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新时期中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研究

黄群慧 余菁 王欣博 邵婧婷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的员工持股计划最初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小型国企的股份合作制改造,具有自发性的特点。这段时期的员工持股主要是通过向企业法人和内部员工定向募集股份的方式,将企业的部分资产合法地转化为员工共同所有。19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一轮改革的热潮,企业股份化逐步成为改革的主流。员工持股计划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逐步扩展到许多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但是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启动,“内部员工股”的投机倾向凸显出来,员工购股、持股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公司上市后抛售股票获取溢价收益。为了维护股份制的公平公正,国家体改委于1994年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审批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并重申停止审批和发行内部职工股的通知》。通知不再允许公司实施定向募集,公司发行股票需遵照国家下发的发行额度并向社会公开发行。在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票额度中,可以拿出10%左右的股份供公司内部员工认购。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仿照国外经验启动了对公司员工,特别是公司管理层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允许公司的核心管理层融资购股,分享产权收益。这时候的员工持股从本意是要惠及一般员工(包括管理层)的制度设计逐步偏向了被管理层操控,成为其敛财工具的一种制度扭曲。

随着管理层持股数量的日益增大,普通员工的持股数量被不断挤压,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逐步突显。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这一问题在金融领域更显严重,引发了强烈的社会不满。为了规范金融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保监会和财政部分别于2008年底下发通知叫停员工持股制度的实施。

在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有关员工持股的议题再一次被明确提出,即“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预示着员工持股势必将成为未来国资改革的亮点之一。

员工持股计划在中国将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数次的政策性调整和干预,如今再次“朝花夕拾”就应该“拾”出新意,克服以前出现过的问题,规避以前走过的弯路。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为中国全面推行员工持股,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政策性建议。

... 

新时期中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ocx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