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1997年安子介奖获奖学者

  刘光溪博士43万字的博士论文《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加上7万字的英文摘要,重达6公斤。共用去33根圆珠笔芯。在这部大作里,刘光溪指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动态过程中,是互补性竞争关系,两者之间的互补和竞争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促进发展,最终“趋向融合”,较早提出了“双赢”的经济合作与调和理念,从实践和理论上批驳了国际官商学各界流行的陈见——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互不相容的“彼消此长”论。此论一出就在1996年3月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研讨会上得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代表的广泛支持。该论文1996年9月出版后,荣获1997年度中国经贸研究最高奖——“安子介优秀著作一等奖”,为我国积极参与APEC合作与尽快启动复关谈判提出了重要的政策思路。

 

刘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 
教育背景
1985年,理学学士,沈阳药科大学制药系化学制药专业;
1988年,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1999年,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1年,博士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工作经历
2001年2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
1988年 1996年: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
2000年4月:赴英国SUSSEX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教学领域
管理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
研究方向
创业管理、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
发表与出版
专著:《技术合约与交易费用》,18万字,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 参编:
(1)《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厉以宁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4万字。
(2)《如何进行企业重组与并购》,曹凤岐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4万字。
3.译著:
(1)《管理学教程》,总译校,60万字,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独译,56万字,Alphar Chiang 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
(3)《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Hal R. Varian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合译;
(4)《经济计量分析》,William Greene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4.主要论文
“国际市场中的利益分配与我国的对外竞争战略”,《国际贸易问题》,1993.7。
“利用外资对中国药业的影响”,《国际贸易》,1994.2。
“开放与二元结构条件下的医药工业发展战略”,《管理世界》,1994.3。
“预期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科研管理》,1996.2
“合作创新中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科研管理》,1998.5
“中国实施AIJ的利弊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1。
“中国参与AIJ国际合作的前提与基本策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1。
“中国技术市场的形成、发展与运行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5。
“中国环境技术市场初步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8。
“并购重组与投资银行”,《国有资产管理》,1998.8。
“取消信贷规模管理,宏观调控会出现真空吗?”,《中国证券报》,1998.1.8。
“资本运营的条件及风险”,《中国证券报》,1998.2.20。
“技术合约不完全性的根源”,《科技导报》,2000.2
“技术交易的特征与技术市场研究”,《中国软科学》,2000.3.
“动态、异质性环境下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2000.3。
“中国加入CDM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2000.6.
“中国在潜在清洁发展机制市场中的地位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0.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环境技术引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1.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环境技术引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
近期科研项目
2000年4月赴英国SUSSEX大学参与英国贸易与工业部资助项目“中国洁净煤技术的国际转移:国际
角度的研究”的合作研究。项目已经得到英国贸工部的验收通过。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与科研机构间技术合约履行的博弈分析”,目前正在进行中。
博士后研究课题、加拿大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资助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在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
方面的前景”已完成。
获得的荣誉称号或奖励
1995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
“中国实施AIJ的利弊分析”获1997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培训与咨询
曾为TCL电脑公司、东大阿尔派、万通集团、中兴通讯等公司进行过企业内部培训或咨询,兼任多家公司
顾问。
通讯方式
办 公 室:(10087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楼412室
电 话:86-10-62756238
传 真:86-10-62756277; 62751463
邮 箱:xueliu@gsm.pku.edu.cn刘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 
教育背景
1985年,理学学士,沈阳药科大学制药系化学制药专业;
1988年,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1999年,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1年,博士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工作经历
2001年2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
1988年 1996年: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
2000年4月:赴英国SUSSEX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教学领域
管理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
研究方向
创业管理、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
发表与出版
专著:《技术合约与交易费用》,18万字,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 参编:
(1)《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厉以宁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4万字。
(2)《如何进行企业重组与并购》,曹凤岐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4万字。
3.译著:
(1)《管理学教程》,总译校,60万字,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独译,56万字,Alphar Chiang 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
(3)《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Hal R. Varian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合译;
(4)《经济计量分析》,William Greene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4.主要论文
“国际市场中的利益分配与我国的对外竞争战略”,《国际贸易问题》,1993.7。
“利用外资对中国药业的影响”,《国际贸易》,1994.2。
“开放与二元结构条件下的医药工业发展战略”,《管理世界》,1994.3。
“预期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科研管理》,1996.2
“合作创新中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科研管理》,1998.5
“中国实施AIJ的利弊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1。
“中国参与AIJ国际合作的前提与基本策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1。
“中国技术市场的形成、发展与运行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5。
“中国环境技术市场初步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8。
“并购重组与投资银行”,《国有资产管理》,1998.8。
“取消信贷规模管理,宏观调控会出现真空吗?”,《中国证券报》,1998.1.8。
“资本运营的条件及风险”,《中国证券报》,1998.2.20。
“技术合约不完全性的根源”,《科技导报》,2000.2
“技术交易的特征与技术市场研究”,《中国软科学》,2000.3.
“动态、异质性环境下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2000.3。
“中国加入CDM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2000.6.
“中国在潜在清洁发展机制市场中的地位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0.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环境技术引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1.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环境技术引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
近期科研项目
2000年4月赴英国SUSSEX大学参与英国贸易与工业部资助项目“中国洁净煤技术的国际转移:国际
角度的研究”的合作研究。项目已经得到英国贸工部的验收通过。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与科研机构间技术合约履行的博弈分析”,目前正在进行中。
博士后研究课题、加拿大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资助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在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
方面的前景”已完成。
获得的荣誉称号或奖励
1995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
“中国实施AIJ的利弊分析”获1997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培训与咨询
曾为TCL电脑公司、东大阿尔派、万通集团、中兴通讯等公司进行过企业内部培训或咨询,兼任多家公司
顾问。
通讯方式
办 公 室:(10087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楼412室
电 话:86-10-62756238
传 真:86-10-62756277; 62751463
邮 箱:xueliu@gsm.pku.edu.cn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