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利亚座落在西班牙南部。瓜达基维尔河从这里流向大西洋。这里的港口是16世纪西班牙和美洲贸易的最重要的枢纽。清晨的迷雾尚未散去,港口上就有熙熙攘攘的人们在焦急地等待。终于,船队的身影出现了。一艘、两艘、三艘、……,有时候船队会有上百艘船,在战舰的护卫下,凯旋而归。岸上一片欢呼。人们各自忙碌起来。工人们忙着把货物搬运下来。水手和官员们一丝不苟地查验货物。船上运来的最重要的货物是来自美洲的金银。这些金银被装进箱子,箱子上了三把锁。负责验货的官员互相监督,三个人每人各拿一把钥匙。有些金银就地铸成了硬币,但更多的金块被运回皇宫,好让皇帝看看他朝思暮想的宝贝。
16世纪,大量金银流入西班牙。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20年之后黄金开始流入西班牙。1590年,流入西班牙的黄金达到顶峰,之后又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年复一年,黄金如潮水般涌入,直到1620年之后,黄金的流入才开始减少。到16世纪末,欧洲的黄金存量比1492年时增加了五倍。1530年秘鲁发现了特大银矿,过了20多年,白银也开始大量流入西班牙。
西班牙走了好运,天上掉下了馅饼。不,天上持续不断地下了一百多年的馅饼雨。当时,西班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看起来,借助源源不断的金银流入,它一定能成就千秋万代的霸业。但恰恰是黄金的流入,加速了西班牙的衰落。那些黄金来了又去,就像手中握紧的沙子,不知不觉又漏掉了。
按照最简单的推理,金银的流入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的确,在16世纪,欧洲出现了持续的价格上涨,史称“价格革命”。14世纪黑死病爆发之后,欧洲的价格水平一直下跌,到1470年左右,开始出现价格上涨。15世纪80年代,英国和法国爆发了通货膨胀,15世纪90年代,通货膨胀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现身,到16世纪初,整个东欧都被通货膨胀传染了。
这是一场新的瘟疫,但是它和黑死病不一样,它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才退去。这是历史上最顽固的通货膨胀。初级产品和食品的价格上涨速度尤快。1480年到1650年,木材和谷物的价格涨了5-7倍,制造品价格只涨了3倍。在170多年的时间内,价格上涨了700%,如果折合成年率,每年价格的上涨速度只有1.2%,这看起来并不高,但工资的上涨速度只有物价上涨速度的一半。当时的财税制度又极其不合理,主要是由穷人交税,所以在通货膨胀时期,穷人的命运更惨。
当然,现实的粗脚往往穿不进理论的水晶鞋。如果这种货币主义的推论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金银流入欧洲是在16世纪20年代之后,但在15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价格上涨呢?为什么1620年之后金银流入已经减少,但整个17世纪,欧洲的价格还依然上涨呢?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和弥尔顿·弗里德曼合写《美国货币史》的施瓦茨也不得不承认,价格革命和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是“矛盾”的。
如果我们不奢望理论对历史进行宏大的重构,而只是把理论当做一个见微知著的显微镜,或许能够看得更清楚。
1525年,统治西班牙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和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为了争夺对意大利的统治权,在意大利东北部的帕维亚进行了一次决战。弗朗索瓦一世热爱艺术,风流倜傥,他曾经把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切利尼(Cellini)从罗马的监牢中救出来,还说过一句名言:“宫廷无美女,犹如一年无春天,犹如春天无玫瑰”。但他显然打仗不在行,结果自己当了查理五世的俘虏,被关在马德里的黑牢中,在牢笼中犹自写诗作曲。查理五世后来同意释放弗朗西斯,但要扣押他的两个幼子做人质。四年之后,法国才把两位皇子赎回,一共花了200万金币(gold crowns)。这么多黄金流入西班牙,看似西班牙成了赢家。但,西班牙的价格随之激增,而法国对西班牙的出口迅速增长。最终,这些赎金又回到了法兰西。
也许,我们根本不必费心去想象复杂的理论。不妨用常识来揣测一下。如果一个人突然中了彩票的头奖,赢了一大笔钱,他会干什么呢?他很可能会认为,这些钱足够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于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要不了几年,他就会倾家荡产、穷困潦倒。
西班牙不过是无数个这样的例子中的一个而已。16世纪之前,从西班牙开出的船只装满了出口的货物,有各种农产品和制造品,但16世纪之后,西班牙人开始热衷消费,渐渐忘记了生产。农夫放下了锄头、工匠放下了铁砧,都到市场上购物去了。当时的西班牙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佩德罗·德·瓦伦西亚(Predro de Valencia)不由得感叹:“如此多的金银和货币,对共和国和市民将是致命的毒药。人们以为金钱让他们能够长久地安乐,但其实只有耕地、牧场和鱼池才能赐予我们营养”。
西班牙王室更是被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冲昏了头脑。1516年,统治西班牙的斐迪南二世去世,他的外孙查理成为西班牙的国王,号称卡洛斯一世。查理当时统治的领土包括西班牙、西西里、撒丁,还包括西班牙在非洲的广袤殖民地。但是,国王大人的野心是永远不会餍足的,他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个就不能靠继承了,得靠教皇指派的一批选帝侯们(electors)投票。恰好当时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也有同样的野心。
一场贿选大战日益白炽化。法国国王的背后有热那亚银行家的支持,查理则有大名鼎鼎的奥格斯堡福格尔家族撑腰。1519年,查理赢得了皇位,但他为此花费了85万弗罗林(florin)。之后,为了争夺意大利的领地,查理五世和弗朗索瓦一世打了27年的战争。他还让自己的孩子菲力二世发动征服荷兰和比利时等低地国家的战争。1527年,查理五世派兵包围罗马,由于主帅意外身亡,西班牙军队在暴乱中洗劫了罗马、抢走了教皇。1588年,西班牙派出所谓的无敌舰队,试图一举歼灭英国海军,结果天不遂人愿,西班牙舰队反遭惨败。在东欧,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几度兵临维也纳城下。地上的事情查理五世要管,天堂的事情他也要插手。查理五世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他激烈地反对宗教改革运动,企图建立一个“世界天主教帝国”。
穷兵黩武的结果是债台高筑。1572年,西班牙花在荷兰战争上的军费高达1440万 弗罗林,但1572年和1573两年,西班牙只有720万弗罗林进项。当时打仗用的还不是纪律严明的常备军,而是如狼似虎的雇佣军。到1576年6月,菲力二世已经欠兵饷1750万弗罗林,部队不断出现哗变和逃兵。1596、1607、1627和1647年,西班牙多次出现财政危机。西班牙王室走投无路,只得赖账。查理五世强迫债主,把自己借的短债转为长债,而且开始减少金币的成色,防止黄金外流。
被坑得最惨的要属富格尔家族。查理五世的祖父老马克西米安也是靠富格尔家族的支持,才像一匹黑马一样胜出,戴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富格尔家族发现,没有比贷款给国王更挣钱的生意了,当时商人们彼此借贷的利率为7%到8%,而给国王的利息超过15%。富格尔家族还和教皇有着不为人知的紧密联系。美因茨的大主教急需一笔巨款修教堂,于是他怂恿教皇发放赎罪券:只要你向教堂缴纳一笔钱,就可以摆脱炼狱的折磨。富格尔家族则承揽了德国地区大部分赎罪券的包销工作。
正是由于这种无耻的行径,才激起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查理五世退位之后,继任的菲力二世很快就宣布西班牙王国破产。紧接着,法兰西也宣布破产。紧接着,西班牙再次宣布破产。富格尔家族这才发现遇到了真正的流氓。他们借给欧洲王室的巨额贷款,瞬间化为一张废纸。盛极一时的富格尔家族彻底走向灭亡。
当年,哥伦布历尽千辛万苦,在美洲看到了梦寐以求的黄金。他在狂喜之中高声大叫:“啊!多么美丽的黄金啊!谁拥有黄金,谁的灵魂就能上天堂。”黄金妩媚。黄金冷艳。黄金夺魂。黄金有毒。
作者注:本文取材自Peter L. Bernstein, 2000, The Power of Gold: The history of an obsession, John Wiley & Sons. 已有中译本,但我未读过。此书作者伯恩斯坦最有名的书是《与天为敌》,乃金融界人士必读书之一。此书围绕黄金的历史,从古代埃及、巴比伦,讲到金本位制度,也讲了纸币的诞生、商业的演化等故事。但总体来看,此书逻辑较为混乱,缺乏明确的线索。讲到中国古代货币制度,似乎存在较多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