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谁是“欧债危机”的始作俑者?

《通胀真相》 作者:韩和元 版本:科学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定价:36.00元
  欧元区希腊的骚乱,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一幕,让笔者想起了10年前,也就是2002年的新年伊始。在当时,世界上的两种货币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欧洲,欧元于2002年1月1日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当时的人们喜形于色,对欧元及欧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而与之鲜明对照的是,远在南美洲的阿根廷,这个二战前一度媲美于美国的国度,这时的国际地位已被日本、新加坡、韩国甚至邻国智利赶超。更为麻烦的是,此刻它正受困于大规模的骚乱和激烈的政局动荡,原因是当时的阿根廷遭遇到了今天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所面临的同样问题,那就是严重的债务危机。
  阿根廷的国力为何会衰落得如此厉害?有人认为这与该国长期的人为通胀所累有关,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韩和元先生的新著《通胀真相》对此有了一个合理的解答,让笔者之惑有所纾解。
  书中,韩和元先生解释了通胀和债务的内在逻辑,在其看来,阿根廷的失败,其起点就在于总统庇隆所实施的经济政策,如将主要工业国营化、模仿欧洲大陆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提高工人的工资、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福利等。正如该书中指出的,这一系列的政策无不是以庞大的财力消耗作为基础。而另一方面,主要工业的国营化只会让企业的效率降低、产出减少(正如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相应的税收也会随之减少。
  在这“一增一减”中,最后的结果是庞大债务的形成,而更为麻烦的是,“庇隆主义”下的阿根廷在主要企业都被收归国营后,非但不能加税,反而成为了政府不能推卸的责任和负担(这与西方国家还有所不同)。如此,阿根廷政府只能靠不断印刷钞票,以此来支付巨大的政府账单。
  正如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所指出的,“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并导致新一轮的萧条。财政和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货币超发的必然结果,是制造出更大的泡沫,而一旦泡沫破灭,更大的政府支出随之形成——大量的工人失业需要大量的失业救助金,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这需要钱。
  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不得不靠印刷更多的钞票来为政府付账。
  很显然,这不只是阿根廷的麻烦,今天希腊街头的骚乱,不正是10年前阿根廷的翻版吗?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