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

[[p align=center]][[image1]][[/p]]
书名:《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Economics:Principles, Problems, and Policies
作者:坎贝尔·R·麦克南、斯坦利·L·布鲁伊
译者:李绍荣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价格:79元

作 者 简 介

坎贝尔·R·麦克南在伊利诺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取得学位之后,又在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953年到1990年退休,他一直在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教书。他还是《现代劳动经济学》第6版(麦格劳—希尔出版)一书的作者之一,并编撰了经济学原理和劳动经济学课程的一些读物。他还获得过内布拉斯加大学杰出教学奖和詹姆斯·莱克学院自由奖,并曾任中西部经济学会的主席。197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获得该校的杰出成就奖。主要研究领域是劳动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他收藏了大量的爵士乐唱片,并喜欢阅读有关爵士乐历史方面的书。

斯坦利·L·布鲁伊的大学本科就读于奥古斯托纳学院(SD),并于1991年获得该校的杰出成就奖。他获得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博士学位,作为教授曾任教于太平洋路德大学,并获得该校的伯林顿·诺森优秀教师奖。由于在教育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布鲁伊教授获得国家利维奖。他曾任哦米伽、德尔塔、依普斯隆国际经济学理事会的主席和名誉主席,与他人合著了《经济状况》第5版和《现代劳动经济学》第6版,独立编著《经济思想的演进》第6版。业余时间喜欢到国外旅游,参加体育活动,并与家人一道滑雪。

译 者 简 介

李绍荣,彝族,198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运筹与控制论专业的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师从杜度教授,1998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经济学院任教。2000年被评为经济学副教授,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析、微观经济理论以及公共财政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以及《经济科学》等刊物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

 

译者序

这是一本在美国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作者通过对经济学理论的准确把握,通俗地把理论和现实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准确而全面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而且还结合现实把当今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用理论作了深入的分析说明,如著名的市场组织能力、石油价格的影响、新经济带来的有益副作用、债务减少与贸易赤字、泰勒的货币法则、犯罪行为的经济学以及财富及其分配等问题。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你将能够全面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用理论分析说明现实经济的基本方法,进而增进你对现实经济的理解能力,促进自身福利的改善。

与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编写的经济学教科书相比,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更新的经济理论并用这些理论分析说明了许多新的经济现象。在描述方面,注重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结合,使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经济现实后面所隐含的经济思想,同时又能学会用理论分析实事的方法.本书读起来轻松愉快,只要有初高中阅历的人就可以读懂,因此是一本很好的经济学入门书,它不仅适合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低年级学生阅读,并且还适合其他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阅读。本书可以作为大中专学校的经济学普及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想系统掌握经济学知识的自学者使用,特别是搞实际经济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系统自学经济学知识时使用。鉴于本书的特点,我们还向那些已经学习了高深经济学理论,但无法把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相联系的理论研究者推荐这本书,特别是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更应该学会书中用理论解读经济现实的本领,使自身学习的经济学理论成为分析现实经济的重要武器。因此本书也是经济学理论工作者重要的参考书和工具书之一。

本书的翻译主要是由以下博士完成的,谢光启翻译了第4章、第5章以及第16~26章,李成刚翻译了第6章以及第32~39章,林建宏翻译了第26~31章,李淑玲翻译了第7~15章,李岚翻译了第3章,其余部分由李绍荣翻译并统校全书。本书是集体合作的结晶,它凝结了翻译者的心血和劳动,在此衷心感谢合作翻译的各位同仁,并感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易文出版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是他们的热情和努力才促成本书的翻译和出版。此外还感谢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莫纳什大学经济学教授黄有光老师拨冗为本书写序,并指出了书中一些翻译不妥的地方。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翻译不妥和翻译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书中的翻译错误均由本人负责。

李绍荣
2003年12月21日于燕北园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导论:经济学与经济

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和方法
1.1经济观察
1.2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3经济方法论
1.4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1.5客观思考的缺陷
1.6预览
结束语快餐排队:一种经济视角
第1章附录图表及其涵义

第2章经济化的问题
2.1经济学的基础
2.2经济学:就业和效率
2.3失业、增长和未来
2.4经济体制
2.5循环流模型
结束语妇女和生产可能性扩张

第3章单一市场:需求和供给
3.1市场
3.2需求
3.3供给
3.4供给和需求:市场均衡
结束语黄牛票:游手好闲者的冲击?

第4章市场体制
4.1市场体制的特征
4.2运作中的市场体制
4.3竞争与“看不见的手”
结束语洗牌

第5章美国经济:私人和公共部门
5.1作为收入获得者的家庭
5.2作为支出者的家庭
5.3企业的总体
5.4企业的法定形式
5.5公共部门:政府的作用
5.6对循环周转的再考察
5.7政府的财政
5.8联邦财政
5.9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
结束语公司经营中的融资

第6章全球经济中的美国
6.1国际联系渠道
6.2美国和世界贸易
6.3专业化与比较优势
6.4外汇市场
6.5政府和贸易
6.6多边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
6.7日益加剧的全球竞争
结束语买美国货:全球化的冰箱

第二部分国民收入、就业和财政政策

第7章国内产出、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计量
7.1对经济的运行情况作出评价
7.2国内生产总值
7.3支出法
7.4收入法
7.5其他国民核算账户
7.6名义GDP与实际GDP
7.7消费者物价指数
7.8GDP的不足
结束语为GDP账户填充资料

第8章经济增长和不稳定性的介绍
8.1经济增长
8.2经济周期
8.3失业
8.4通货膨胀
8.5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8.6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结束语股票市场和经济

第9章建立总支出模型
9.1简化
9.2消费和储蓄
9.3投资
9.4均衡GDP
9.5均衡GDP的其他特征
结束语萨伊定律、大萧条及凯恩斯主义

第10章总支出乘数、净出口及政府
10.1均衡GDP的变化及乘数
10.2国际贸易和均衡产出
10.3加入公共部门
10.4均衡与充分就业GDP
10.5模型的应用
10.6模型的局限性
结束语经济界内部的相互报复

第11章总需求和总供给
11.1总需求
11.2总供给
11.3均衡:实际产出和价格
11.4均衡的变化
结束语为什么欧洲的失业率这么高呢?

第12章财政政策
12.1立法委任权
12.2财政政策和ADAS模型
12.3内在的稳定性
12.4对财政政策的评价
12.5问题、批评和复杂性
结束语先行性指标

第三部分货币、银行业和货币政策

第13章货币和银行业
13.1货币的职能
13.2货币的供给
13.3什么在“支持着”货币供给?
13.4对货币的需求
13.5货币市场
13.6联邦储备体系和银行系统
13.7货币和银行业近来的发展
结束语全球的美钞

第14章银行和储蓄所如何创造货币
14.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4.2序言:金匠
14.3单个商业银行
14.4银行系统:多倍存款创造
结束语1930~1933年间的银行恐慌

第15章货币政策
15.1联邦储备银行的联合资产负债表
15.2货币政策工具
15.3货币政策、实际GDP和价格水平
15.4货币政策的效力
15.5一张“大”图
结束语对于联储局来说,生活是各种隐喻的代名词

第四部分长期视角及关于宏观经济的争论
第16章扩展的总供给分析
16.1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
16.2扩展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16.3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16.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6.5税收与总供给
结束语石油价格的冲击已经变小了吗?

第17章经济增长与新经济
17.1增长的要素
17.2生产可能性分析
17.3美国的经济增长率
17.4对增长的解释
17.5生产率增长与新经济
17.6增长是合意和可持续的吗?
结束语新经济一些合意的副效应

第18章赤字、盈余和公债
18.1赤字、盈余和债务:定义
18.2预算哲学
18.3公债:事实和数字
18.4错误的担忧
18.5真实存在的问题
18.6赤字和盈余:1990~2010年
18.7可供选择的盈余处置方案
结束语债务削减与美国的贸易逆差

第19章宏观理论和政策中的争论
19.1一段历史: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
19.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宏观的不稳定性?
19.3经济能否自我纠正?
19.4遵守规则还是相机决策?
19.5几种不同观点概要
结束语泰勒规则:机器人能取代艾伦·格林斯潘吗?

第五部分产品市场的微观经济学

第20章供给和需求:弹性及政府定价
20.1需求价格弹性
20.2供给价格弹性
20.3需求的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
20.4政府定价
结束语一天8美元的奢侈品

第21章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21.1对需求定律的进一步考察
21.2消费者行为理论
21.3效用最大化和需求曲线
21.4应用和扩展
结束语犯罪行为
第21章附录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22章生产成本
22.1经济成本
22.2短期中生产的相互关系
22.3短期生产成本
22.4长期生产成本
结束语沉没成本的无关性

第23章完全竞争
23.1四种市场模型
23.2完全竞争:特征和实例
23.3完全竞争的卖者所面对的需求
23.4短期中的利润最大化
23.5边际成本与短期供给
23.6长期中的利润最大化
23.7完全竞争与效率
结束语完全竞争与消费者剩余

第24章完全垄断
24.1完全垄断:导言
24.2进入壁垒
24.3垄断企业的需求
24.4产量和价格决策
24.5垄断的经济影响
24.6价格歧视
24.7管制下的垄断
结束语De Beers的钻石:垄断也会恒久远吗?

第25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25.1垄断竞争
25.2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25.3垄断竞争与效率
25.4产品多样性
25.5寡头垄断
25.6寡头行为:一个博弈论概述
25.7三种寡头垄断模型
25.8寡头垄断与广告
25.9寡头垄断与效率
结束语啤酒产业中的寡头垄断

第26章技术、R&D和效率
26.1技术进步:发明、创新和扩散
26.2企业家和其他创新者
26.3企业的最优R&D支出量
26.4通过创新增加利润
26.5模仿和R&D的动力
26.6市场结构所起的作用
26.7技术进步与效率
结束语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第六部分资源市场的微观经济学
第27章对资源的需求
27.1资源定价的重要性
27.2资源需求的边际生产率理论
27.3资源需求的决定要素
27.4资源的需求弹性
27.5资源的最佳组合
27.6收入分布的边际生产率理论
结束语投入替代:自动提款机的实证

第28章工资水平的决定
28.1劳动、工资和收入
28.2一般工资水平
28.3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
28.4买方垄断模型
28.5三种工会模型
28.6双边垄断模型
28.7最低工资争议
28.8工资差别
28.9绩效报酬
结束语非洲式发型师和墨守成规的经济学家

第29章租金、利息和利润
29.1经济租金
29.2利息
29.3经济利润
29.4收入份额
结束语信用价格的确定
第七部分政府的微观经济学
第30章政府与市场失灵
30.1公共品
30.2外在性的修正
30.3信息失灵
结束语Lojack汽车追踪装置:一个正外在性案例

第31章公共选择理论和税收经济学
31.1通过投票显示偏好
31.2政府失灵
31.3分配税负
31.4税收归宿和效率损失
31.5关于自由的问题
结束语新闻中的“政府失灵”
第八部分微观经济问题与政策

第32章反托拉斯政策与管制
32.1反托拉斯法
32.2反托拉斯政策:问题和影响
32.3行业管制
32.4放松管制
32.5社会管制
结束语微软公司的反托拉斯案例

第33章农业:经济学与政策
33.1农业经济学
33.2农业政策经济学
33.3批评、政治与改革
结束语食糖项目:一笔甜蜜的交易

第34章收入不均等与贫困
34.1收入不均等的事实
34.2收入不均等的原因
34.3收入不均等的趋势
34.4均等与效率
34.5贫困经济学
34.6收入维持体系
34.7福利:目标与冲突
34.8福利改革
结束语美国福利与再分配的一些事实

第35章劳动力市场问题:工会主义、歧视和移民
35.1美国的工会主义
35.2集体谈判
35.3工会的经济影响
35.4劳动力市场歧视
35.5歧视的经济分析
35.6反歧视政策与问题
35.7移民
结束语谱写公平

第36章医疗经济学
36.1医疗行业
36.2孪生问题:成本与可得性
36.3昂贵且持续上升的医疗成本
36.4有限可得性
36.5成本迅速上升的原因
36.6医疗体系改革
结束语建立人体器官市场?
第九部分国际经济学与世界经济

第37章国际贸易
37.1一些关键事实
37.2贸易的经济基础
37.3比较优势:图形分析
37.4进出口的供求分析
37.5贸易壁垒
37.6支持贸易保护的依据:批评性回顾
37.7世界贸易组织
结束语1845年蜡烛制造商的请愿

第38章汇率、国际收支与贸易赤字
38.1国际贸易融资
38.2国际收支
38.3弹性汇率
38.4固定汇率
38.5国际汇率体系
38.6近年的美国贸易赤字
结束语货币市场的投机

第39章发展中国家经济学
39.1富国和穷国
39.2经济发展的障碍
39.3恶性循环
39.4政府的作用
39.5发达国家的作用
39.6路在何方?
结束语非洲的饥荒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