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1986年孙冶方奖获奖学者

  陈锡文,男,祖籍江苏丹阳,1950年7月生于上海市。1966年夏在上海初中毕业, 恰逢“文革”爆发。1968年9月,由上海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在生产连队当农工、文书,后任营部书记、团政治处、师政治部理论教育和新闻干事。1978年恢复高考后,从黑龙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就读。在校期间,开始参加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关于农村改革的调查研究活动。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副组长。1985年7月,随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建制划归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先后任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副组长、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0年7月,随机构调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任农村发展研究部副部长、部长、研究员、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4年6月,被抽调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仍保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2000年11月起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委理事、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监事,以及《中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问题》等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委员等。
  1984年因与人合著《农村经济改革的系统考察》、1986年因与人合著《国民经济 新成长阶段与农村发展》、1988年因主持并执笔完成《农村经济改革的中期纲要》, 先后三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三等奖。


主要作品: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考察》,1984年,合著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期规划》,1987年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 1993年
  《中国经济转轨二十年: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1999年
  《半个世纪的中国农业》,1999年,合著
  《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2000年,合著

姓  名:赵人伟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33年3月
职  称:研究员
研究领域:收入分配、体制转型、模式比较等
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历:
  赵人伟(1933——),男,浙江金华人。1953年毕业于浙江金华中学,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
  1957-1961年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62-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9-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85年7月-1988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10月-1991年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研究》杂志主编。
  1982年1月-1984年2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做访问学者,1992年8月-1993年3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UCR)做访问学者。1996年4月-1996年8月在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做访问学者,1997年5月-1997年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做访问学者。1986至今,任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1990—1993任中国港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因计划和市场问题的研究获198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因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获1986年和199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自1995年以来,曾被列入美国的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主要作品: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同刘国光合作),《经济研究》1979年第5期。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机制》,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优越性》,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我国计划和市场问题讨论述评》,《经济研究资料》1985年第4期。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不同模式的划分问题——对外国经济学家的几种不同划分法的初步介绍和评论》,《经济学动态》1980年第6期。
  《布鲁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理论》,《外国经济学讲座》第3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布鲁斯著、赵人伟译。
  《社会主义经济的各种体制——历史的经验和理论的构想》,载荣敬本、赵人伟、吴敬琏编:《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问题论著选辑》,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我国原来属于什么经济模式?》、《我国应该选择什么经济模式?》(同荣敬本合作),《经济学动态》1982年第2、3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总体设想》,载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若干变化趋势》,《经济研究》1985年第3期。
  “The Trend of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Worker’s Inco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England, Special Issue, Vol.18, Numbers 8/9/10, 1991.
  “Two Contrasting Phenomena in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England, September, 1990.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China”(Editor and Author), Edited with Keith Griffin, The Macmillan Press, London, 1993; US edition: St. Martin’s Press, 1993.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编者兼作者),同格里芬、朱玲、李实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编者兼作者),同李实、李思勤合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Editor and Author), Edited with Carl and Li Shi, M.E.Sharpe, New York, London, 200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双重体制问题》,《经济研究》1986年第6期。
  “The Dual Pricing System in China’s Industry”, with Wu Jingli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USA, November, 1987.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实物化倾向》(同陈东琪、王忠民合作),《经济研究》1989年第4期。
  《对我国经济改革二十年的若干思考——特点、经验教训和面临的挑战》,《社会经济体制比较》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9期摘要转载。此文的英文修改稿在澳大利亚发表: “Review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Features, Experiences and Changes”,
  “China Twenty Years of Reform”,Edited by Ross Garnaut & Ligang Song,
   Asia Pacific Press, Canberra, 1999.
  《总结省域经济转型经验的有益探索》,《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