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路径

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路径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导读

苏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100871)

经济快速发展是落后国家的梦想。自从二战结束以后,在经济上赶上发达国家就成为经济落后国家的主要目的。围绕经济发展,出现了两波理论。第一波理论二战后很流行,这个理论是典型的结构主义理论。那时,人们发现,发达国家的典型特征就是重工业发达,因此,优先发展重工业就成为落后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但这一思路失败了。原因很简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这些落后国家缺乏的恰恰就是资金。大量的资金被投入重工业,挤占了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该国的重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无法自主生存,另一方面,这些产业能够吸纳的劳动力太少,导致严重的就业问题。这样,本来可以迅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缺乏资金甚至由于政府不鼓励而不能发展,政府优先发展的重工业又没有自生能力,不可能持续发展,结果导致了经济的巨大失败。中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经济发展的第二波理论吸收了第一波理论的一些经验教训。这一波理论看到了第一波经济发展理论的失败,但错误地认为政府干预过多是导致这种失败的原因,因此强调市场的力量,这就形成了有名的“华盛顿共识”。这一共识以削弱政府干预,强调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为特征,由此掀起了市场化浪潮。这一理论也失败了,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经济发展的精髓,对政府作用的认识不对也不足。

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是经济发展理论的第三波。这一波理论深入分析了经济发展史和经济发展学说史,根据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个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可实际操作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体系,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行动指南。

新结构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一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的最优产业结构是由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要素相对价格体系,而这个要素价格体系就是企业运营的环境,企业根据这些要素价格信号来决定生产什么以及怎么生产。比如,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劳动力的价格显然会相对较便宜,所以此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就具有成本优势;而在一个资本密集型的经济中,劳动力相对较贵,资本相对较便宜,因此,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就具有成本优势。要想让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个国家就应该采取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往往是比较穷的,资金稀缺,劳动力相对富裕,因此发展中国家就应该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该国的人均收入逐渐增加,要素禀赋结构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资金变得越来越富裕,因此,其最优的产业结构也就发生了变化,该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也就应该随之发生调整。因此,结构转换就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问题是,该调整该由企业在市场的引导下进行,还是由政府强力推行,比如通过国有企业等等?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市场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应该有私人企业通过各种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新的、有前景的产业,但政府也能起到便利私人企业识别和进入这些产业的作用。这就引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体系: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

一个国家的最优产业结构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应该发展的产业应该符合该国的“潜在”比较优势;那么一个国家在哪些产业可能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呢?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好在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可以模仿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产业结构。怎么模仿和借鉴呢?为此,新结构经济学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提出了一个包含6个步骤的产业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程序:第一步,选择目标国。找到一些跟本国具有相似的比较优势,且其人均收入比本国高1到3倍的国家,这些国家就是该国可以模仿和借鉴的目标国。第二步,选择目标产业。在第一步选出的国家中,挑选这些国家高速发展了20年左右的产业,这些产业就是该国可能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在目标国中高速发展了20多年,这些国家的工资水平应该已经很高,不适合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转移出去。因此,该国就很有希望成为这些产业的接收国。第三步,检查国内产业的发展,看看国内有没有一些私人企业已经进入了这些产业。如果有,这是非常珍贵的信息,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已经识别出了应该发展的产业。因此,政府要做的,就是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包括软、硬基础设施的提供和其他政策的扶持,降低交易成本。政府也可以设法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把国外的夕阳产业接收过来,这样识别的任务就由外国企业完成了,节约了本国的成本。第四步,扶持本国全新产业。在第一步识别出来的那些产业之外,本国的一些企业可能在别的产业已经取得了发展,政府应对这些产业予以扶持。第五步,降低交易成本。在软、硬基础设施欠佳的发展中国家,交易成本较高,不适合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针对目标产业进行局部性改善,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比如建设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在这些区内,提供适当的基础设施,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和因势利导型制度安排。第六步,对外部性进行补偿。经济发展和结构转换是一个探索和试错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企业进行的,但企业进行这些尝试是要付出成本的,但它们不管成败,都对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这就是一种正的外部性。政府应该对这种外部性予以补偿,以鼓励私人企业进行探索。

通过这六个步骤,一个发展中国家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因势利导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帮助私人企业识别有前途的产业。其次,政府应该改善软、硬基础设施,或者协调私人企业的这些投资行为,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往往不是单个企业做得到的事情,需要政府投资或协调。第三,政府应该采取其他优惠政策或扶持措施,改善制度安排,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便利企业运营。第四,政府应该对外部性予以补偿。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市场应该起到主导性作用,但是政府也不可缺少。

总之,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很有逻辑性和说服力的表明,穷国是可以赶上富国的,但必须遵循正确的战略。这一正确的战略应该以该国的现有和潜在比较优势为基础,发展符合本国的比较优势的产业,并随着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应该在降低交易成本、识别有前景的产业、便利企业发展、补偿外部性方面发挥因势利导作用。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