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拿桑德尔当学术“靶子”,李泽厚想谈什么




学人众议:拿桑德尔当学术“靶子”,李泽厚想谈些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付长珍:

破解“市场时代”的道德危机,李泽厚可能看得比桑德尔更远



对李泽厚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日渐划入“市场时代”的特质,是他关切的一个重大问题。和桑德尔反思资本的力量类似,李泽厚也敏锐地看到,市场经济一方面带来了物质繁荣,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市场的负面力量也在显现,滋生着道德失范、伦理失序等一系列问题。

  反思市场与道德的关系,是这两位学者共同关心的主题,而这也是当下现代社会的困境。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市场和基于市场的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二是所谓的“市场逻辑”正在超越市场范围,主宰着一些非市场的领域,包括亲情、友情等等。

  道德被利益所捆绑、驱使,人为物役,哲学要如何做出回应?之所以选择桑德尔作为回应、批判的对象,是因为李泽厚和桑德尔在这类“大问题”上有共同的关注,有一些类似的思考,但也有不同的见解。作为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桑德尔对罗尔斯的正义论持有批评。但客观地说,在国内学术界,罗尔斯所倡导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有很大的“市场”。在这一点上,李泽厚选择把桑德尔作为“学术靶子”,作出理论上的一些回应,其实也同时是对罗尔斯的一种回应。

和桑德尔提倡的人类应该回归到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公共的善”不同,李泽厚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和谐高于正义”。所谓的和谐,即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在李泽厚看来,破解当代社会遭遇的伦理困境,中国传统的道德资源和思想资源仍是有待开发的富矿,它不仅有益于中国社会,对全人类都是有益的。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

哲学是一种对人生、世界等问题的根本性意见

  哲学是一项特殊的知其不可为而为的事业。有人觉得哲学毫无用处,但哲学其实始终关注时代的进步。当代社会有许多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有的也是过去几十年延续下来的老问题。李泽厚先生讲人类如何可能的问题,是与中国如何可能的问题连在一起的。长期以来,他关注着故国的土地,一直坚持自己的思考:中国怎样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从而对人类做出贡献?

  在李泽厚看来,哲学是一种对人生、世界等问题的根本性意见。在容易滑入物质主义陷阱的今天,李泽厚和桑德尔一样,并不完全否定物质进步的意义,同时强调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可以说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启示的作用,体现了一位哲学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强烈责任感。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贺桂梅:

伦理学问题再度变得重要


  如今,伦理学的问题再度变得重要,因为人的能动性再次被强调。此前,社会对人的价值观的要求是建立在本质主义之上,例如强调人具有一种不以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所改变的人性。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解构主义的批评,理论界开始认为人是被社会制度、公共机构等所控制的;现在,理论潮流又出现了回归,认为虽然制度、机构仍产生作用,但最后的行动却还是要落到具体的人身上。当人的主体能动性被重新关注,理解一个人行为背后的道德心理因素就变得重要,这正是伦理学研究的问题。

  举例而言,近来被热议的大陆人、香港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因素就占了重要的部分,同时,情感背后也有着很深的社会、历史因素。因此,如果不去观察具体情绪碰撞的空间,而是仅从观念去分析,并不能把握事件的本质。
《文汇报》作者:黄纯一

——————————————————

《回应桑德尔及其他》

李泽厚 著

市场经济走向“市场社会”,一切均可买卖,世道已无道德可言,桑德尔深深忧虑这种市场对道德无孔不入的侵害。李泽厚响应指出,桑德尔却并不反对市场经济,也未提出反对这个侵入的底线,即市场和道德的分界线在哪里,到底什么是金钱不能买的?在此他既回应桑德尔也回应自由主义。

该书不仅有对桑德尔哲学的批判性讨论,也有李泽厚近年来新思考的集中呈现;书中有在普通人看来显得玄远的哲学思辨,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发言;它讨论了具有世界普遍性的一些问题,也有针对中国的特别言说。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