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现代世界的诞生

  读书要读“对”的书。《现代世界的诞生》就是这样一本。

  所谓“对”的书的意思是:它一下子直中你所疑惑的靶心,一本书将你朦朦胧胧很久想不懂,看了很多书也想不清的东西一下子廓清。这就是我看《现代世界的诞生》的感觉。

  我们一生从上小学开始要读很多书,有的书,比如课本,是一级一级给你打基础砌台阶,你是必须一本一本读下去,才能升级。上大学进入一门专业,有不少建构学科框架的书,你一本一本读完了,才能把一门学科的范畴大致厘清。就算你看得痛苦,这些书也得读下来。

  然后,这些年,我发现我读的书很多都是跟着社会潮流在走,这一阵热什么,大家都在读什么,我也在读什么。许多这样的书境界宏大立论高远,但现在回想起来许多内容芜杂观点模糊,作者怎样立意高远也受限于他的视野角度。虽然书本很厚重,但看完之后并没有搞明白更多的事,该糊涂的仍旧糊涂。也就是说,这样的书看多了也没太大意义。

  比如一个问题是多少人在纠结,又总是纠缠不清的:在一个现代化潮流(也可说成是西化潮流)席卷全球的时代,中国人何以自处?

  《现代世界的诞生》讲的就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最初源头。作者是英国人艾伦•麦克法兰,身份为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也就是说,此公乃英国历史学家里的权威人士,由他来写一本解释英格兰这个民族,英国这个国家的书,而且,这书的起因,是为中国人而写。

  2011年,麦克法兰应邀来北京到清华大学开讲座,题目就是“现代世界的诞生”,是从英格兰史讲起,讲当今这个世界进入现代化的起源。说的是英格兰,但题目叫“现代世界”的起源,当今世界的现代化起源于英格兰?麦克法兰教授口气不小。但你看下去,会明白,麦教授其实讲得很实在,也很有分寸。

  这本书就是麦教授根据他的讲稿修饰加工而成。

  我们都知道,最早的工业革命是从英国而起。其实在英国起源的不止是工业革命。托克维尔曾经对美国民主有过一种描述:一种有分寸的宗教;一种有节制的家庭;一种有限制的政治权力;一种有界限的经济。麦教授进一步说:“正是这种开放性和多股力量的角逐,引发了现代社会的动力。一旦这个文明只留下单一基座,该文明多半走向僵化。”

  上面所说的美国民主社会的四种东西,实际脱胎于英国的母体。另一位思想家亚当•斯密说,为了“财富”能够增长,一个国家所需的三要素是:和平;便利的税收;适度的司法。

  细细想一想,这三要素是何等重要,而我们的国家又何等或缺!

  麦克法兰的这本书,就是源源本本地讲述,和平、便利的税收和适度的司法是怎样从英格兰一点一点生长的,这个过程不是从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讲起,而是从13世纪讲起。

  实际上麦教授告诉我们,今天世界的现代化潮流最早从英格兰萌生,当时英格兰绝对是个异数,不但与亚洲大陆南辕北辙,就是与欧洲大陆国家也相差甚远。然而这就是一个奇迹,在后来的岁月里,欧洲大陆国家慢慢开始接受英格兰的道路,也开始了工业文明之路,再后来,日本等亚洲国家也走上这条道路,工业化、现代化的潮流就这样席卷了整个地球。用麦教授的话说,“历史的车轮从欧洲西北角的一个小岛驶向全世界”。

  或许,我们那敏感的自尊心很容易会被麦教授的论述所刺痛:你英国人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民族,你英国人就这么优越?

  麦教授特意在第一章中就要澄清这个问题。他申明说:所谓“欧洲的奇迹”与道德没任何关系。“现代性,无论我们怎样定义同,它都未必比旧制度在道德上更优越”。而且,已发生的情况绝不是无可避免的、必然的、注定的。换句话说,麦教授说现代化未必等于道德意义上的“好”,而且从农耕变为工业文明也不是必然要发生的历史规律。

  但是我相信,尽管他这么说了,读到这本书的中国人还是不能释怀。因为我们明明看到这样的事实,在世界上的几乎所有国家,欧洲也好,亚洲也好,非洲也好,或早或晚,都在走上现代化之路。不管原来是农耕国家、游牧国家还是什么部落,都是早现代化(简单意义上的西化)就早强大,晚现代化就衰弱不振,落后挨打。到底怎样又能现代化又不至于被彻底西化,是中国人想了一百多年也没有想通现在还纠结不清的痛苦心结。

  从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来说,从一百多年前的“中体西用”到今天,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已经不知深入了多少。以我个人的经历,对西方社会制度有个真正的了解,却是在读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三部曲之后。那书写得透彻而明了,某些方面与这本《现代世界的诞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我们对于东方西方之间的纠缠怎样剪不断理还乱,但读这样一本由大牌英国学者写的睿智冷静剖析自己民族性的畅晓之作,还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你会理解到,我们民族与他们民族为什么会这样不同,现在逐渐开始流行开的许多来自西方的规矩,是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这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思考和游戏过程,时而会心,里面有所悟。你会不时涌上一股庆幸之情:这书读“对”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