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微观经济研究室十年研究规划设想

  微观经济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领域:微观经济性基础理论、企业理论和企业研究、产业组织论和产业政策。
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由此产生了中国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的独特需求:
⑴ 在今后的十年内,中国还不具备在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上独创体系的社会条件;在这方面尚需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才可能产生真正能与国际前沿理论家对话的学术能力;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引进、消化外国理论的阶段,基本任务是通过规范培养,积蓄年轻人才,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⑵ 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和各类非国有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大量亟待研究的理论课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最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如国有资产的重组,同时涉及国有企业的债务处理、冗员的安置和再就业、社会化福利保险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职业经理化(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问题。非国有企业在发展上提出的理论问题主要有企业竞争战略、企业成长问题、企业技术创新体制的建立等。
与所有企业的发展共同相关的问题有企业融资方式、内部财务控制模式、组织结构的选择、多元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发育、内部激励机制设计等。因此,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中国微观经济研究中最具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领域。
⑶ 在大批国有企业尚未完成产权制度的根本改革,政企分离没有真正完成的情况下,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没有摆脱传统的行政方式的情况下,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政策研究基本上只能是纸上谈兵。
  经济所的研究工作历来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为重点,既不象大学里的科研那么学院化,又不象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研究那么具体化和短期化。根据这一特点,经济所今后十年内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上应以企业理论研究和产业分析为主,应主要围绕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在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上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对象,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为解决改革和发展在微观层面上所遇到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解答和对策思路. 社会科学院的体制改革已难以回避。在今后的十年内,经济所很可能要经历科研体制的重大改革。其基本方向大概是在经费上更少地依赖政府,从而更多地具有独立的、非官方科研机构的特征。这要求我们在科研选题上更注重现实性和前卫性。这要求研究人员既熟悉当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分析方法,了解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的特点,同时对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特殊性有较深入、准确的把握。
  当前,国内理论界在企业制度上的热点问题是企业产权问题,如与产权重组和产权交易、企业治理结构等问题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批国有企业正面临艰难的产权制度改革。另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理论界在产权理论上和企业制度理论上出现了一批新的成果,导致企业所有权理论和企业制度理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企业产权模式、演变方式、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跨国企业与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认识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还有,关于企业制度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不同国家的企业发展史进行的比较研究为人们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轨迹提供大量新鲜的洞见。这都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和追踪的。
  国内非国有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上升,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大型企业。它们在发展上和经营上也正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挑战。这些企业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具有现代企业的萌芽,还有一些则被大浪淘沙,迅速衰落。因此总结这类企业的经验和教训,为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也将是今后十年内中国企业研究中将要面临重点领域。
  根据这样的判断,我们考虑,在今后的十年里,以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为重点,展开研究工作。具体设想是在2000年至2003年,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企业制度"为题,作两个方面的研究;其一,对九十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领域中有关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的最新理论进展作全面追踪和总结;其二,根据最新的理论成果,对八十年代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作全面总结。这项研究将形成两本独立的著作。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使我们在国内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改革研究上成一家之言。它应是将国外理论与国内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从2004年起至2010年,我们希望能在继续企业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地介入产业研究,即介入与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更多地关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竞争政策(如反垄断)、战略产业发展、产业组织分析等问题。希望能使经济所能出现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和成果。
  目前,在这方面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研究人员不稳定,难以专注于一个研究方向持之以衡地展开研究工作。如能在职称、收入、住房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使科研骨干能心无旁鹜地投入科研,是有可能实现上述设想的。


政治经济学规划

一、本学科发展综述
  政治经济学改革以来取得重大的突破与进展。这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理论的重大认识观点,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首先,打破了传统理论否定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的观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指出社会主义企业也要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其次,认识到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但只是初级阶段,办一切事都要从这个国情实际出发。再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出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市场与计划只是资源配置方式不同,不是社会制度的区分。再次,在各项改革之中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发展:(1)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认识到公有制的实现形成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公有资本控股就可以使股份制带有明显的公有特证。(2)在宏观调控方面,认识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样可为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所用。(3)在分配方面,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但按劳分配要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要使一部分人合理地先富起来。由先富带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主要是在重大理论突破上,近年来理论主要讨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和社会分配及社会保障问题。学科发展的基础部分不足,即一些理论基础问题尚未扭转传统的明显存在逻辑矛盾的问题。经济所的研究始终是为重大理论突破工作的,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方面都做出了贡树。在此同时,政治经济学室对发展经济学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绩。目前,工作重点是研究转型期中国的经济关系以及当前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二、本室在本学科研究中的地位
  本室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起带起本学科发展的引头作用。本室是本学科最早的博士点单位,已培养博士10多人。
在"八五"期间,本室完成了《中国经济新论》、《中国经济的历史考察》等重点课题。"九五"期间,本室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扶植的学科,并承担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现已完成《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的编纂工作,这是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重点课题的研究。本室研究人员已完成《劳动价值论》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本室曾举办"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研讨会"、"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研讨会",目前正在筹办"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讨会"和"全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1999)"。
  本室负责编大型专业文丛《政治经济学研究》,1991年为第一册,以后每年出版一册,这一专业文丛是作为本学科一流研究成果的发表园地的。
本室承办的学术研讨会和文丛均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和受到专业人士的普遍重视。
本室共11名研究人员,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2 人。11名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人,占55%。
  本室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扶植,科研条件较好,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望在近年内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在本学科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只是,本室在与国外同行交往方面严重不足,对国外发展情况也了解不够。本室的研究成果尚还未能推介到国外去,因此,在国外还未有具体的学科成果影响。
三、"九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评估
  1、《转型期中国社会关系分析》(冒天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8万字),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转型期中国个人收入分析》(于祖尧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30万字),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国有资产的市场化经营》,(钱津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22万字),有较高学术价值。
  4、《政治经济学大辞典》,(张卓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76万字),有较高学术价值,九五国家重点图书。
  5、《转型期中国经济关系分析》,即出。
  6、《劳动价值论》,即出。
  7、《政治经济学》(中国现代科学全书中一卷,30万字)即出。
  8、《价值分析:劳动整体中的主客体作用关系》,(《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有一定影响,在本学科的发展中是有一定作用的重要论文。
四、科研队伍建设
  本室人员不足,希望能在近1-2年内再走1-2名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并且,希望研究人员能够去国外进修,能够有更多一些的科研经费,并且应相应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本室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为冒天启(56岁)、钱津(48岁)、罗德明(36岁)、毛立言(49岁)、胡家勇(36岁)。
五、五年计划和十年设想
  1、 五年计划
①在五年内完成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②完成基础性研究《劳动论全集》即出全劳动研究的3本书《劳动论》、
《劳动价值论》和《劳动效用论》。
③再修订一次《政治经济学大辞典》。
④每年一册《政治经济学研究》,每册40万字。
⑤争取办成刊物《政治经济学研究》
2、 十年设想
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具有权威性的学术机构,成为本学科的单位中的亮点。
①重点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②重点研究课题: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③措施:每年争取课题落实
④学科不再调整,仍作重点学科建设,但可考虑单建,发展经济学研
究室,将发展研究单列。
⑤学术带头人可增加到10人左右,具体是现在每年应增加1名骨干
研究人员。


经济思想史室中长期研究规划(要点)

一、中国经济思想史部分
未来工作重点在以下方面:
加大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力度,同时尽力物色合适人选,以补充后续研究力量。
继续坚持守阵地、出成果、搞课题,并逐步拿出有影响的成果来。
具体项目如下:
A、继续完成课题
1、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院重点)
此课题是巫宝三支持的本专业看家课题,巫老生前已完成"资料选辑"5卷,专著1卷。此后还有4卷专著一百几十万字待完成。
2、 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与现代管理(院重点)
朱家桢 叶坦主持,今年可望出版专著6本,根据情况待结项。
3、"儒教文化圈"现代化发展的经济文化史考察(院青年)叶坦主持,正在进行中,待结项。
4、"东亚实学经济思想研究"(院重点)
厉以平主持,待结项
B、准备进行,需立项的新课题
  1 、 中国经济思想学术史(所重点,待立项,已打报告)
叶坦主持,预计三年完成。此课题为本学科基础重点课题,实行课题制后,急待所里立项。最终成果计划出一本资料集《1900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论著目录》,一本专著《中国经济思想学术史》。现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视立项情况落实研究。
  2、 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研究(院重点或国家基金等待立项)
叶坦主持,预计五年完成。
此课题系大型系列研究,视情况考虑入"十五"规划,已开展一些准备和部分前期工作,主要依靠协作预计最终成果出版一套"资料选辑"(共三卷)、一套专著(共三卷)共约二百余万字。能否实施,主要视立项情况及资助力度等决定,现正在积极筹备中。
二、西方经济学部分
  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编辑出版《外国经济学研究集刊》(每年一册),准备向海内外经济学同仁进行有奖征文,只求将有关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学科的高质量论文,想通过此举,扩大我们研究室在国内经济学界的影响,这是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计划从编辑出版《集刊》,逐步过渡到课题制,精心选定研究论题,研究的具体方向有:关于宏观经济学,企业理论,公共选择等领域。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十五"设想
一、本学科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使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它要求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不唯上、不唯书, 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包括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借鉴和比较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史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纵观近现代杰出的经济学家,无一不对经济史有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功底。 马克思的《资本论》建立在对英国经济史深入探索的基础之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应建立在中国经济史, 特别是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然而,目前相对于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 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和社会主义经济史的研究起步迟缓,力量薄弱得多。 除了"文革"以前廖若晨星的个别著作以外,由国家予以关注、组织力量, 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始于七十年代中叶以后。当时国务院采纳了于光远等同志的建议,由齐燕铭同志直接领导, 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经济研究所筹建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组,由赵效民同志负责。这是本室的前身。此后,在十余年的时间中,曾与财政部合作, 开展了对新中国的前身──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史的研究。抢救了一批历史文献资料,形成了一批学术资料书籍和学术专著。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大量的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叶以后, 代表性著作是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和马洪、 邓力群主编的《当代中国丛书》各个经济部门卷, 以及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八十年代末,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中央档案馆合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选编》开始陆续系统地编辑出版,目前已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编辑工作。
  即使如此, 初步的研究也使人们对中国现代经济的一系列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兴趣。譬如,对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形成、其经济体制、经济运行、 经济效益的认识及对其总体评价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及其成就和偏差也有了更加客观地认识。以往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由于指导思想和资料的局限,多限于所有制变革与产值的变化。对于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特别是经济运行方面, 则往往是回避或忽略的;对于生产力的诸方面,诸如效率、效益、科学技术等也涉及甚少。 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史的研究成果正在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并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借鉴东西方关于经济运行的理论,开展中外经济历史的比较研究, 使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有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加深入的分析。
  综上所述,本室发展的主要学科方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具体来说, 应该包括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内含经济基础、经济体制、 经济运行(资源、投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经济效益等诸方面。鉴于理论发展、 研究现实问题以及学科建设的需要,本学科的研究和本室的建设均属于应该加强的领域。
二、本室在本学科研究中的地位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成立于1975年,研究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限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经济史,下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当代经济历程。该研究室占有丰富的第一手有关历史资料,其中一部分业已编辑出版。该室出版的学术资料,及其撰写的一批专著和大量学术论文已在国内外本领域产生一定影响,部分研究占据学科优势。目前,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心挂靠在本室。
三、"九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评估
  本研究室自1975年筹建,1989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要求改建制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至今近20年来, 一直从事的是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主要承担的课题研究项目有:⑴中国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合作); ⑵中国土地改革史(院重点项目)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七五"国家重点);⑷1949-1952中国经济分析 ( "八五"国家项目);⑸五十年代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运行(院重点项目);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3-1957)("八五"国家重点项目);⑺无锡保定农村七十年变迁研究;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国家"九五"重点项目和院重点项目);(9)青年社科基金2个项目。此外还完成有质量的专著和学术资料近10部、论文20余篇。
上述课题的成果总数(包括已经和即将出版的学术资料、大事记、论文、专著)在20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项课题中的三本学术资料获首届院优秀成果称号, 第一项课题研究形成的专著被评为所优秀成果, 第二项课题研究形成的学术资料和专著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普遍好评。第四项已完成,引起各界重视并受广泛好评,但也有不同意见;第五项已完成;第六项今年完成;第七、八项今年完成大部。其中除第一项为"九五"以前的项目外,其余全部于"九五"期间完成。"九五"期间是本学科诞生以来成果最多、质量最高的时期。
四、科研队伍建设
  全室目前共7名在职成员,并返聘2名老同志。计研究员2名,其中1名博士生导师;副研究员4名(1名为所聘);助理研究员2名。研究室主任:董志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主任:武力,副研究员。
  由于科研任务繁重,物质条件较差,待遇偏低。近年来本室人员流动频繁。本室编制11人数额原本偏低。但目前在编仅7人,九十年代以来,离退休5人,调入5人,已调出4人,即将于本年调出1人,即将调入1人。人员不仅远不敷编制,而且呈现萎缩状态。
  经济史研究属于基础学科,积累高、生产周期长、外部创收难,必需由国家予以扶持。如果科研经费平均分配,吃大锅饭,这一重要的基础学科难免陷于绝境。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此外,经济史学者的自身积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重视和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在此学科的意义尤其突出,这也需要国家予以重视并提供相应的条件。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基础。但是目前教育部门对此缺乏认识,以至博士生不懂本国经济史的现象屡有发生,谈起本国经济史张冠李戴、史实不清、是非不明的情况屡见不鲜,应该提请有关方面严重注意。
五、五年计划和十年设想
  争取在五年内人员达到编制;五年后进一步扩大编制。
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与中央档案馆继续合作,完成"文革"以前的经济档案编辑工作。
在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二卷的撰写。
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学者每人至少完成一部专著,全室约完成6-7部。
写出具有"三新"特点的论文20-30篇。


图书馆十年规划

一、图书馆的目标与定位。
  经济所图书馆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学专业图书馆,它的任务应该是经济研究的文献信息服务和经济文献信息的研究和开发。经济所图书馆理应成为一个新型的经济学专业文献信息中心,不仅向经济所的科研和教育提供辅助性资料服务,同时要成为面向国内外各机构、单位和公众的经济专业图书信息服务机构。
二、健全服务组织。
1、服务组织
  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经济信息处理中心,为开展文献信息服务作组织上的保证,通过中心与国内外各单位各机构进行合作,提供咨询。建立中心的报告我们将把详细资料提交所领导审阅。
2、服务方式
a.书目检索,提供馆藏书刊目录的计算机检索等多途径检索。
b.经济研究资料馆藏书刊的检索,及复印、复制、数据提供等方面服务。
c.专题资料服务,定题服务等,即将与当前经济热点有关的资料、数据整理、归集并及时提供给国内外有关部门。
d.网络信息服务,及时将馆藏的最新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济领域的最新消息提供到网上供读者查阅。
三、改进资料工作。
  图书馆的资料室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服务专指性、时效性强,对于研究工作帮助很大,但存在适应新需求、新环境,改进服务方式的问题。因此对资料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经过调研和分析,对今后资料工作的工作方式做出了调整和安排的计划如下:
  改变资料整理方式,原来的剪贴、装订的工作方式改为对核心报刊进行剪贴并建立全文数据库,对所有馆藏报刊资料中的经济学论文编制题录索引。由资料室提供查询检索。
  改变资料服务的手段,除提供馆藏资料外,还提供其它信息库、信息源的检索、下载等服务。
  改变资料服务的方式,今后主要采取与课题挂钩提供专题服务的方式,为所内外各课题提供专题资料,定时定向供给课题或研究所需的各种题录、索引、文摘和全文资料。同时按提供资料的成本和深度收取费用。日常向所内各研究室提供论文索引题录摘要,发布《网上经济动态》,提供院领导、所领导和有关机构和单位参阅。
《网上经济动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 经济类的重要信息,涵盖经济政策、法规、经济热点、金融、企业、地方、国外、港台澳经济信息等,其他信息源的信息如各经济信息网的信息等。
2 信息发布格式以题录和提要为主,格式包括题名、作者、出处、提要、馆藏信息等,用户所需要的详细的全文信息由图书馆提供。
3 信息发布对象包括院所领导、各研究室、相关单位和机构、企业、金融部门、图书信息单位等。
四、人员培训。
1.建立经济学图书资料人员培训中心,是经济所图书馆走向综合性、社会性图书馆方向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努力在馆舍、人员师资及设备等方面创造条件,不断向这个目标靠拢。
2.作好在职人员培训,使所有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使用,提高在职者的外语能力,有计划地选派有关同志参加计算机和外语学习。
3. 组织提倡图书馆同志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创造机会使更多的同志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提高理论水平和把握经济动态、脉络和热点的能力。
五、研发工作。
作为经济学专业图书馆,要进行与经济学和图书信息学的理论研究,以适应专业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计划编辑专业工具书、词典、填补学科空白 。
六、新馆建设。
  建设新馆是经济所几代人一直努力实现的梦想,虽然至今无法实现,但我们仍将一如既往为新馆的建设而奔走呼吁,直到建成我们梦想中的经济学研究图书馆新厦,希望院、所领导给予支持,同时需要各位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图书馆将不遗余力为此而努力。
七、 数据库建设。
1. 馆藏书目数据库,尽最大努力将馆藏中文、西文图书书目数据整理建成
书目数据库。
2. 经济史料库,包括主要的经济大事。
3. 馆藏期刊题录数据库。
4. 重要经济论文数据库(全文)。

 

中国经济史研究室规划(征求意见稿)

一、课题规划

  几十年来我所中国经济史学科一直在国内同行中占有排头兵地位,并被海外一些专家誉为是世界上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重镇。近些年来,随着老一辈专家的逐渐退出,以及国内其他单位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加强,我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在本学科全国排头兵地位受到挑战。所幸的是,我室老专家开辟的研究方向及他们的学术成果,现在仍然产生着类似"名牌"效应的影响,使得我室在同行中仍有一定威望。我们在做今后五年规划和十年设想时,既要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又要注意发挥上述"名牌效应"。因此:
  ㈠今后几年我们要把《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这两大集体课题做好。前者现已列入国家"九五"社科重点课题和院重点课题,正在进行研究和写作,预计到2000年底完成,当前要在抓进度的同时,抓好质量。在前者完成后,《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这一课题应继续争取申报国家社科重点课题,集中室内力量,用几年时间把它做好。其研究难度较大,但有"名牌效应",要下大力气做好。这是我室今后几年头等重要的课题。这两大集体课题做好了,与严老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汪老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相呼应,形成一个较为完整、水平较高的重头学术专著体系,对推动国内外有关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有重要意义。
  ㈡我室自50年代以来搜集、整理了一套《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共8种),深得学术界好评。严中平先生临终前有一大遗憾,就是其中的工业、农业、外贸、航运、铁路等几种资料书尚未出齐。汪敬虞、吴承明等老前辈们都希望能有人把它们整理出齐,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工作。汪敬虞先生等手头积累了一些资料,但自己已年迈,力不从心,希望有较年轻的学者协助整理出来。我们应当组织人力,与还健在的老前辈合作,在今后的几年中将这套《资料丛刊》继续做下去。
  ㈢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史研究应当古为今用,应当把本学科建设与为现实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有密切关系的课题,诸如传统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对外经济联系与本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旧中国政府行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市场发育与价格史、城乡经济关系史、近代农业中人口压力和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工商组织的演变及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本学科讨论的热点已转移到传统经济与近代化、中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政府干预与近代经济发展、近代中国市场发育和市场机制、中国经济制度的变革、产业间经济关系、近代企业制度与华商企业集团等问题上,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我室今后要继续保持本学科全国排头兵的地位,应当围绕上述有关问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这方面的具体课题主要是由科研人员自己选择,不再搞大的集体项目。室里可以进行引导,组织有关讨论会及论坛等。比如,在这几年的讨论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中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这一转变剧烈而艰难,其间新旧杂陈,呈现出丰富生动的经济现象和复杂多元的经济形态,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这不但为经济史研究,而且为经济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我室与我院近代史所、历史所的有关同志已决定围绕"传统经济与近代化"这个中心,成立有关论坛,进行跨学科、跨断代的系列研究和讨论。这类学术研究形式,也是我们今后可以采用的。
  ㈣我室严中平、吴承明、汪敬虞等前辈都对本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和探讨。我们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要结合总结20世纪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经济史学中的运用和发展,及其所受到的挑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
吴承明先生认为,经济史研究是经济学理论之源。我室今后将与我所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为建立有别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作出我们的贡献。

二、研究队伍建设规划

  我室研究队伍人才断层现象仍很明显,今后几年里我们要重视培养年青人,重视培养后备队伍的工作。在研究队伍建设上,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㈠加强对本学科中青年研究人员的扶持。自1990年届以来,我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培养的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没有一人愿意留所工作,80年代各届研究生毕业留所者也大多改行。本学科现存几位中青年研究人员与外单位同行同龄人相比,在职称、收入等方面也不如人。总之,我室仍然存在后继乏人的危机,并有危机加重趋势。希望院、所领导加强对本学科中青年研究人员的扶持。本学科还要引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希望能得到院所领导的支持。近几年领导上在培养研究生、培养博士后的名额分配上考虑其他室较多,希望今后能兼顾我室。
㈡给已离退休的老专家提供较好的继续研究条件。经济史研究需要有较长时期的技能、经验和资料的积累,我所一些已离退休的老专家在这方面有优势。他们身体都还好,还在继续发挥余热,从事专业研究。从近几年他们退休后发表的成果看,仍然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些成果更可谓炉火纯青,质量上乘。但是老专家们在资料补充、复印、出版等方面比在职同志困难较大。我们室应当协助院、所领导采取适当方式,为他们继续研究提供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余热,为本学科的发展作贡献。

  另外,应逐步打破旧有的断代研究的专业分工限制。我所各研究室中,现在只有中国经济史室之下再分组。明年有的老同志退休后,古代组人已很少。可以设想,明年以后我室除《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相对独立外(其相对独立程度由所领导决定),不再分组,不再用行政手段迫使研究人员受断代限制。我们要打破过去画地为牢的专业限制,允许研究人员在选择课题上有较大的自主权,鼓励作贯通古今的研究;并要允许研究人员自由组织课题组。这样,有助于学术交流活动的加强,有助于给我们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带来新的活力。

宏观经济研究室10年规划


一、目标
  到2010年,宏观经济研究室在中国转型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分析领域中,以长期连续不断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不断出新的宏观经济理论成果和构造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成果丰硕、位居前列的研究机构,为建立转型经济中的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二、步骤和方法
  10年规划分近期、中期、远期。
1. 近期(三年,2000年-2002年)。
(1)做好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宏观经济评论。在有影响的报刊、学术期刊上形成固定的专版、专栏。在当前宏观经济分析机构林立、分析报告众多的竞争形势下,扬长补短,做出自己的特色。短期分析报告主要以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分析为主。由于近期阶段在宏观数据获取的快捷速度、内容详尽等方面不如统计部门、政府部门,也不如很多有雄厚资金支持的证券公司、咨询公司、民间研究所等商业性研究机构,我们的月度、季度分析和评论主要立足于把握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向变化,注重体制变化,注重理论分析。分析报告和评论每年汇集成书出版。
(2)做好宏观经济半年度、年度的理论研究报告。在月度和季度形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写成理论实证性的论文,在《经济研究》等理论刊物上发表。
(3)完成社科院重点学科建设课题和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张曙光主持的重点学科建设课题按计划到明年结束。几年来课题进展顺利,持续发表高质量、有影响的论文。《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课题已进行到收尾阶段,书稿初稿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继续争取获得社科院和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把重点学科建设和转型时期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继续推进下去。课题研究注重转型时期经济体制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着重从制度变化的角度和深度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出版集体撰写的理论专著。
(4)做好培养人才、打好基础、知识更新的工作,根据宏观经济研究的理论体系,形成财政、金融、消费、投资、分配、外贸、外资、科技、核算、结构、区域等各个专题专人专业的研究组织结构。各研究人员就各自研究的专题每年写出1-2篇有份量的论文。研究人员各自就本人负责的研究专题撰写理论专著,陆续出版。
(5)寻找更多的资金资助,用于解决数据购买能力弱、工作条件差等问题。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2、中期(五年,至2004年)
(1)坚持做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和宏观经济评论,做得更好。
(2)申请社科院重点学科建设课题,在课题资金资助下进行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工作,写出具有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体制变化特点的宏观经济理论专著,努力建构中国转型经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框架。

3、长期(十年,至2009年)
(1)以长期连续高质量的宏观经济分析,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领域中名列前位的研究机构。
(2)每年出一本宏观经济分析报告集,每2年出版一本集体撰写的宏观经济理论专著,各研究人员在统一理论体系框架下就各自专题出版1、2本个人专著,由此组成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
(3)在社科基金课题长期资助下,在分阶段做出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积累基础上,完成中国转型经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建构工作。集10年之大成,集体写出完整体系的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专著。


全所同志:

现印发各室编制的学科发展规划,希望大家对1-3-5年近期和中期计划多提意见,或反馈到朱玲和科研处的邮箱上。
朱 玲:lingzhu@economic.cass.net.cn
科研处:jjskyc@economic.cass.net.cn
或直接告诉朱玲。谢谢!

朱 玲
1999年5月27日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