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女司机”更不安全吗?

3月1日下午,深圳宝安机场离港平台发生车祸,一辆红色奔驰在转弯处失控,撞向路边人群,起事故造成9人死亡,23人受伤。与女司机同车的男友介绍,事发时后方车辆连续鸣笛,让她高度紧张,驾驶失控。撞击之后,肇事者下车去救一个挂在高架桥边上的人,但两人都坠桥身亡。

女司机造成的交通事故总是更有传播性,人们在为悲剧惋惜的同时,总会把女司机作为一个不安全的标签,认为她们在开车这件事情上不如男性,但是,刻板印象之外,性别真的影响驾驶安全吗?

男性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男性似乎是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2010年,约旦大学的学者Adli H. Al-Balbissi围绕“性别是否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的一系列结论。

研究首先按照收入水平,选择了高、中、低三个地区,再选取这三个地区在1997、1998、1999三个连续自然年的交通事故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在连续三年间,每千名驾驶员中发生事故的比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其比例为女性比例的三到四倍。

为了使结论更加完整,研究考虑到了行驶里程这一变量,因为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情况是女性虽然拥有驾驶证,在统计意义上被认为是“驾驶员”,但实际上很少驾驶甚至并不驾驶。一位通过了驾驶资格考试,但从不驾车上路,只是把驾驶证放入皮包里的女性,显然不会发生任何事故,而其对降低女司机事故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有必要引入里程数这一变量,消除女司机可能相对驾驶里程较少对结论造成的影响:

每千名驾驶员在每万公里的事故数这一指标中,依然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差异比例较引入里程数变量之前有所降低,但依然是女性的两到三倍。

到此结论似乎已经很完整了,但研究人员并不满足,考虑到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公交、出租车等)事故,而公共交通工具所雇佣的驾驶员一般为男性,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男司机女乘务员的常见公交车配置,因此公共交通工具驾驶员的性别分布更为偏向男性,也有可能影响结论的准确性,于是研究人员进一步在数据中剔除了公共交通工具的事故,得到了再一次修正的结果:

在公共交通工具事故数据被剔除后,每千名驾驶员中的事故数,男性依然高于女性,平均在1.7倍左右。至此,Adli H. Al-Balbissi谨慎地提出了观点,从统计数据来看,男驾驶员比女驾驶员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年龄小的驾驶员更危险?

依据统计样本不同以及相关概念定义不同,男女究竟在开车这件事上谁更适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有着各不相同的结论,不仅仅是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都被当作过研究对象。Adli H. Al-Balbissi梳理了这些研究,并将其结论按照是否与自己的结论相同,进行了分类:

不难发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没形成过什么“统一意见”,既然大家的样本都可能不全,定义方式都可能不科学,得到的结论最后也只能“仅供参考”,不妨让我们任性一次,按照最原始的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看看这些研究中哪些观点看起来更可信:

首先是不存在争议的观点(所有研究成果皆支持):事故率与驾驶员年龄存在函数关系、年轻的驾驶员更容易出事故、女性驾驶员的态度更负责。

然后是相对偏向某一结论的观点(大多数研究成果支持,少数反对):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交通事故、两性驾驶员在态度和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

最后是争议性较大的观点(支持与反对的研究数量差别不大):性别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存在显著关系、男性驾驶员造成的交通事故更加严重。

这样的对比已经让人眩晕了,我们来以此总结下,看看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说明什么:年轻的驾驶员可能更危险。

应激环境下女性反应不如男性积极?

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另一个思路是在模拟系统上来做实验,长安大学的两位学者做了这样一个仿真实验,他们在一个驾驶应激模拟系统上模拟了不同的应激场景,分别是高速公路、城市、农村、山路、夜晚和雪天,覆盖了大部分可能出现交通事故的应激场景,用心理生理记录仪来记录男司机和女司机在应激场景下的心率。

他们得出了几点结论:有一些场景里,男女的应激反应没什么明显差异,比如说视距不良、前车急刹车。但是也有一些场景,女司机的表现就不如男司机了,性别差异在行人突然横穿马路的应激场景里是更大的,女司机所需训练次数是男司机的二倍。

根据这个研究,女司机在面对突发情况情绪更不稳定,出现横穿马路的行人也可能会让她们乱了阵脚,在中国混合交通的状况下,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经常混杂在一起,对于女司机来说,可能是一个难度更大的环境。

(责任编辑邮箱:zhouhz@efnchina.co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