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不应救欧洲—兼谈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不应救欧洲—兼谈中国经济转型

 

该不该参与欧洲的救市,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中国现在GDP总量世界第二,国家资金充足,购买欧洲债券既可以优化资产组合,又可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

笔者认为,中国不应救欧洲。

欧洲债券并非优质资产,而是垃圾资产。就欧元区国家本身而言,对于是否援助,如何援助希腊都无法尽快达成统一。即使方案勉强通过,以德国这个欧共体的发起国为代表的资助国家,对希腊政府提出极苛刻的政治要求作为援助条件,激起希腊人的强烈不满,将德国比作二战的纳粹德国。问题的原因和实质是,德国解希腊之急,根本不是资本投资行为,完全是来自政治的考量。欧元区德债务问题,从希腊开始发酵,然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国债问题也先后浮出水面。而且欧元区危机似乎已蔓延到经济实力最强大的的德国:德国11月23号的10年期国债需求疲软,显示市场对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元区越来越失望。去欧洲救市,风险极大,结局将是一次血本无归的豪赌。

中国依然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0年的中国人均GDP排名95位,远远落后于欧元区国家。甚至落后于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克罗地亚,塞尔维亚!2008年,我的一个朋友去西班牙玩,回来给我讲那里的人下午三点就下班,然后就是去酒吧,沙滩享受生活了。欧洲人能如此享受生活,主要是因为极高的社会福利。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政府应该出台并适时地不断改进相应的政策提高社会福利,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促进内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这些,都需要巨大的国家财政支持。穷人借钱给富人,让富人继续富生活,而自己勒紧裤腰继续过穷日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背道而驰。

中国自己的发展仍然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持。中国经济的已经到了必须实现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刻,必须要有大量的资本支持。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中国生产要素的分布特点是资本稀缺,劳动力丰富低廉,利用这个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确是合理适时的经济选择。多年以来,外贸占GDP的比重一直很高,维持在50%左右。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凸显颓势。首先,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保持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愈发困难,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又再打压本已狭小的利润空间。近期东莞大量厂家的倒闭足以说明这一点。另外,世界经济的低迷,尤其欧美的经济困劲会使其对外需求大幅萎缩。第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般技术含量低,产业容易向低劳动力成本的地区转移,周边国家如越南等可以凭借更廉价的劳动力与中国竞争。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效的发展,中国经济活动必须向产业链的高端移动。而高端产业的特点是资本密集型,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是一条必经之路,要成功地实现这样转型,必须有大量的资本支持。同样重要的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讲,中国要努力促进内需,以内需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又一个引擎。要充分开发和培养国内市场,促进内需,就要让老百姓放心并加大消费。为此,国家就要在公共财政方面有所作为,努力弥补市场缺失,合理分配资源,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没有相当的财政实力支持,提高还改善公共财政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中国并没有足够的闲钱去欧洲救市。

从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开始,中国力保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整个世界受益,没有滑向二次衰退。保证发展自己的同时,为世界作出符合自己实力的贡献,才是明智的选择,而且能得到真诚的尊重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