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如何重建道德化的市场

  苏珊娜·施密特是(联邦)德国前总理(1974-1982年)赫尔穆特·施密特之女,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欧洲金融中心伦敦城工作了30年,其间多数时间在跨国银行高层履职。最近十年间,她在彭博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和制片人。

  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让苏珊娜·施密特丢掉了在彭博电视台的工作,这是她继1998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危机催发的伦敦城金融行业大裁员丢掉饭碗后的又一次被迫离职。在伦敦金融行业不同领域工作了30年的她,便有了从自身感受和评价出发,去认识金融危机以及造成这场危机复杂原因的想法。《没有道德的市场:国际金融精英的失误》一书就是她就此交出的答卷。

  此书前半部,用了较多的篇幅来介绍伦敦及欧洲金融业。苏珊娜·施密特将她1979年在伦敦入行与2009年被迫离职两个时期的伦敦金融业做了对比,发现经30年的发展不仅让金融业规模过度膨胀,并且金融业本身丢掉了风险管控的许多基本要素银行家和年轻的投资经理们疯狂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不在乎是否需要用理智去评估风险;金融业从业者长期持续工作,身体和心理上极度疲劳,人们更加偏好于冒险市场行为,不然不足以打起精神;投行等金融业机构对从业者的分配体制越来越偏向于短期化的考核机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装备加剧了银行家和投资经理等人群的从众行为。

  在金融业不断放松风险管控的同时,欧盟及所属各国监管部门所执行的监管标准,也在悄然松弛。在欧洲金融监管一直要比美国更严苛、金融业发展水平却逊于美国这样一个背景下,监管者放松监管不仅可以讨好业界,而且也似乎有了政治上的合法性。苏珊娜·施密特认为,评级机构、参与金融市场 业务的实体企业、个人投资者、亚洲国家主权基金等利益群体都不约而同地忽略了风险。

  为什么投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因金融衍生品与前者形成密切利益关系的各类市场主体,都忽略了风险呢?答案很简单,是因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规模已经大到“不容许倒”、“不能倒”的程度,这类机构一旦引发系统性风险,国家就会替代其承担损失;对应的,在巨大风险暴露前,金融机构及各类主体都从金融冒险带来的纸面繁荣中分得一杯羹。苏珊娜·施密特认为,要遏制此类基于道德风险而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必须打破国家、纳税人为金融冒险行为买单的链条。

  书中也提到了数学天才们过度迷信数学规律和演算结果,对随机风险和市场主体非理性选择等因素重视不足而放大风险的原因。苏珊娜·施密特在跨国银行供职期间就有许多同事堪称数学天才,他们迷信衍生产品、电脑化的交易策略,对复杂的模型应用津津乐道,基本没有对其他因素导致风险作任何考虑。

  苏珊娜·施密特在写作此书时(2009年下半年),美欧金融、经济形势发生好转,金融业巨头们又开始重复忽略风险的既往做法,包括大量发放奖金、推动产品创新、偏好冒险市场行为、鼓吹解除监管,等等。这让她忧心忡忡。在她看来,有必要效仿美国反垄断机构一百年前拆分标准石油公司、几十年前拆分A T & T的先例,将现有的跨国金融机构拆分到足以让其为市场冒险行为承担责任的规模,以重建市场道德基础与有效监管体系,才能由此倒逼金融业机构适度收缩并重新遵循审慎经营的路线。

  (书评人郑渝川)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