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那些梯若尔告诉中国食品安全的

结合梯若尔的理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在于,它使消费者更了解企业的个体声誉,使个体声誉机制更能发挥作用,从而使消费者摆脱对信任品市场中集体声誉的依赖。这样,一些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也不会―传染‖到其他企业,行业―潜规则‖无法蔓延,最终打破消费者不信任,企业不诚信的恶性循环。

梯若尔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市场结构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他在文中提到,竞争很有可能损害到高质量产品的利润,从而影响到集体声誉给企业带来的―红利‖,因此不利于维护行业的集体声誉。类似的观点也在国内最新的一些研究中得到印证。例如,笔者与莫家颖、龚强所著的《扶持龙头企业能否提高食品安全?》以及李三希和张廷翰所著的《竞争与食品安全:理论与政策分析》均指出我国现阶段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更有利于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文件》强调―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2因此,梯若尔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为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导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以上提到的梯若尔的研究,在他建立的浩瀚体系中可谓沧海一粟。梯若尔在其他方面的贡献也可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新的启示。例如,他对公司理论的研究提出交易双方可以通过设计一套激励相容机制来减少不完全合约产生的交易成本,从而提升交易的效率(具体可参考Holmstrom and Tirole, 1991; Maskin and Tirole, 1999)。这些研究可以给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间如何控制质量、激励生产提供参考。另外,近期的一些研究中对各种市场集体组织(joint market alliance)的考察(例如,与Rey合著的“Financing and access in cooperatives”一文中对合作社的研究,与Lerner合著的“Efficient forum shopping”中对标准设定组织的研究)也可为我国利用市场机制发展新型的组织协作形式、提升行业集体声誉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总之,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加重处罚外,还存在着许多依靠市场、社会和政府间相互协作的解决机制。这是梯若尔的研究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启示。

梯若尔曾多次到访中国。每次被问及最多的自然是他对中国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的看法。他的开场白往往很谦逊:"我的中国知识很少,不是中国问题的专家。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了解实际情况再做出分析。" 有人说,梯若尔作为经济学大师既是很多领域的开创者,又是终结者。因为他已经把许多问题都研究得无比透彻的,让人无从拓展。然而,现实社会的纷繁复杂又岂能是一两套理论能说得清呢?梯若尔的谦逊,不仅揭示了经济学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更鼓舞着后辈运用他开创的经典去阐释现实问题的种种玄机,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最后,作为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后辈之一,我想用一句学友的话自勉:“―能够穷尽一生来搞懂梯若尔,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原标题:《诺贝尔经济学家给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启示》)

作者:余建宇,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