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经》7月荐书

新经典

  modern classics

  《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金观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金观涛就曾提出“中国传统社会超稳定系统说”,以对中国史研究得出的大历史观来回答“现代社会为什么起源于西方”,又在此基础上出版《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金观涛同时意识到,将“系统论史观”作为考察人类历史的新研究纲领,缺乏对价值系统的处理,因而无法讨论现代化与全球化以及民族国家的关系。为解此困局,他在1989年以后暂别哲学研究,投入中国传统社会现代转型和思想史研究。历经20年,作者决定再版《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本书则作为这部宏大著作的导读而先行出版。作者称,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所做的一切研究,“都是围绕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的”。

  作者认为,否定个人权利,仅用工具理性和民族主义建立现代社会,其结果是法西斯主义。也就是说,上述现代性三要素中任一核心价值的缺失都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美)肯尼斯·J·阿罗著,丁建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5月

  这是福利经济学和政治民主理论领域内的杰作,曾于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走向未来》丛书的一种被译介到国内,在学术界引发巨大反响。

  阿罗认为,每个人对各种事物均存在偏好,怎样把差别化的个人偏好汇集成最终的社会偏好,就成为重要的社会选择问题。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社会选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政治领域常见的投票表决,另一种是市场机制。

  社会选择理应满足广泛性、一致性、独立性、非独裁性等不言而喻的基本条件。但阿罗在本书中证明,并不存在一种能同时满足以上全部条件的社会选择,此即“不可能性定理”。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杨奎松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

  中国革命何以成功?很少有人将中国与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深入和系统地讨论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而本书呈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中共革命的成功,与朝鲜、越南等国家和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独立解放的经过,并无太大区别,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世界大环境和国际政治理念的改变,得益于毗邻的共产党政权的大力援助。

  同时,书中也指出,中共能够成功,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历史上的那些成功者实在是太过幸运了。在那样长的历史进程当中,一步踏错,或某一个事件没有发生,或发生得太早或太晚,历史可能都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地下:东欧萨米亚特随笔》,(捷克)伊凡·克里玛等著,景凯旋编译,花城出版社2010年5月

  “萨米亚特”一词源于俄语,意指未经官方许可的出版物,亦引申为“地下写作”。

  苏联时代的东欧,由于担心“一切精神生活最终都会导向自由”,政府掌握着对出版机构的绝对控制,实行极度严格的书报审查制度。面对官方严格的书报审查,民间开始出现地下创作。众多有悖当政者意志的作品手稿、打字稿,突破层层审查制度,在地下渠道广为传播,一时成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一种“充满活力的、非官方的文化现象”。

  本书选录了部分苏联时期,来自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地萨米亚特知识分子的代表作。

  《熙春园·清华园考:清华园三百年记忆》,苗日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作者出身土木工程专业,曾负责清华大学校内的基建设计工作。本书是他历时多年,研究、考证清华园及其前身历史的研究成果。

  虽未受过系统的文史训练,但作者不仅在建筑学、建筑史方面表现出了专业水准,历史考证方面亦有过人之处。他将清华园的历史上溯了300年,将清华校园中的园林盛衰,置于清朝的大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这是水木清华300年的记忆,更是一位知识分子对社会变迁的追寻与感悟。■

  本刊研究部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