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一部值得推介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

                                        

    最近发现一部值得推介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经济思想史》(第七版),布鲁、格兰特著,邸晓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共72.8万字418页59元,印数为6000册),值得向对经济思想史感兴趣的同事、同学推介!

    一直认为,经济思想史对于学习经济理论、训练经济思维、对比经济政策,具有间接、但重要的意义!刚到经济所的时候,经济思想史室主任李实老师,曾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有时间,给我的学生讲讲经济思想史”。我一直记着,但一方面因为自己知识尚浅,另一方面亦无合适教材,故一直未能付诸实际。看到这本书,我觉得是一个机会,介绍一下自己对经济思想史的理解。

    1.为什么要了解经济思想史
    社会经济发展有连续性,人类文明有继承性,经济理论亦不例外。虽然社会经济在发展、经济科学在进一步,但一些共同的问题、一些经验教训,若大致了解,必有助于少走弯路;同时,了解了经济学科的发展过程,亦有助于对现代经济理论、经济现实和经济政策的理解,从而理论、模型和政策才不至于过于偏颇。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有大量学术的、政策的争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些争论,看似已是遥不可及,但其中有诸多合理内核,现在只是形异而神同,譬如经济现实与理论抽象、经济自由与国家干预、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等等,在不同时代以不同形式多次重现。

    2.人们为什么对经济思想史不感兴趣
    经济思想史很有趣、很有用。但是,人们为什么对经济思想史兴趣不大呢?个人感觉,有许多原因,我个人感受比较深的包括(但不限于):

    (1)教材问题(以国内已有中译本的教材为例??截至九十年代)
    在方法和风格上,英美和欧洲大陆的经济理论有显著不同;从现代经济学理论看,英美占据主流,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大陆的教科书,感觉总是隔了一层,过于强调抽象的理论本身,读起来比较苦涩。譬如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史》、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以及前苏联各类形形色色的教科书等(十几年前看的,书名或不准确)。而英美的教科书,在印象较深的几本中,布劳格和巴克豪斯的思想史比较艰涩,罗尔的教科书比较好,但过于浅显和?嗦。至于国内的教科书,基本继承了欧洲大陆式的教科书写法,强调抽象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甚或革命、而非延续性,同丰富多彩的原著有较大出入。
    可以说,除了罗尔的经济思想史(但很旧了),绝大多数著作(包括国内)把经济思想史写成了类似哲学书的东西,极为艰涩,同现代社会的现实、理论和政策基本无关。

    (2)对经济思想史的理解有问题
    多数中文经济思想史教材或研究者,过于强调“为思想史而思想史”。强调内在逻辑、强调阶级分析,对过去的经济现实和学说做了太多的抽象,把有血有肉的原著变为干涩的骨架、甚至是破碎的骨架。
    其实,任何时代的经济问题,都是丰富多彩的;而流行于当时、并流传下来的著作和理论,亦是对诸多现象的有血有肉的分析。假如转换一下角度,从经济思想史服务于理解当前现实、理论和政策的角度,必然更为有趣、更为合适。
    由于经济思想史教材有问题,而从事具体经济问题研究的人也没有时间大量阅读原著,从而造成了人们对经济思想史不感兴趣的现状(我所了解的情况,也许现在已有了根本的改观)。

    (3)静态看待马克思
    至少从我的角度,在经济思想史领域,能够象马克思那样如此博览群书、如此敏锐深刻、如此成体系的研究者,迄今还没有第二个人。本来,马克思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典范,但国人的处理方式,表面上是尊重甚至推崇马克思,其实是把他视为不可逾越的、静止的铜墙铁壁,而忽视了马克思采取的角度和方法,造成了经济思想史现在的局面,影响了年轻学生对它的兴趣??本来,它应该是所有经济系学生、甚至各社会科学领域学生共同感兴趣的学科。
    对于经济思想史,马克思的处理方式是把它作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文献综述”、篇幅巨大的文献综述,并且,我个人觉得他基本做到了最好!
    第一,他博览群书,基本把他之前所有的涉及经济的学术著作全看了;
    第二,他“use”文献而非“show”文献,只是根据自己理论体系的需要,把其前最重要的文献拿出来研究;
    第三,因为是“文献综述”,目的是服务于他的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故“精挑细选”了他觉得最重要的著作和理论,并在梳理它们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由此可见,对于古典经济学等,马克思只是从“文献综述”的角度,论述了最重要的一部分(至少从他的目的而言,他的处理不仅恰到好处、而且非常准确),但马克思提及的经济思想史并不是全部的、完整的经济思想史。
    本来,我们研究经济思想史或写作经济思想史教材,应该参考马克思的成功做法,结合现代经济理论、现实和政策,对原有理论或体系做出适当的描述(研究经济思想史角度),或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对原有理论做“精挑细选”的处理(从马克思那样构筑体系的角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处理,却是没有学习马克思的方法,而是把马克思的研究作为一个静止的东西,把研究范围限定在马克思的论述之内;几百年过去,有学生感兴趣才是怪事!

    3.推介此书的理由
    昨天,偶然发现布鲁、格兰特这本《经济思想史》,大致浏览了一下目录,觉得不错;今天下午打印了几章,认真翻阅了一遍,感触很深。
    从专业的角度,此书未必够好、够深,亦非大师所为。但在我看来,至少有如下理由,值得推介:
    (1)正确对待经济思想史(从便于学生学习、而非专业研究的角度)。此书的作者,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待经济思想史,总是结合现实背景、同当前经济学的关系等角度,介绍过去的学说,而不是通常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尤其是国产教材)那样,为思想史而思想史。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容易被生活在当前社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当前理论的理解。
    (2)篇幅安排比较合理。一本书总结整个经济科学数百年进展,结构安排很重要,我比较认同该书的处理。譬如,古希腊至中世纪,个别火花对现代经济学已没有什么影响,此书好像用了一段;重商主义,对于经济现实和经济政策很重要(现在仍不时看到踪影),但对于经济理论的影响有限(多数已被抛弃),故作者只用了十几页(重农主义更是只有几页);等等。按照我的印象,作者的这种篇幅处理,比较切合实际。
    (3)内容相对客观。大师写经济思想史有大师的好处、也有坏处,因为他有自己的主张和喜好,或有失偏颇。我大致读了此书的重商主义和古典学派部分,觉得尽管谈不上全面,作者的选择相对客观公允。
    (4)写法生动有趣,不易视觉疲劳。一些有趣的东西,看似花边点缀,其实有深意,对现代社会有启发。譬如,香港社会有一些法令,初看起来不好理解,例如:(1)乞讨与施舍非法。在香港,乞讨,或者你给乞讨者东西,都是违法的(教会、NGO等,必须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才能从事类似街头募捐;只有周六可以,好像不同机构轮着)。(2)游荡罪。地铁、机场等等,许多场合,你不能停留,若无合适理由停留,可被控“游荡罪”。现代社会有此类法令,初看起来不好理解,但读读书中所举重商主义例子,就很好理解了(一切有利于资本家赚钱)。
    (5)此书较新,一直写到现在,便于前后对比、相互借鉴。

                                                  2010年3月2日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