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激辩与妥协中诞生的奇迹

\

凯瑟琳·德林克·鲍恩著
新星出版社 2013年5月

  美国最初由13个州建立而成,当时内忧外患,矛盾成堆,而且没有一条现成的国家道路可循,一场制宪会议再三陷入僵局……在失败几率远大于成功的情形下,竟然创造出奇迹。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一书,记录了这场激辩与妥协中诞生的奇迹。

  作者带领我们走进1787年夏天的费城。55名代表,各怀歧见,试图制定一部适用于美国的宪法。此时面临双重课题:一个是到底美国最适合实行何种体制形态?民主制、共和制,还是有限的君主政体?第二是如何创造出一个从未有过的政府形态。最终宪法告成——这不啻是一个奇迹。作者强调,即便反对派意见最终没有体现在宪法中,但这些意见也是铸就宪法的潜在力量,本身自有价值。

  奇迹源自最大限度的激辩与妥协。“妥协”意味着与魔鬼立约,牺牲了上好的,以将就最糟的。可是,制宪会议中,这个妥协精神却由美善与荣光领军;华盛顿坐镇主席位上,妥协精神就如和平之鸽栖息在他的肩头。当众人起立发言时,我们可以看见他们与彼此出身、地域观念、所属州立场所带来的种种偏见争斗——南对北,东对西,商对农。我们也看见他们改变心意,克服自尊,在必要的时刻,坦承自己的谬误。他们在妥协中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不但孕育出一个富强的新国家,更成为日后众多国家制定成文宪法时的典范。

  书中大量八卦细节,辛辣有趣又不失严谨,蕴含着对政制探讨的热情。

  作者没有忽略会议中的利益纷争,但更让人体会到众代表对自己国土的热爱和关切,看到在这一切背后的平等精神。康州代表提出各州不论大小,在参议院中的席次一律相等。他表示,自己通常并不是一个好妥协的人,但是与其一事无成,他情愿能做成半件好事。妥协也埋下了隐患的伏笔,如奴隶问题。当时摆在大会面前的,并不是奴隶制度应否废除,而是谁有权来主宰奴隶——让各州自行决定,还是由国家政府统一规定?

  作者使用讲故事手法,让一个个制宪人物活灵活现,整本书读来毫无枯燥之感。如华盛顿,不再是历史书上的一副画像。他举止从容,有着异乎寻常的尊严,极为优雅的风度,这种气质深深地打动每位见过他的人。他热情,脾气虽坏,却极富自制力。译者文笔古雅而诙谐,显出书中人物的庄严与亲切。

  读完全书,感到作者关心的重点,不是对美国宪法的颂扬,而是从事这项大实验的人以及当年众人聚会的风云时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