展两种类型,成本化解也可区分为常规发展成本化解和转型发展成本化解两种类型。就此说明,《成本化解初探》和《组织生态初探》探讨的是常规发展成本化解问题,《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和《发展成本化解理论再探》探讨的是转型发展成本化解问题。本文在上述四篇拙文的基础上,对成本化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着重讨论成本化解的一般概念、常规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公式表达和计算分析,最后给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化解循环跃迁规律并展望其前景。

一、成本化解一般概念

《成本化解初探》只是对经济社会常规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意识形态成本和新的生产成本这五类成本的生成、性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由此获得成本化解循环链,但是,并没有对“成本化解”这一概念本身进行界定;《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和《发展成本化解理论再探》,只是讨论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成本类型和成本化解机制,也没有对“成本化解”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显然,这是一个缺陷。因此,我们的成本化解再探,从成本化解概念的界定谈起。

效益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而成本则是效益的另一面,因此,“成本”是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对此,学界是熟知的,我们没有什么好说。不过,应当指出,以往经济学所谈论的“成本”,大多是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成本化解”与“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是不同的。因此,说明成本化解概念,关键是明确成本化解与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之间的区别。综合已发表的四篇拙文,二者的区别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是一种管理技术,就某项成本来说,管理控制好了它不发生,不加管理控制或管理控制不好它就发生,因此,通过管理控制减少的成本是因人因时而异的,并非一劳永逸。然而,成本化解不同。由《成本化解初探》和《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知,成本化解是由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生成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下,成本一旦被化解,就消解于无形,并且一劳永逸。

第二,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包括成本规避,成本规避是在交易对手之间进行,对某项成本来说,你规避了也就是你不承担,那么必然是对手承担(由此知,成本规避是“外部性”问题的根源),仅此而已,就社会全局来说,那项成本依然存在。由《成本化解初探》和《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知,成本化解是先进生产技术对落后生产技术竞争替代的结果,是优势组织制度对劣势组织制度竞争替代的结果,是先进意识形态对落后意识形态竞争替代的结果。这就是说,成本化解不包括成本规避,它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意识形态创新的结果,是技术和制度优化所使然,因而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第三,成本化解与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的区分,还可通过与生物生态的类比得到更为通俗的理解。稍作分析易知,生物的优胜劣汰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基于其生理构造的优胜劣汰,这是从“类”的角度来定义的;另一种是基于其病理变化的优胜劣汰,这是从“个体”角度来定义的。与此相类似,成本化解是从组织的生理构造角度来定义的,而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则是从组织的病理变化角度来定义的。应当指出,成本化解才是经济学应当研究的课题,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则是管理学研究的课题。以往经济学没有将成本化解与成本管理或成本控制区分开来,从而也不能将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分开来,这似乎是一个缺陷。

二、常规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

经济学重视量的分析,因此,我们必须给出成本化解概念量化的定义。在此说明,《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已经给出了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如前所述,《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探讨的是转型发展的成本化解,因此,所谓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也就是转型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本文本部分的任务是给出常规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

顾名思义,“转型发展的成本化解”属于“成本化解”;且,个别隐含一般;因此,借鉴转型发展的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我们不难给出常规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拙文《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给出的转型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写为

vw =vq-vp

且,

vq≥vw>0

式中,vq为发展成本发生额,vp为发展成本支付额,vw为发展成本化解额;式vw =vq-vp是发展成本化解额vw的解析式,式vq≥vw>0是发展成本化解额vw的取值限定式。

下面,我们以转型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为借鉴,给出常规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为此,首先要对常规发展成本化解过程进行分析。拙文《成本化解初探》探明,常规发展成本化解过程表现为一条成本化解循环链,写为:生产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分析易知,它有四个环节,其中,第一环节是:生产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第二环节是:(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第三环节是:(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第四环节是:生产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容易看出,每一个环节都有上下游两个节点,且上一环节的下游节点是下一环节的上游节点,这就是说,四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其整体构成一条链。此外,在诸多环节中,第四环节比较特殊,这里的原因仅在于“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而且“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之间是转化生成和层级替代关系,因而“上游过程所有成本”可归结为“生产成本”,因此,新的生产成本不是仅仅对“(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的替代,而是对原来的“生产成本”的替代。正因为此,第四环节必须写为“生产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而不能写为“(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显然,“生产成本”和“新的生产成本”都是生产成本,由此可知,从“生产成本”到“新的生产成本”构成成本化解过程的一次循环;逻辑上说,这种循环可以无穷次进行;正因为此,我们将其称之为“成本化解循环链”。

现在,我们可以给出常规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定义。由前面的分析知,环节是常规发展成本化解过程的基础,因此,对环节进行量化也就是对成本化解概念的量化。由前面的分析知,任一个环节都有上下游两个节点。例如,第一环节,“生产成本”是一个节点,因为其处于这一环节的上游,因之我们称为“上游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是另一个节点,因为其处于这一环节的下游,因之我们称为“下游成本”。其它环节莫不如此。由此,并且借鉴转型发展成本化解概念定义的形式和考虑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循环”特点,设v代表成本,q为上游下标,p为下游下标,w为成本化解下标,m标注环节数,n标注循环次数,δ代表一个足够大的自然数(有穷自然数),我们有

vwnm =vqnm-vpnm (1)

式中,

vwnm>0

n=1,2,3,…δ(δ是有穷自然数)

m=1,2,3,4

(1)式是成本化解循环链第n次循环第m环节的成本化解过程表达式,简称“环节表达式”。式中,vqnm代表成本化解循环链第n次循环第m环节的上游成本,vpnm代表成本化解循环链第n次循环第m环节的下游成本,vwnm代表成本化解循环链第n次循环第m环节的成本化解额。其中,式vwnm =vqnm-vpnm是常规发展成本化解额vwnm的解析式,式vwnm>0是常规发展成本化解额vwnm取值的限定式。如前所述,环节是常规发展成本化解过程的基础,因此,环节表达式也就是常规发展的成本化解概念定义式。因之,我们将(1)式,也称为“常规发展的成本化解概念定义式”。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将常规发展成本化解概念的定义式与转型发展的成本化解概念的定义式进行对比,由此把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容易看出,两个表达式的主符号和公式的形式是一致的,这表明二者有共性,这共性就是:两个表达式都是“成本化解”的表达;但是,两个表达式对主符号的解释和有些下标符号不同,这表明二者有区别,这区别就是:两个表达式刻画的“成本化解”所对应的过程不同,其中,一是常规发展的成本化解过程,一是转型发展的成本化解过程。

三、成本化解循环链及其公式表达

现在,我们在成本化解循环链的环节表达式的基础上,再给出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完整表达式。分析表明,给出完整表达式的关键,是导出成本化解循环链循环周转的转折表达式和成本化解循环链循环周转的趋势表达式。

先讨论成本化解循环链循环周转的转折表达式。前面说过,在成本化解循环链的诸多环节中,第四环节比较特殊,写为:生产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且,很显然,“生产成本”和“新的生产成本”都是生产成本,因此,从“生产成本”到“新的生产成本”构成成本化解循环链的一次循环。这就是说,成本化解循环链上一次(第n-1次)循环第四(m=4)环节的下游成本,就是下一次(第n次)循环第一(m=1)环节的上游成本。亦即有

vp(n-1)4 = vqn1 (2)

(2)式是成本化解循环链循环周转的转折表达式,简称“转折表达式”。该式的意义是:当成本化解循环链第n-1次循环达到m=4环节,那么,这一环节的下游成本vp(n-1)4就是第n次循环m=1环节上游成本vqn1。也就是说,当m=4时,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循环回到链的起点,从而开始新的循环。

再讨论成本化解循环链循环周转趋势表达式。由(1)式和(2)式,可以推出下式

vq11>vq21…vq(n-1)1>vqn1…vqδ1=0 (3)

(3)式是成本化解循环链循环周转的趋势表达式,简称“趋势表达式”。全式的意义是:成本化解循环链每循环一周(亦即从vq(n-1)1到vqn1),都将一劳永逸地化解一部分成本(亦即有vq(n-1)1>vqn1);当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循环次数达到一个足够大的自然数δ,经济过程的成本vqδ1等于0。

应当指出,上面由(1)式和(2)式直接给出(3)式,其中的过程并不清晰,因此需要给出证明。下面给出(3)式的证明。

证:(2)式,即

vp(n-1)4 = vqn1

此外,(1)式中的

vwnm =vqnm-vpnm

亦即

vqnm =vpnm+vwnm

且,因为

vwnm>0

因此有

vqnm>vpnm

亦即

Vq(n—1)1>vp(n-1)4 (4)

(4)式的意义是:成本化解循环链第n-1次循环,其第m=1环节上游成本Vq(n—1)1大于其第m=4环节下游成本vp(n-1)4

联合(2)式和(4)式,我们有

vq(n-1)1>vqn1 (5)

(5)式是(3)式的通项,由此证明(3)式前半式即

vq11>vq21…vq(n-1)1>vqn1 (6)

成立。

容易看出,(6)式是一个数值系列,其中后一项数值严格小于前一项数值,这表明随着成本化解循环链不断循环周转,经济过程的成本在不断降低;且,δ是一个足够大的自然数;因此,我们有

vq11>vq21…vq(n-1)1>vqn1…vqδ1=0

即(3)式成立。证毕。

综合(1)(2)(3)式,我们就获得了成本化解循环链完整的公式表达,写为:

vwnm = vqnm - vpnm (1)

vp(n-1)4 = vqn1 (2)

vq11>vq21…vq(n-1)1>vqn1…vqδ1=0 (3)

式中,

vwnm>0

n=1,2,3,…δ(δ是有穷自然数)

m=1,2,3,4

上面的公式组,称之为“成本化解循环链表达式”。

四、成本化解循环链公式的计算分析

给出一个经济过程的公式表达,其目的是对这一过程进行量的计算。那么,成本化解循环链表达式能否计算?我们有必要对此作出分析。

关于此,我们有如下结论:第一,(1)式可导出四个特例,其中前三个特例不可单独计算;第二,由(1)式导出的第四个特例可以单独计算;第三,由(1)式导出的前三个特例所构成的系统可以进行边际计算;第四,(3)式可以计算。下面分别讨论。

1、(1)式的前三个特例不可单独计算

设分析的对象为成本化解循环链任一相连的两次循环;不妨将其中的第一次循环设为第n-1次循环,第二次循环设为第n次循环。

我们的讨论从第n-1次循环第m=1环节开始。第m=1环节写为:生产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由此并(1)式,我们有

vw(n-1)1=vq(n-1)1-vp(n-1)1 (7)

(7)式是第n-1次循环第m=1环节成本化解过程表达式,它是(1)式的一个特例,称为“第一特例”。式中,vw(n-1)1是该环节成本化解额,vq(n-1)1是该环节上游成本,vp(n-1)1是该环节下游成本。

提请注意,这里

vp(n-1)1≠交易成本 (8)

这是因为,该环节下游成本vp(n-1)1不仅有交易成本(它是“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而生成的替代成本),而且还有没有被化解的部分生产成本(因为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而不是全部生产成本)。因此有

vp(n-1)1=交易成本+没有被化解的部分生产成本 (9)

由此知,该环节的成本化解额,实际只能表为

vw(n-1)1=分工协作化解的部分生产成本-交易成本 (10)

由此可知,要计算(1)式的第一特例亦即m=1环节的成本化解额,必须做到两个区分:第一,将生产成本区分为“分工协作化解的部分生产成本”与“没有被化解的部分生产成本”;第二,区分出“分工协作化解的部分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

上面只是对m=1环节所进行的分析。成本化解循环链前三个环节还有第二(m=2)和第三(m=3)两个环节。

如前所述,m=2环节写为:(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由此并(1)式,我们有

vw(n-1)2=vq(n-1)2-vp(n-1)2 (11)

(11)式是第n-1次循环第m=2环节成本化解过程表达式,它也是(1)式的一个特例,称为“第二特例”。式中,vw(n-1)2是该环节成本化解额,vq(n-1)2是该环节上游成本,vp(n-1)2是该环节下游成本。

同样,这里

vp(n-1)2≠管理成本 (12)

因为,该环节下游成本vp(n-1)2不仅有管理成本(它是“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生成的替代成本),而且还有“没有被化解的部分交易成本”(因为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而不是全部交易成本),因此有

vp(n-1)2=管理成本+没有被化解的部分交易成本 (13)

由此知,该环节的成本化解额,实际只能表为

vw(n-1)2=交易组织化解的部分交易成本-管理成本 (14)

由此可知,要计算(1)式的第二特例亦即m=2环节的成本化解额,也必须做到两个区分:第一,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交易组织化解的部分交易成本”与“没有被化解的部分交易成本”;第二,区分出“交易组织化解的部分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

如前所述,m=3环节写为:(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由此并(1)式,我们有

vw(n-1)3=vq(n-1)3-vp(n-1)3 (15)

(15)式是第n-1次循环第m=3环节成本化解过程表达式,它也是(1)式的一个特例,称为“第三特例”。式中,vw(n-1)3是该环节成本化解额,vq(n-1)3是该环节上游成本,vp(n-1)3是该环节下游成本。

同样,这里

vp(n-1)3≠意识形态成本 (16)

因为,该环节下游成本vp(n-1)3不仅有意识形态成本(它是“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而生成的替代成本),而且还有“没有被化解的部分管理成本”(因为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而不是全部管理成本),因此有

vp(n-1)3=意识形态成本+没有被化解的部分管理成本 (17)

由此知,该环节的成本化解额,实际只能表为

vw(n-1)3=意识形态化解的部分管理成本-意识形态成本 (18)

由此可知,要计算(1)式的第三特例亦即m=3环节的成本化解额,同样必须做到两个区分:第一,将管理成本区分为“意识形态化解的部分管理成本”与“没有被化解的部分管理成本”;第二,区分出“意识形态化解的部分管理成本”与“意识形态成本”。

显然,在实践中,要做到上述“两个区分”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困难不仅在于“两个区分”。前面说到,成本化解循环链的环节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上下游两个节点,且上一环节的下游节点就是下一环节的上游节点。这就是说,m=1环节的下游成本vp(n-1)1的确定,依赖于m=2环节的下游成本vp(n-1)2的确定;而m=2环节的下游成本vp(n-1)2的确定,又依赖于m=3环节的下游成本vp(n-1)3的确定。由此可见,即使能够做到上述“两个区分”,单单是某一个环节的成本化解额,也仍然不能进行计算。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得出结论:由(1)式单独计算某一环节的成本化解额,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2、(1)式第四个特例可以计算

如前所述,m=4环节写为:生产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由此并(1)式,我们有

vw(n-1)4, =vq(n-1)1- vp(n-1)4 (19)

(19)式是第n-1次循环第m=4环节成本化解过程表达式,它是(1)式的一个特例,称为“第四特例”。式中,vw(n-1)4是该环节成本化解额,vq(n-1)1是该环节上游成本,vp(n-1)4是该环节下游成本。

前面分析过,当m=4,我们有

vp(n-1)4 = vqn1

即(2)式(转折表达式)。于是,(19)式也可写为

vw(n-1)4= vq(n-1)1- vqn1 (20)

(20)式是由(2)式对(19)式的重新表述。也就是说,(19)式与(20)式是等价的表达式。

现在再来考察(20)式。(20)式的上游成本vq(n-1)1是第n-1次循环的生产成本,下游成本vqn1是第n次循环的生产成本(相对第n-1次循环的生产成本来说是新的生产成本)。两种成本都是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就是产品(使用价值)的成本价格。由此可知,(20)式表达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第n-1次循环与第n次循环),亦即在不同技术、制度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使用价值)的成本差额(成本化解额);它等于同种产品第n-1次循环的成本价格减去第n次循环的成本价格。显然,产品的成本价格是可计算的,因而有结论:(1)式第四个特例是可计算的。

如前所述,m=4环节写为:生产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显然,它可以视为成本化解循环链全链的简化表述,亦即“生产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的简写,就此来说,m=4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成本化解循环链全链。因此,我们证明(1)式第四个特例亦即m=4环节可以单独计算,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成本化解循环链具有可计算的属性。

但是,应当强调,m=4环节只是成本化解循环链全链的简化表达,而不是成本化解循环链全链的完整表达;也就是说,不能由(20)式得出如下理解:社会经济的现实过程可以从第n-1次循环的生产成本直接跳到第n次循环的生产成本。因为,在现实中,从第n-1次循环的生产成本到第n次循环的生产成本的过程,代表着生产设备(机器)的升级换代和生产技术更新,其中必须经过社会分工的变革,因而管理制度的变革,甚至意识形态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拙文《成本化解初探》表明“机器物化人类组织”,因此,一般来说,没有人类组织的演化发育,新机器的制造是不可能(或极其困难)的;然而,人类组织的演化则涉及分工、管理、意识形态的演化。因此,成本化解循环链前三个环节的存在,是实现m=4环节的基础和条件。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不会遗漏其中隐含的信息。

3、由(1)式导出的前三个特例所构成的系统可以进行边际计算

这里有两个名词,即“由(1)式导出的前三个特例所构成的系统”和“边际计算”。其中“边际计算”,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运算工具,经济学家们是熟知的,在此用不着解释。需要解释的是“由(1)式导出的前三个特例所构成的系统”。由前面的讨论知,所谓由(1)式导出的前三个特例,实际就是成本化解循环链前三个环节的公式表达。如前所述,成本化解循环链前三个环节分别写为:生产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前面说过,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因此,所谓前三个环节所构成的系统,指的就是:生产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这一环环相扣的整体过程。笔者相信这一整体过程可以给出公式表达(笔者因为数学知识有限,未能给出公式表达),这一公式表达就是由(1)式导出的前三个特例所构成的系统。

现在再讨论“由(1)式导出的前三个特例所构成的系统可以进行边际计算”这一命题。前面说到,因为成本化解循环链前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因而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化解额不可单独计算。但是,对这三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体过程就不同了。在现实中,即使不更换设备(机器不更新),但交易方式、管理制度和意识形态这三项中任一项改进,都可能导致生产体系的成本变动。于是,有结论:如果由(1)式导出的前三个特例所构成的系统能够给出公式表达,那么,这一公式有可能进行边际计算。

4、(3)式可以计算

(3)式写为

vq11>vq21…vq(n-1)1>vqn1…vqδ1=0

可以证明,此式是可计算的。

证:由(20)式,即

vw(n-1)4= vq(n-1)1- vqn1

vq(n-1)1= vqn1+ vw(n-1)4

此外,由(1)式中的附式,即

vwnm>0

就此题来说,亦即

vw(n-1)4>0

由此知

vq(n-1)1> vqn1 (21)

前面已证,(20)式可计算。显然,(21)式中的两个项即vq(n-1)1和vqn1,就是(20)式中的两个项,因此,如果(20)式可计算,那么(21)式也可计算。然而,(21)式就是(3)式的通项;也就是说,如果(21)式可计算,那么,(3)式的任一具体项都可计算。因此,(3)式是可计算的。证毕。

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化解循环跃迁规律及其前景展望

由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获得一条重要规律,那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化解循环跃迁规律。这里,所谓成本化解循环,指的就是成本化解循环链的运动过程;所谓跃迁,指经济社会形态的跃迁(从相对落后状态进到相对先进状态)。

由本文的讨论,我们不难证明上述规律。如前所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存在一条成本化解循环链,写为:生产成本→(分工协作化解部分生产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交易组织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意识形态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识形态成本→(机器化解上游过程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产成本。容易看出,成本化解循环链每循环一周,生产新机器的成本(新的生产成本)将替代该循环周期中的所有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从而社会经济成本将一劳永逸地降低一部分。显然,这一过程隐含如下信息: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循环周转以新机器替换旧机器为节点,也就是说,成本化解循环链每循环一周,新机器将替换旧机器;显然,新机器替换旧机器必将引起社会分工、社会组织制度、甚至意识形态发生改变,亦即在新机器条件下将生成新的社会分工、新的组织生态、新的意识形态,从而经济社会跃迁到一个新台阶。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化解循环跃迁规律,意即:经济社会随着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循环周转而不断跃迁。其实,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到奴隶社会、再进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在一些国家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这一规律的结果。

那么,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经济社会最终将会走向怎样的状态?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获得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公式表达如下:

vwnm = vqnm - vpnm (1)

vp(n-1)4 = vqn1 (2)

vq11>vq21…vq(n-1)1>vqn1…vqδ1=0 (3)

式中,

vwnm>0

n=1,2,3,…δ(δ是有穷自然数)

m=1,2,3,4

前面说过,其中的(3)是“趋势表达式”;式中,vqδ1刻画的是:当成本化解循环链循环周转达到δ次时社会的经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的)成本额;且,vqδ1=0意即社会的经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的)成本等于零。

那么,社会的经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的)成本等于零,意味着什么?显然,经济成本归根结蒂是人的劳动;由此可知,社会的经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的)成本等于零,意即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中没有人的劳动。那么,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中没有人的劳动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拙文《共产主义社会新议》[5],由历史唯物论关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基础的原理为指导,通过对迂回生产发展过程的研究,给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定义如下: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社会,其根本标志是社会已经创造了一整套原则上不需要人直接参与的全自动化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体系。这就是说,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中没有人的劳动,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十几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拙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性再证明》[6]。该文证明,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即原则上不需要人直接参加的、全自动化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独有生存方式——迂回生产发展的逻辑趋势,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达到这种结果的必由之路。但是,那还只是文字表达的抽象证明,还不是量化公式表达的具体证明。现在本文证明,由成本化解循环链的循环周转,最终将达到vqδ1=0的社会形态——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的成本状态。由此,可以说,我们已给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性量化公式表达的更为具体的证明。

参考文献:

[1]曾永寿.成本化解初探[J].广西南宁: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5).

[2]曾永寿.组织生态初探[J].广西南宁: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9).

[3]曾永寿.农民工、时空差、政体特色与“中国发展之谜”——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J].广西南宁: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5).

[4]曾永寿.中国转型发展的基本问题、突破口和成本化解载体——发展成本化解理论再探[J].广西南宁: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8).

[5]曾永寿.共产主义社会新议[A].曾永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议[C].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6]曾永寿.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性再证明[J].广西南宁:广西社会科学,1998(2).

(成文时间:2011年7月12日)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