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人们能避开廉价陷阱吗?

  在欧美许多国家,中高端百货公司、购物中心近年来纷纷开始给予中国大陆的购物游客优待。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既与中国大陆中高收入人群现阶段的消费观念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欧美国家消费者越来越偏好折扣业,而非出售高价位品牌商品的中高端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

  折扣业,不仅包括沃尔玛、好事多、塔吉特等大型连锁超市,也有大量的一元店、十元店。有数据显示,1996~2007年,美国一元店的数量就以四倍的速度疯长。2009年美国经济危机加重的时候,一元店的生意更为火爆。美国的消费者只想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加拿大人、《远东经济评论》专职作家戈登·莱尔德在其所著的《谁都逃不过的廉价陷阱》一书中分析认为,“当今的折扣贸易商实际上就是套利商:他们一直在挖取,利用不同市场间的价格、成本差价,靠价格失衡来获取利润……(其)本身是建立在一系列系统性失衡因素基础上的。”

  第一个失衡因素在于,美国、欧洲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从以生产为主导,到以金融、消费、文化娱乐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类型转变。由此带来了全球范围内劳资关系的大幅调整,在欧美国家,工会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沃尔玛为代表的贸易企业极端抗拒工会体系;而在承接了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新兴市场国家,劳动者的权利地位无法与发达国家同行相比——请注意,这正是折扣业及其相关的制造商,可以向欧美消费者提供低价折扣商品的重要基础。

  第二个失衡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全球化制造-物流-贸易体系,建立在了无视资源、环境(生态)限制和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为保证低价折扣的最终价格形态,上述体系必然要致力于进一步压缩在环保、物流、制造等方面的成本投入,比如美国多个港口城市近年来已陷入十分严重的海陆交通拥堵、粉尘污染。这样一个体系通过不断压低商品价格,而造就制造业分布布局的不稳定,让资本和工厂自动流向劳动力价格最低、劳动力保护最为薄弱的边缘地带。

  欧美国家最近几年不仅继续着中高档次的购物场所的萧条,而且折扣业也开始出现危机。与之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折扣业在内的零售业畸形繁荣,助推房价病态攀升,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特别是所辖大城市的居民的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折扣业因为刺激人们大量采买原本不需要或并不急切需要的商品,导致更多的现金乃至信用卡消费,挤占了他们本可以用来支付住房开销的资金,由此诱发了不少人住房消费上的冒险行为。

  折扣业企业并不能像其承诺的那样,向消费者提供低价质优的产品。即便在美国,因产品质量问题特别是含铅及含有其他有毒成分,而召回的产品逐年增多,主要是折扣业企业出售的产品。

  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及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政策,让廉价、折扣模式似乎走向黄昏。欧盟开始针对全球化物流体系征收碳税,也将提升对折扣业企业的压力。但消费者真能接受更高价格购买更健康、更环保、更符合公平贸易伦理产品的新规则吗?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